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勉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學校和家長開始重視對于孩子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各種類型、不同項目的少兒體育興趣初級班。對于這些教育培訓課程而言,培養(yǎng)少兒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技術習慣,是其主要目標,然而在課程開展過程當中,大量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往往會使少兒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使學習陷入惡性循環(huán)。本文以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為例,探討了其課程開展的規(guī)律,并從少兒心理特點出發(fā),分析了提升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教學質量的途徑,即有球練習方法的應用分析,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效地提升少兒的學習興趣和技能水平。
關鍵詞:少兒羽毛球 興趣初級班 課程規(guī)律 有球練習方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139-02
我國是羽毛球“大國”,羽毛球競技水平一直處于國際前列,隨著我國羽毛球運動在國際上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羽毛球在我國的受重視程度和普及率也逐年提高,在“全民運動”風潮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我國社會上的羽毛球培訓正朝著低齡化、非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社會上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的蓬勃發(fā)展就是最好的佐證。然而在不同類型的培訓學校以及不同的項目開展過程當中,往往忽略了“興趣”這一主旨,而傾向于走專業(yè)性的培養(yǎng)道路,造成課程內容重復、枯燥,少兒對于羽毛球學習的興趣缺失,這種不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方法,經常會造成教學結果的得不償失。
1 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課程開展規(guī)律分析
1.1 教學對象的學習特點分析
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的對象主要是低幼齡兒童,受到年齡、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的限制,羽毛球教學對象的特點突出。首先,在感知能力上,低幼齡兒童對于空間與時間的概念理解還不透徹,對于事物的理解也呈現出表面化特征,因此對于學習內容,特別是體育內容而言,往往缺乏一定的目的性,課堂上“自我娛樂”的現象并不少見;其次,低幼齡兒童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好奇心強但是容易發(fā)生疲勞情緒,因此課堂上經常表現出興奮大于抑制的狀態(tài),而這種興奮狀態(tài)保持的時間又不夠,這就導致他們往往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影響了對課程內容的吸收。第三,低幼齡兒童的記憶特點中,以機械性記憶占優(yōu)勢,機械記憶水平較高,而理解性記憶能力較差。
1.2 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課程開展的規(guī)律分析
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的教學,必須符合低幼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特點,遵循客觀規(guī)律開展教學活動,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做好課程安排。
1.2.1 運動技術的掌握規(guī)律
運動技術的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總體而言,由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階段和自動化階段四個階段構成。所謂的泛化階段,就是指初學階段。學習者剛剛接觸此類運動,不管是肢體協調性還是動作的具體操作,都不符合標準的運動規(guī)范;分化階段,就是學習者初步接觸運動訓練以后,技術逐步提高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者動作更加規(guī)范、動作質量更好,運動技能不斷提升,錯誤率在明顯降低;鞏固階段,是指學習者熟練掌握運動技能之后,其動作已經固定化,能夠標準、熟練和省力地完成各種動作,對于運動技巧也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自動化階段,是指學習者的運動技能達到一定的專業(yè)標準,并能在不斷參與運動的過程中,主動地總結經驗、創(chuàng)新方法,從而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運動狀態(tài)。
1.2.2 羽毛球技術掌握過程分析
羽毛球是一項運動中的球類運動,講求運動者與羽毛球的默契合一,因此其學習過程,也主要由基礎性動作練習、有球動作練習、有球移動練習和應用練習四部分組成,分別對應運動技術掌握規(guī)律的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四個階段。基礎性動作練習階段,通常是無球訓練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于握拍及擊球姿勢的練習,通過動作的重復和錯誤糾正,力求達到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有球動作訓練,是指在基礎性動作練習的基礎上,加上羽毛球的配合,使動作與球類實物相結合,從而使學習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動作的執(zhí)行技巧和力度的控制,掌握好擊球動作的要領和細節(jié);有球移動練習,就是要掌握合理的移動步伐,幫助學習者以最小的體力消耗和時間消耗實現有效擊球,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逐漸調整擊球距離,使學習者逐步適應羽毛球場地,掌握最舒適的跑動方法;最后比賽應用練習,就是將所學到的各項技術活用到比賽中,同時,在比賽中不斷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提升技能。
1.3 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主要課程內容分析
在運動技巧掌握規(guī)律和羽毛球技巧掌握規(guī)律的引導下,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的教學內容,與其他羽毛球培訓沒有明顯的差別,也以握拍、發(fā)球、步法和綜合練習為主,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格外注意的就是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的學員低齡化特點與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原則,在培訓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少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深入研究能夠戳中少兒羽毛球學習中興趣點的教學方法,從而使課程的技能傳授與趣味性有效結合,在歡樂的氛圍中不斷提升少兒的羽毛球競技水平。下文以有球練習方法為例,探討少兒羽毛球學習技能培訓與興趣培養(yǎng)的有效結合。
2 有球練習方法在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中的應用
結合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的內容和少兒心理發(fā)育的特點,我們發(fā)現單純的基礎性動作練習,很容易因為單一重復性的枯燥練習,使少兒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將羽毛球訓練的前兩個階段相結合,探討基礎性動作練習與有球練習的有效結合。
2.1 單球練習
在少兒羽毛球學習的初級階段,有球練習方法通常以單球練習為主,教練與學員站在場地的同一側,由教練拋球、學生接球,教練可以在一對一、面對面教學的過程當中,發(fā)現學生握拍、揮拍和擊球動作中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和解決,在趣味性的互動中,提升少兒的羽毛球技能。單球練習既可以應用在少兒進行反復性無球練習,馬上要產生厭倦情緒之時;也可以應用在少兒已經熟練掌握基礎性無球訓練技能,需要進行“質的提升”之時,教練員應該根據少兒學員的心理和技術特點靈活掌握。
2.2 多球練習
多球練習方法,是目前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中備受推崇的一種訓練方法,它以快速連續(xù)性發(fā)球為主要特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速度、節(jié)奏和技能,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不標準技術的矯正。雖然對于少兒羽毛球學員而言,他們的速度和體能都難以滿足高強度的多球練習需要,但是只要經過一定的“落地”處理,多球練習同樣可以應用到少兒羽毛球訓練當中,有力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成果。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練習方法,根據少兒的實際技能掌握情況,控制好每組球的時間間隔、數量和強度,從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又如,教練可以適當調整發(fā)球方法,通過控制送球點的位置,有針對性地訓練少兒的定點接球、擊球與移動接球、擊球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少兒的身體機能和步法移動能力。
3 結語
有球練習方法能夠使少兒最有效地接觸到羽毛球課程的中心,充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練也可以通過對球的控制,充分考察少兒的技能掌握情況,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對于少兒羽毛球興趣初級班而言,教練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實課堂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從而真正達成以“興趣”為主的培養(yǎng)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靜.多球練習法在少兒羽毛球教學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4):217.
[2] 麻安莉.少兒羽毛球難點技術分析及教法探討[D].湖南大學,2013.
[3] 葉妍辛,盛紫瑩,文凱,等.兒童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協調素質訓練研究[J].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學報,2014,28(1):93-96.
[4] 白敏敏.少兒羽毛球啟蒙訓練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3(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