以農為主型>純農型>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且存在著農戶對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宅基地整治意愿越強烈的變化趨勢。在分析不同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差異及其原因基礎上,從農戶類型識別、規(guī)劃引領、完善社會參與等方面提出了促進宅基地整治順利推進的對策建議。[關鍵詞]宅基地整治;農戶類型;意愿;"/>
馮應斌 孔令燊 郭元元
[摘要]通過對貴州省隨機抽樣的193戶農戶進行案例分析,探討不同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差異。將農戶劃分為純農型、以農為主型、混合型、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5種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存在著混合型>以農為主型>純農型>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且存在著農戶對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宅基地整治意愿越強烈的變化趨勢。在分析不同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差異及其原因基礎上,從農戶類型識別、規(guī)劃引領、完善社會參與等方面提出了促進宅基地整治順利推進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宅基地整治;農戶類型;意愿;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識碼]A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須持續(xù)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強化新建農房規(guī)劃管控,加強“空心村”服務管理和改造。而宅基地整治是新農村建設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在有效保護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農村居住環(huán)境及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顯著成效。宅基地整治核心是農戶利益訴求的表達,農村宅基地是鄉(xiāng)村人口主要的聚居形式,其空間分布和用地規(guī)模演變是人類適應區(qū)域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歷史發(fā)展的綜合反映。現(xiàn)階段我國宅基地整治相關研究主要關注宅基地整治模式 、宅基地整治潛力測算、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宅基地退出影響因素等方面。但宅基地整治過程中涉及的農戶利益訴求界定及農戶類型劃分不明確,對農戶的宅基地整治認知程度表述較為模糊。基于此,本文采用參與式調查法(PRA)對貴州省8個縣,9個鄉(xiāng)鎮(zhèn),21個村的農戶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獲取有效問卷數(shù)量193份。解析不同類型農戶的宅基地整治意愿,厘清農村宅基地整治過程中不同類型農戶需求及真實利益訴求,在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前提下,提出有效推進宅基地整治的對策建議。
1 農戶類型劃分
1.1 農戶類型劃分標準
當前主要以農戶非農收入占農戶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標準,也有學者從農戶家庭非農勞動力所占比重、農戶不同的生計方式等角度探討農戶類型劃分標準。本文參照國內農戶分類主要標準,結合考慮其他收入在農戶分化中的影響,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參考,參照農戶生計來源,最終將農戶劃分為純農型、以農為主型、混合型、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5種類型,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純農型農戶20戶,占樣本總量的10.36%;以農為主型農戶13戶,占6.74%;混合型農戶40戶,占20.72%;以非農為主型農戶50戶,占25.91%;非農型農戶70戶,占36.27%。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農戶數(shù)量占62.18%。
1.2 不同類型農戶基本特征
在調查的193戶農戶中,農戶兼業(yè)情況十分明顯,混合型農戶、以非農為主型農戶、非農型農戶占82.90%。從家庭規(guī)模、受教育程度、收入情況、生計資產情況、宅基地利用情況等5個方面描述不同類型農戶基本特征(見表2)。家庭規(guī)模表現(xiàn)為以非農為主型>混合型>非農型>純農型>以農為主型,以非農為主型農戶與以農為主型農戶差值較大,農戶人口數(shù)較多,家庭規(guī)模大,農戶可提供的勞動力較多,生計來源更加多樣化。從受教育程度來看,農戶受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其中純農型農戶處于小學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農戶在家庭中占比最高,達到75.61%;混合型農戶小學及以下程度則占比最低,僅為38.46%,以農為主型、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家庭小學及以下知識水平的農戶占家庭總人口比例分別為68.14%、57.32%、52.79%。家庭收入水平存在著由純農型、以非農為主型、以農為主型、非農型、混合型依次遞增的變化趨勢,且純農型與混合型農戶收入水平相差較大,混合型農戶年家庭總收入是純農型農戶的2.05倍。純農型、以農為主型、以非農為主型農戶承包地面積比較均衡,分別為0.31、0.30、0.32hm2;混合型農戶戶均承包地面積最大,為0.364hm2;非農型農戶最小,僅為0.25hm2。從宅基地利用情況來看,以農為主型、混合型、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農戶戶均宅基地規(guī)模較為合理,戶均宅基地面積控制在140m2左右,純農型農戶戶均宅基地規(guī)模嚴重超出國家規(guī)定標準,戶均宅基地總面積達到244.4m2,主要是由于該類農戶房屋修建年代較為久遠,土坯(石頭)、木瓦結構的房屋數(shù)量占45%,且院壩、圈舍養(yǎng)殖用地所占比例較大。
2 不同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
當前我國農戶生計呈現(xiàn)多樣化,正由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化兼業(yè)經營轉型,農戶生計來源等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化,影響農戶對農村宅基地整合的意愿和決策。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直觀反映出農戶對于宅基地整治的認可程度,充分尊重農戶的意愿,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提高農民滿意度,確保順利推進宅基地整治。調研發(fā)現(xiàn)農戶對農村宅基地整治持積極態(tài)度、保持中立、持反對態(tài)度的分別為40.41%(78戶)、47.67%(92戶)、11.92%(23戶)(見表3)。從農戶宅基地整治政策了解程度來看,存在著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宅基地整治意愿越強烈的變化趨勢;但不同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存在分異現(xiàn)象?;旌闲娃r戶對政策了解程度為47.50%,宅基地整治意愿最為強烈,占65%。對宅基地退出政策基本了解的非農型農戶僅占13%,對政策不了解的農戶占31%,非農型農戶整治意愿最低,僅為24.29%。純農型、以農為主型農戶對政策基本了解的農戶為45%和69%,宅基地整治意愿強烈,有整治意愿的農戶分別占50%和53.85%。以非農為主型農戶對政策了解程度不高(26%),整治意愿較低(36%)。
2.1 純農型和以農為主型農戶
純農型農戶家庭成員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80%以上的家庭總收入來源于農業(yè)生產,其余收入則主要依靠政府補助、社會資助、子女贍養(yǎng)等。家庭收入來源較為單一,且貧困家庭比重較大。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少許油菜、土豆等經濟作物,基本實現(xiàn)自給自足。這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較為強烈,有50%的純農型農戶明確表示愿意通過宅基地整治來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便于農業(yè)發(fā)展。對宅基地整治持中立態(tài)度、無整治意愿的農戶分別占30%和20%。有58.85%的以農為主型農戶愿意參與到宅基地整治,有38.46%的農戶持觀望態(tài)度,有7.69%的農戶沒有整治意愿。
2.2 混合型農戶
抽樣調查的40戶混合型農戶家庭收入明顯高于其他類型農戶,收入來源多樣化,農業(yè)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季節(jié)性外出務工、個體經營等各個方面均有覆蓋。有65%的農戶明確表示愿意參與到宅基地整治,希望通過宅基地整治重構居住空間,改善生活條件;有30%的農戶對宅基地整治持中立態(tài)度,擔心破壞現(xiàn)有生活狀態(tài),影響生活質量;另有5%的農戶對宅基地整治持反對態(tài)度。
2.3 以非農為主型和非農型農戶
抽樣調查的50戶以非農為主型農戶家庭中主要勞動力以外出打工為主,家庭收入以打工收入為主要來源,并且就業(yè)行業(yè)多集中在零工、建筑工人、工廠工人等。這類農戶家庭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對現(xiàn)有生活壓力相對較小,但家庭主要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留守老人知識文化水平低,導致這類型農戶對宅基地整治政策了解程度較差,只有36%的農戶明確表示有宅基地整治意愿。非農型農戶占全部抽樣農戶數(shù)量的36.27%,這類農戶幾乎全部勞動力都從事非農工作,家庭收入水平較高,僅次于混合型農戶家庭。主要勞動力長期在外務工,宅基地閑置,這類農戶幾乎不了解村內相關事務,無法及時掌握宅基地整治政策,對宅基地整治政策不了解的農戶占到87%,該類農戶中有58.57%的農戶對于宅基地整治持中立態(tài)度,有17.14%的農戶不愿意參與到宅基地整治活動中,僅24.29%的農戶有宅基地整治意愿。
3 對策建議
3.1 以農戶類型識別為切入口,制定差別化整治措施
不同類型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存在分異,需進行差別化對待。純農型、以農為主型農戶家庭收入水平較低,經濟基礎薄弱,宅基地整治意愿受經濟條件影響較大。應以促進其收入增加為核心,引導該類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改善居住環(huán)境。混合型農戶家庭收入來源多樣化,應改善其現(xiàn)有居住條件為主,控制其宅基地擴張。以非農為主型、非農型農戶外出務工較多,對宅基地整治政策了解程度低。應加強職業(yè)技能培訓,增強該類農戶在就業(yè)地、戶籍所在地縣城或鄉(xiāng)鎮(zhèn)生存能力,有序推進在城鎮(zhèn)安家落戶。同時,加強政策宣講力度,提升這兩類農戶宅基地整治意愿。
3.2 以“多規(guī)合一”為引領,促進宅基地整治順利推進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多規(guī)合一”探索,建立統(tǒng)一的空間規(guī)劃體系,一張藍圖干到底。宅基地整治與農村生產、生活空間息息相關,在村域“多規(guī)合一”引領下,細化農村生產、生活空間體系構建,合理控制宅基地用地規(guī)模。對符合規(guī)劃管控的宅基地,在保證現(xiàn)有規(guī)模不擴張的前提下,改善居住環(huán)境條件;對于不符合標準的宅基地進行改造整治。
3.3 完善宅基地整治社會參與,保障農村宅基地整治有序
推進
宅基地整治是一個綜合性工作,涉及到政府、農戶、社會等各方面利益,農戶在宅基地整治過程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規(guī)范各方權(力)、責(任)、利(益)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農戶的主體作用,強化宅基地整治過程中的利益主體參與和監(jiān)督作用。同時,建立宅基地整治責任追究制度,保障宅基地整治工作有序推進。
[參考文獻]
[1] 宋佳諾.村莊規(guī)劃視角下農村宅基地整治模式測算研究——以天津市薊縣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S1):85-88.
[2] 刁其懷.宅基地退出:模式、問題及建議——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5(12):30-33.
[3] 王瑋,陳英,張仁陟.農村宅基地整治潛力和整治成本測算方法——以河南省濮陽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7,36(04):125-129.
[4] 付文鳳,郭杰,歐名豪,等.基于機會成本的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8,28(03):60-66.
[5] 宋戈,徐四桂,高佳.土地發(fā)展權視角下東北糧食主產區(qū)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及增值收益分配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7,32(11):1883-1891.
[6] 楊玉珍.農戶閑置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及政策銜接——行為經濟學視角[J].經濟地理,2015,35(07):140-147.
[7] 于偉,劉本城,宋金平.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戶宅基地退出的決策行為及影響因素[J].地理研究,2016,35(03):551-560.
[8] 胡晨成,邵景安,余洋,等.不同生計方式農戶的土地流轉感知——以三峽庫區(qū)云陽縣為例[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0(05):98-105.
[9] 王兆林,楊慶媛.重慶市不同類型農戶土地退出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4,28(09):32-38.
[10] 李贊紅,閻建忠,花曉波,等.不同類型農戶撂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重慶市12個典型村為例[J].地理研究,2014,33(04):721-734.
[11] 周迪,邵景安,劉金萍,等.不同類型農戶耕地利用效率差異研究——以重慶武隆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9(01):141-149.
[12] 李曉慶,王成,王利平,等.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合的意愿及其驅動機制——以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曾家鎮(zhèn)白林村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3,32(04):67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