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晶
[摘要]農民對財政惠農政策實施滿意與否直接關系到政策的可操作性與運行效果。通過分析江蘇省南通市部分地區(qū)農民調查數據,從知識技能、生活醫(yī)療保障、資金補貼、基層管理及基礎設施五個方面(具體包括義務教育學雜費的免除、農技培訓狀況、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24個指標),運用四分圖模型對財政惠農政策的農民滿意度進行分析。滿意度評價結果與現實情況大體一致,總體而言,人們的滿意度處于一般以下,但重視程度都偏高。其中,農民對基層干部能主動為農民排憂解難和提供農村小額貸款的滿意度相對較高,對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及取消農業(yè)稅的滿意度較低,對生活醫(yī)療保障及基層管理兩大方面較為重視,另外三方面次之。最后提出系統(tǒng)化的優(yōu)化建議。
[關鍵詞]財政惠農政策;農民滿意度;四分圖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對“三農”扶持力度明顯增強,政策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逐步適應中國農村發(fā)展和改革的需要,一系列財政惠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解決農民利益方面問題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張衛(wèi)群(2010)指出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對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巴朋(2016)認為新財政支農政策不斷出臺,提高了農民收入,且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發(fā)展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政策的可操作性與執(zhí)行效果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譚秋成(2008)分析了農業(yè)政策低效走樣的原因,認為政策目標難以度量、公共部門激勵不足、政策不完備等給了執(zhí)行者扭曲政策、謀取個人或集團利益的機會。朱敏杰、譚娟(2010)等指出在惠農政策信息的傳輸與反饋過程中,信息失真、信息阻塞、信息缺失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了財政惠農政策實施效果。
對惠農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政策制定背景、績效評估等方面的研究正處于不斷豐富的階段,但少有研究從政策實施的終端入手分析,專門研究農民對財政惠農政策的各個項目的滿意度問題,各項政策是否切實滿足農民需要,農民真正受惠與否,影響滿意度的因素有哪些,是政策制定和實施者應該了解到的重要內容。處于這種考慮,文章選擇江蘇省南通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村莊進行實地調研,所調查政策涵蓋知識技能、生活醫(yī)療保障、資金補貼、基層管理及基礎設施五個方面,依據獲得數據,采用四分圖模型對財政惠農政策農民滿意度進行實證分析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
1? ? 數據來源
2017年7~8月期間,課題組前后對啟東市、海門市、海安縣的數十個農村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隨機發(fā)放問卷230份,共獲得有效問卷225份,調查農戶對財政惠農政策5大類24個小項的滿意度,收集并整理研究所需的所有數據。
2? ? 研究設計
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將對惠農政策的各指標滿意程度與重要程度分為五個級別供農戶選擇,并將其量化為具體數值,選取四分圖模型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歸類結果分別進行分析。
2.1? ? 指標體系的建立及評價的量化
該文選取的財政惠農政策評價指標包括: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農業(yè)稅、基層干部提供相關市場信息的主動及時性、交通便利程度等24個指標,詳見表3。
指標重要度的量化一般由專家打分確定,但基于該研究主要調查農民對財政惠農政策的心理認知,所以采用問卷調查,以農民主觀評價為出發(fā)點,自主確定指標的重要程度。本文采用五級量表形式,將農戶對各項目的重要程度和滿意程度分為五個等級,賦值“1~5”見表1。
2.2? ? 測評方法與步驟
采用下列公式對農民滿意度和重要度進行測算:
指標滿意程度評價公式:
(1)
指標重要程度評價公式:
(2)
其中,1≤i≤24,i指項目序號,j指滿意度或重要度級別,()是農民對第i個指標的滿意度均值(重要度均值),()是滿意度級別(重要度級別)為j時的分值,()是參與調研的農民對第i項指標滿意度(重要度)為j的人數占總調研人數的比重。農民對各指標的滿意度和重要度的等級分布和對應分值見表1。
3? ? 調查結果及分析
3.1? ?參與調研的農民基本情況分析
由表2可知,參與調研的農民中,男性占46.93%,女性占53.07%,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齡上,50~60歲的最多,占26.82%,30歲以下及40~50歲的次之,分別占22.35%和21.79%,30~40歲的占16.20%,69歲以上的最少,僅占12.85%。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學及以下學歷的最多,占38.55%,初中學歷的次之,占比為22.35%,大學??苹蛞陨蠈W歷的占21.79%,而高中或中專學歷的占17.31%。由于調查開展時間在暑期,部分大學生放假回鄉(xiāng),樣本中高學歷占比不低,但農民整體受教育程度還是普遍偏低。另外,30~50歲之間的大多數人都仍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基本就是婦女、老人、兒童,故樣本數據符合實情,具有參考價值。而家庭年收入方面,年收入在5~10萬之間的最多,占36.31%,2~5萬的次之,占29.05%,10萬以下的占17.88%,1萬以下的最少,僅占7.82%??梢姡r民名義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但高收入群體仍是少數,收入水平不均。
3.2? ?滿意度及重要度分析
根據公式(1)和(2)借助統(tǒng)計分析軟件分別計算出農民對各項目指標的滿意度分值和重要度分值,結果見表3。首先從滿意度方面來看,滿意度分值在1.5~2.4之間農民對財政惠農政策的評價大多是不滿意或一般。其中,農民對基層干部能主動為農民排憂解難和提供農村小額貸款的滿意度較高,對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及取消農業(yè)稅的滿意度較低,說明這兩項政策實施效果不明顯,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再從重要程度方面來看,分值分布在3.8~4.6之間,農民對各項目普遍重視,其中對生活醫(yī)療保障及基層管理兩大方面尤為重視,說明農民首要關心的是基本生存保證,另外對管理層的執(zhí)行力也較為敏感。
3.3? ? 四分圖模型分析與評價
圖1是本次分析的關于財政惠農政策農民滿意度的四分圖,24個指標分布于四個區(qū)域內,圖中各指標序號同表3指標序號一致,圖中與橫軸平行的參考線是24個指標重要程度的平均值(4.16),縱向的參考線是對24個指標滿意度的平均值(2.01),
A優(yōu)勢區(qū)包括“看病貴、治病難”問題的改善、糧種補貼資金到位的及時性、退耕還林補貼額度、村基層組織管理是否民主、村干部落實政策是否公開公正透明五個指標,說明在這些重要指標上滿意度比較高,執(zhí)行效果較好。
B修補區(qū)有“兩免一補”政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享受人員的名額確定的公平合理性、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建設、交通便利程度五個指標,說明在這些方面,農民重視程度很高,但滿意度較低,執(zhí)行力較差。
C機會區(qū)有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發(fā)放狀況、基本衛(wèi)生保健制度覆蓋城鄉(xiāng)、取消農業(yè)稅、購置農機補貼政策、村容村貌改善程度、加快農村技術設施建設七個指標,這些方面農民雖重視,但重視程度沒有A區(qū)和B區(qū)那么高,并且滿意度較低,說明這些指標的執(zhí)行效果次較差。
D維持區(qū)有農技培訓狀況、提供農村小額貸款、糧食直補補貼資金到位的及時性、退耕還林補貼資金的及時性、購置農機補貼政策、糧食直補補貼資金到位的及時性、退耕還林補貼資金的及時性七個指標,農民對這些方面的重視程度同C區(qū)大體一致,但是滿意度相對較高,說明執(zhí)行效果次好。
4? ? 完善對策
對于優(yōu)勢區(qū)的惠農政策,我們應該繼續(xù)保持,發(fā)揚深化;機會區(qū)內政策的投入與執(zhí)行可以暫緩甚至減少;維持區(qū)內的政策亦不用操之過急,適當地進行整合優(yōu)化。而對于修補區(qū)的五項政策,提出以下幾點完善建議。
4.1? ? “兩免一補”政策優(yōu)化建議
“兩免一補”政策的推進有利于解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受教育問題。但調查發(fā)現,固定金額的補助金標準過低,普通小學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對貧困生家庭困難狀況的改善有限;另一方面,貧困生認定審核機制缺乏客觀公平性,一般都由班主任主觀確認名單,相關信息公開力度不夠,資金發(fā)放不及時,以至補助不能落到實處。因此,在順應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對貧困生的補助金額也要相應提高,對家庭特別困難的群體更要有所傾斜,通過吸引社會資金,減少財政負擔,推進公益補助事業(yè)。另外,學校和政府可聯(lián)合設立貧困生信息庫,以家庭可支配收入作為首要衡量標準,建立規(guī)范的認定機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設立專門的貧困生認定部門,保證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進行。
4.2? ? 農村低保政策優(yōu)化建議
2018年南通市農村低保實施月度保障標準如下:通州區(qū)、南通濱海園區(qū)、啟東市460元,海門市為505元,如東縣、如皋市、海安縣為420元,低保金額都有所提高。但據調查結果顯示不同階段年收入的農民群體享受過低保的占比波動并不大,由此可以發(fā)現享受低保人員確定與審核機制較為模糊,有失公允。所以,政府可以將定期或比定期抽查調研與村民民主評議結合評估,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建立一套精準科學的測評審核方法并規(guī)范進行程序操作,以鎖定真正需要得到保障的人群。同時,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加強對其的監(jiān)督懲罰機制,及時公開工作動態(tài),設立舉報箱或舉報電話,時刻接受群眾監(jiān)督,提高并保證農村低保工作進展的透明性。
4.3? ? 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建設優(yōu)化建議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77.65%的被調查者對合作醫(yī)療的評價是不滿意的,認為基層的醫(yī)療服務水平較低,存在信任危機。受訪農民還表示醫(yī)療費用仍很高,報銷比例應該增加。這一方面表明合作醫(yī)療制度執(zhí)行力度不夠深入,另一方面暴露了基層干部在宣傳介紹時的不到位。很多農民對新農合報銷的手續(xù)、地點、報銷額度等了解不夠,農民從中獲益就少,對合作醫(yī)療制度信任度低,滿意度自然就打折扣。所以地方政府要提高基層干部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宣傳力度,農民可以充分行使知情權與監(jiān)督權,深入了解制度的好處,從而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另外,政府要加大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利用福利機制引導鼓勵優(yōu)秀人才參與到農村衛(wèi)生服務工作中來,優(yōu)化壯大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隊伍,提高農民的信任度,保障參保人員的基本權利。
4.4? ? 交通基礎設施優(yōu)化建議
交通基礎實施建設是帶動農村發(fā)展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基礎條件和關鍵,南通市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在不斷改善,不斷進步,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參與調研的農民反映很多地方的道路迫切需要改建,但一直處于要修未修的狀態(tài),給農民的出行帶來不便。他們還反映村村通雖然在好幾年前就已經開通,但出車率低,路線覆蓋面窄,運行效率較低,服務效果不明顯。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政府部門要積極運用市場機制,拓寬農村交通建設融資渠道,及時高效地完成道路整修和建造。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大力發(fā)展民營交通,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同時要調動民眾的參與積極性,從“替民做主”到“讓民做主”轉變,推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發(fā)展。
5? ? 結論
本文對財政惠農政策的滿意度評價結果與現實情況大體一致,總體而言,人們的滿意度處于一般以下,但重視程度都偏高。運用四分圖模型將滿意程度與重視程度結合,將24個評估指標分為四類,對修補區(qū)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享受人員的名額確定的公平合理性、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建設、交通便利程度五項政策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德仙,侶傳振.惠農政策執(zhí)行效果評價及其完善對策——以H市1400位農民為樣本[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4):37-41+144.
[2] 張愛英.財政惠農補貼政策的效應評價及改進策略[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12):20-21.
[3] 巴朋.財政惠農政策的實施現狀及改善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06):72-73.
[4] 李敏藝.江蘇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研究——基于擴展線性支出模型[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8,57(08):117-122.
[5] 李璐,劉夢鑫.淺析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5(16):352.
[6] 桂林市財政局課題組,張發(fā)北,唐昌月.關于財政惠農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10(59):65-68.
[7] 范寶學.財政惠農補貼政策效應評價及改進對策[J].財政研究,2011(04):18-21.
[8] 梅新陽,何六球,梅燦華.完善財政惠農補貼政策的建議[J].中國財政,2012(07):66-67.
[9] 萬春橋.財政強農惠農政策的調查與建議[J].中國財政,2014(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