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玲
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世界和平發(fā)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大調整的需要。向世界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主流價值觀,讓國外民眾通過認知中國文化來理解我們的制度理念、發(fā)展道路和民族精神,了解真實的中國發(fā)展狀況,感知當代中國的發(fā)展活力,是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要義所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離不開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金磚國家的文化交流,是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途徑之一,多年的金磚合作形成了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一些有益經驗,其方式我們稱之為“金磚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7月約翰內斯堡評價金磚合作時說:“金磚合作摒棄了政治和軍事結盟的老套路,拒絕了意識形態(tài)劃線的老思維,超越了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老觀念,是國際關系和國際合作的一個重要創(chuàng)新。”借鑒金磚經驗,多措并舉、多方發(fā)力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一、金磚國家文化交流的政策引領
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重要代表。金磚國家人口總量占全球人口的44%,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發(fā)展歷史。金磚國家的合作最初主要是在經濟、金融領域,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當前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背景下,文化交流逐漸受到重視。
1.設立金磚國家文化交流的政策制定平臺——文化部長會議。文化交流離不開政策的引領。為了更有效地促進金磚國家間的文化交流,金磚國家設立了文化部長會議,這是金磚合作框架下的重要部長級會議,是研究制定金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政策的平臺。
首屆金磚國家文化部長會議于2015年6月16日至17日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舉行。各方就《金磚國家政府間文化合作協(xié)定》(簡稱《協(xié)定》)草案進行了磋商。同年7月,該《協(xié)定》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期間正式簽署,為金磚國家開展文化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會晤中提出金磚國家應構建“四大伙伴關系”,即“維護世界和平的伙伴關系、促進共同發(fā)展的伙伴關系、弘揚多元文明的伙伴關系、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伙伴關系”,確立了金磚國家合作向多層次、綜合性、立體化方向發(fā)展的目標。
2017年7月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金磚國家文化部長會議,推動了金磚國家文化領域務實合作進入新階段。成立了金磚國家圖書館聯(lián)盟、博物館聯(lián)盟、美術館聯(lián)盟和青少年兒童戲劇聯(lián)盟,開啟了金磚國家文化機構的常態(tài)化合作模式。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文化合作交流由雙邊走向多邊。
2.制定金磚國家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方案——《落實〈金磚國家政府間文化合作協(xié)定〉行動計劃(2017—2021年)》。第二屆金磚國家文化部長會議簽署了《落實〈金磚國家政府間文化協(xié)定〉行動計劃(2017—2021年)》(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可被視為金磚國家大文化領域務實合作的方案,有了方案就有了行動指南?!缎袆佑媱潯穬热萆婕拔幕囆g、文化遺產、文化產業(yè)、媒體、出版、檔案、人才培訓、文化之都等諸多領域,鼓勵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專業(yè)機構通過舉辦展覽、論壇,建立信息共享網(wǎng)站,開展專業(yè)領域人才培訓等方式,加強交流與互鑒。在未簽署《行動計劃》之前,各國文化機構只能自己尋找合作對象和項目,而此后金磚國家的文化機構在交流合作上就有了更多抓手,交流合作逐漸走向常態(tài)化。
二、金磚國家多樣的文化交流路徑
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文化領域務實合作,在多元共享的基礎上培育金磚價值理念,夯實金磚合作民意基礎,是金磚各國共同的愿望。在這一共識之下,金磚國家開展了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國際事務中實現(xiàn)合作共贏。
1.舉辦“主題文化節(jié)”,促進文化交流逐步走向機制化。金磚國家利用舉辦“主題文化節(jié)”的方式,加強各國間的人文交流,使其成為有效的機制并常態(tài)化。例如,中俄兩國合作互辦“國家年”,輪流舉辦“文化節(jié)”,還舉辦了“語言年”“旅游年”“中俄媒體交流年”等活動,通過這些舉措,增進了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交流。中國和巴西互辦“文化月”,借助“文化月”活動,中國民眾領略到了豐富多彩的巴西文化,同時,中國藝術家們也為巴西人民展示了中國的文化藝術。中印雙方多次舉辦促進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媒體溝通和青年互訪等活動,特別是中印以旅游為契機,大力發(fā)展雙方的旅游業(yè),擴大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中國與南非自1998年建交以來,兩國不斷拓展在人文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兩國的文化交流項目,涉及政治、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
2017年9月15日至22日,在我國福建廈門以“文明相融、民心相通”為主題舉辦了金磚國家文化節(jié)。來自金磚國家的210多位藝術家、各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團體為觀眾帶來了豐富的藝術體驗。藝術節(jié)突出合作、深化友誼,所有演出、展覽均由五國藝術家聯(lián)合呈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了金磚國家相互交流的良好愿望,藝術家們通過合作增進了理解和友誼。
2.開展多種青年交流活動,增進對彼此間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青年是未來,青年人最容易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更容易形成文化的認同,青年之間的交流來往是深化國家間、地區(qū)間雙邊關系的重要途徑,金磚國家的文化交流離不開青年的積極參與。
自2013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南非德班首次提出開展金磚國家青年政策對話的倡議以來,金磚國家的青年開展了青年科學家論壇、青年創(chuàng)客大賽等多種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2018年7月,借助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之機,在南非舉辦了2018年第四屆金磚國家青年峰會,來自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的50余名青年代表參加本次峰會。會議圍繞“金磚青年政策框架”“第四次工業(yè)革命”“金磚國家新發(fā)展銀行中的青年經濟參與”等議題進行了探討。各國青年組織在金磚合作的大框架下,做了政策溝通協(xié)調、交流經驗、交換事務信息等工作,對各領域的務實合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3.通過旅游推動金磚國家之間的文明傳播、文化交流,增進了民族友誼。旅游是促進人文交流、增強相互了解、拉近心靈距離的最好方式,是文化傳播的有效渠道,旅游正成為金磚國家人民友好交流的特殊紐帶。自2010年以來, 中國到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的游客數(shù)量顯著增長,尤其是去俄羅斯的游客人數(shù)最多,赴南非旅游人次增速最快。近幾年,去巴西旅游不斷升溫,印度也越來越受到中國游客的青睞,成為新興出境游目的地。通過旅游推動了金磚國家之間的文明傳播、文化交流,增進了民族友誼。
三、借鑒金磚之路,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
金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給我們以啟示:首先,注重頂層設計,借助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形式達成共識,并在峰會聲明中得以體現(xiàn);其次,簽署協(xié)議,制定較為系統(tǒng)的人文交流計劃與項目,以此為抓手,落實好文化交流工作;最后,各方發(fā)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如在文化藝術、文化遺產、文化產業(yè)等領域進行廣泛合作,以文化節(jié)、青年交流、旅游等方式開展各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傳播。
1.基于“金磚精神”,達成文化交流的共識,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敖鸫u精神”即“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這是一切人文交流的基礎,要秉承這一精神尋求文化理解和認同。
近年來,金磚國家在多邊和雙邊層面的文化交流持續(xù)加強,不斷取得實質進展,這主要得益于金磚國家在文化合作交流領域取得的共識。其一,金磚五國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團結互信,尊重文化多樣性,成為金磚國家的價值共識。這為金磚國家攜手謀求經濟增長、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精神動力。其二,金磚合作已從一個經濟概念成長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合作機制,金磚國家的合作方式已從傳統(tǒng)的經濟、政治“雙軌并進”,向經濟、政治、人文“三輪驅動”轉變,人文交流成為金磚合作的第三支柱,使得金磚合作基礎更牢,更能行穩(wěn)致遠。其三,金磚國家一致認同人文交流合作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新動力,讓金磚合作造福金磚國家民眾,惠及各國人民。特別是五國領導人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金磚國家間的思想交流和文明對話,進而文化合作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2.基于金磚機制,以政府主導、多主體發(fā)力推動文化傳播。金磚國家機制自啟動以來已經形成了領導人峰會制度,后又設立部長級會議,構成了多領域合作框架及頂層設計機制,政府在金磚國家人文交流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他非官方機構和組織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參與者。政府是文化走向世界的宏觀設計者及目標設定者,發(fā)揮著對外文化傳播的引航員作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向、路徑和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需要堅持政府主導、主體多元、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
在多元的文化傳播主體中,文化企業(yè)是推動我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堅力量。作為生產、經營和銷售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文化企業(yè),它與其他企業(y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能只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必須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由于文化企業(yè)的專業(yè)性,所以在實施對外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其傳播效益和效果往往高于其他實施主體,尤其是在提高中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國際影響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發(fā)揮非政府組織的獨特作用,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作為跨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著實需要多元化的傳播主體、多樣化的傳播載體與強大的傳播話語權共同推進。非政府組織即民間社會組織和團體是我國文化走向世界過程中發(fā)揮獨特作用的主體。因為沒有官方色彩,非政府組織更容易被社會各方面所接受。民間社會組織不僅能有力地配合國家的總體外交,而且能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發(fā)揮政府和企業(yè)所沒有或難以發(fā)揮的作用。金磚國家多次舉辦民間社會組織論壇,并于2017年6月擴展為金磚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民間社會組織論壇。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科研處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雙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