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贊國 劉威 劉麗宴
摘 要:本文通過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高一年級50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心理學量表SCL-90對選取學生進行測試分組,針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將干預后的測試數(shù)據(jù)在進行對比來分析兩組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判定體育心理干預對中學生心理將康的影響。通過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實驗前與實驗后心理量表測試數(shù)據(jù)相比較分析可知,即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和敵對五項對比結果均顯示P<0.05,即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t>0,即實驗后學生得分降低,這就說明實施體育心理干預對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育心理干預 中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210-02
1 問題提出
體育心理學教學在干預教學實施時會存在以下問題:教學所涵蓋知識面廣,但教學學時有限;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觀教學比重大,方式方法單一,學生學習時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教學效果不顯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實驗教學的比重較小,即使運用實驗其實驗程序也過于傳統(tǒng),無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較差;教學時,以教師的教作為教學的主體,無法凸顯學生學的主體,對學生主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自主性的培養(yǎng)功效不顯著;教學評價形式缺乏多元性;學生目前僅靠機械的記憶來掌握體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在課堂中靈活運用的較少。
2 研究現(xiàn)狀
體育心理學并非一門獨立學科,它是在教育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之上建立的新學科。體育心理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還屬于一門心得學科,國內(nèi)對體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的研究并不是很成熟。
目前國內(nèi)外體育心理的研究多以干預領域和實踐方法居多,針對學生開展研究多以心理危機干預為主,對中學生個性發(fā)展和自身潛能開發(fā)相關的研究促進的研究較少。對象研究領域較為廣泛,但對研究對象的深入研究沒有具體體現(xiàn),研究使用的方法手段有,但詳細實施上缺失。
3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體育心理學思想為指導,針對學生普遍關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采用小規(guī)模課堂教學、團體訓練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自主的探討有助于心理發(fā)展的積極因素。
4 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是否對被試施加干預為自變量,以被試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情況為因變量,將學生分作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進行實驗,并從中對實驗前、后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和對比,從中來分析研究對象的心理將康與體育心理學干預之間的聯(lián)系。
4.1 實驗對象
隨機抽取50名同安第一中學高一學生,采用5級評分表計分,總分低于160分表明正常。經(jīng)過前測發(fā)現(xiàn)其中4人不符合心理健康標準,6人因事推出,因此最終將40名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最終確定實驗組2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8人,對照組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年齡15~16歲,平均年齡15.05歲。
4.2 研究工具
目前心理學量表SCL-90是運用于體育教學研究最廣泛的量表之一,本研究開展也將SCL-90量表作為主要研究工具對學生進行測試。該量表包含10個因子,分別為:(1)軀體化:反應主觀身體不適;(2)強迫癥狀:反應臨床強迫;(3)人際關系敏感:與人比較時的自卑感;(4)抑郁:抑郁癥相關;(5)焦慮:焦慮癥相關;(6)敵對:思維、情感及行為與人敵對;(7)恐怖;(8)偏執(zhí);猜測及妄想;(9)精神病性;幻聽、思維播散等;(10)其他項目。每個項目按五級選擇評分。分數(shù)統(tǒng)計:總分是90個項目所得分之和。總癥狀指數(shù),即總均分=總分/90。本研究用該量表對中學生進行測驗的得分作為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越高。
4.3 施測步驟
數(shù)據(jù)前測:首先將學生進行實驗前測試,篩選出符合健康標準的學生后分組。
教學干預: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為期6周干預,頻率為1次/周,時間為20min,其方式有小規(guī)模課堂教學、團體輔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有什么是體育心理學、如何控制情緒;團體輔導的主要內(nèi)容有感恩訓練、團體合作訓練、情緒訓練、行為放松訓練等。
數(shù)據(jù)后測:實驗結束后,再進行SCL-90量表測試。
4.4 數(shù)據(jù)處理
將搜集到的測試數(shù)據(jù)用SPSS20.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5 結果與分析
5.1 研究結果
通過調(diào)查得知:實驗組學生實驗前與實驗后心理量表測試數(shù)據(jù)相比較分析可知,即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和敵對五項對比結果均顯示p值<0.05,即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t值>0,即實驗后學生得分降低,這就說明實施體育心理干預對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2 結果分析
5.2.1 體育心理干預對人際關系敏感的影響
人際關系敏感的人主要表現(xiàn)在與人相處過程中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人際交往中的心神不安、自卑感、以及消極期待都是這方面癥狀的典型表現(xiàn)。因此,在信任與合作的團體中應該鼓勵學生自信,不斷克服溝通障礙,樹立正確自我認識、敞開心扉、善于接納他人。
5.2.2 體育心理干預對消極情緒的影響
體育心理干預方案更多的是用努力增加積極情緒減少消極情緒。在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通過6周的體育心理干預,隨著團體信任感的不斷建立,被試都能充分投入到每次活動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實驗組成員逐漸形成安全的團體氛圍,在課堂教學和團體輔導的活動中不斷悅納自己、合理調(diào)節(jié)情緒,因此,實驗組后測SCL-90測試結果中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敵對等因子的得分明顯降低,說明積極干預有利于緩解消極情緒。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1)通過對兩組學生實驗前的心理量表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兩組學生所測試數(shù)據(jù)相比較結果P>0.05,即說明兩組學生心理將康水平無明顯差異,可進行實驗。
(2)實驗組學生實驗前與實驗后心理量表測試數(shù)據(jù)相比較分析可知,即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和敵對五項對比結果均顯示P<0.05,即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t>0,即實驗后學生得分降低,這就說明實施體育心理干預對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6.2 建議
(1)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運用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已證實。因此,在今后的體育課堂總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積極情緒感情的體驗教育。
(2)培養(yǎng)積極的意志品質(zhì)。意志的培養(yǎng)不僅局限于學生的學業(yè)上,對學生事業(yè)的成就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進行體育心理干預具有長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潘明軍,錢兵.大學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1):55-56.
[2] 徐遠超,姜巧玲,董彥皓.90后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研究——以某二本院校2010級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8):79-80.
[3] 劉經(jīng)蘭.高師院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調(diào)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3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