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正所謂“得閱讀者得語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本文將針對學生閱讀現狀,淺析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以期合理指導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現狀;高中語文;基本功;閱讀能力;教學方法
一、學生閱讀現狀調查
目前高中生的閱讀情況到底怎么樣呢?為此,本人特意在任教學校做了一個調查,印發(fā)了《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表》讓學生完成,收集并分析了調查數據,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閱讀現狀
由調查情況來看,目前的閱讀狀況令人堪憂:大部分學生(80%)忙于各學科的學習及作業(yè)而沒有時間閱讀其他書籍;小部分同學有閱讀習慣,但限于《意林》《讀者》等雜志,或者是網絡小說;只有極少數(不到調查人數的5%)閱讀經典作品。
(二)影響閱讀的因素
(1)沒時間。高中課業(yè)緊張,每天課程排得很滿,學科多,作業(yè)多,每天忙于各科作業(yè)已經花去了他們大部分的自習時間。(2)沒資源。全校五千多學生,只有一間小圖書室,藏書不多且質量不高;大部分是舊書,長時間沒有新書補充;只在周六晚上對學生開放,很多學生高中三年下來都不知道學校圖書館可以外借書籍。(3)教師不重視。閱讀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行為。學校每月一次的考試都要評比成績,導致老師都急于講授教材內容,急于傳授做題技巧,都不愿意在閱讀這種“閑事”上花功夫。(4)沒興趣。手機的普及、網絡的推廣,讓很多學生樂于網絡上碎片式地閱讀,不愿意靜下心來閱讀經典作品。
二、教師隊伍的水平限制
一是不完善教育體制限制了教師的水平發(fā)揮。目前尚不完善的教育體制,尤其是招考制度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下,許多老師不得不放棄搞創(chuàng)新化教學,一門心思研究考試大綱,教學的功利化強化了語文的工具性,而忽視了人文性。課堂上,老師們在解題方法和思路上能做大文章,把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名言警句統(tǒng)統(tǒng)剔出來,讓學生牢記默寫,但課本文章卻是一帶而過,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水平的培養(yǎng),大大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
二是教師隊伍自身素質不高限制了教學實踐。在升學率的擠壓下,語文老師很少有自己的閱讀空間和時間,致使大部分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在規(guī)律缺乏足夠清醒的認識,許多教師走上了看似新方法、其實老辦法的舊路。大部分閱讀教學課堂流于形式化,看起來符合課改,實則不是。
三、改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發(fā)展互聯網優(yōu)勢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享受互聯網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成立語文實驗室,開設自動圖書館,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空間。課堂期間,可利用投影儀、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組織聽一場國學講座或百家講壇,讓學生一睹名師風采,視聽結合,增強學習效果。向學生推薦“懶人聽書”、“喜馬拉雅”等手機音頻APP,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多聽多思,既可以豐富知識,也可以鍛煉思維能力。
(二)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提高專業(yè)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只有成為好的指揮官才能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學員。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尤其重要,作為傳道授業(yè)的執(zhí)行者,必須以身作則,需要不斷地讀書豐富自身涵養(yǎng)。教師,學高才能為師,要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首先,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一堂好課需要一個先聲奪人的導語,好的導入語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快速進入課堂氛圍的環(huán)節(jié)。導語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可能是婦孺皆知的名人名言,簡單的一句話能讓學生自由聯想,既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其次,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知識層層推進。一堂好課的每個教學步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每個步驟間恰如其分的銜接,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如行云流水般流暢,讓學生真正沉浸在課堂氛圍中。最后,教學手段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改要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深刻體會人物內心情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組織學生表演閱讀文章中出現的角色,讓學生親身感受人物內心。
(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
說到底,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對象,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F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是一切精神活動的先導。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勢在必行。現代語文教學改革理論認為“知識是主體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建構出來的:學習是主體以自己已有經驗為基礎,積極參與社會性對話建構知識的活動;教學活動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主體對知識的處理與轉換,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中心。
四、結語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也面臨著全新挑戰(zhàn)。語文學習中,閱讀對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理解力有著非凡的意義。閱讀教學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潮流中要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獨立學習,以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2]瑞士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