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潮
【摘要】隨著中考考試分值中閱讀題的比重逐年上升和人機對話的植入,閱讀課已成為學生英語日常課堂的主流。新課程突出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英語課程核心素養(yǎng)分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及文化品格。英語閱讀課堂很多活動都能夠促進學習者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師生、生生互動立足于課堂,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組織交流的形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本文依據《英語課程標準》,從分析日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入手,就創(chuàng)設情景,創(chuàng)新問題,動態(tài)生成,橫向聯(lián)動和綜合評價等方面來闡述互動來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關鍵詞】思維發(fā)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互動式;策略
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類課程,離不開語言、文化和思維。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突出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其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英語課程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既要學生掌握基本詞匯、語法等知識,又要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升。合適的英語閱讀課教學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能有效落實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以此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應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師生、生生與課程文本是教學對話和交流的載體,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流程。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內在動力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筆者依據課程標準,從剖析現(xiàn)行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入手,闡述基于學生思維發(fā)展視角下英語閱讀課互動式教學策略。
一、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一)模式單一,限制學生活動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的課程改革,給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與挑戰(zhàn)。而教師依然局限于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課堂上,學生活動似乎很熱鬧,學習積極性也較強,生生之間有互動,對教師的提問回答頻率也較高,但是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因為單向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制約著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二)機械提問,抑制學生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提問恰當,可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問不恰當,學生思維打不開。英語閱讀課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簡單的Yes或No,抑制了學生的思考,其思維根本沒有被激活。在英語閱讀課上,經常會這樣的場景:Have youfinishedreadingthepassage?Yes,Ihave.此類問答,好像沒什么問題。如果仔細推敲,卻是學生的條件反射,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更談不上思維發(fā)展。
二、互動式教學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策略
英語閱讀課教學活動設計,旨在關注學生的思維投入。學生獲取基本文本信息后,教師要適當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互動,是兩個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并對雙方都產生影響的過程。
(一)讀前互動,激活學生思維
1.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
人教版英語教材指出:“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尤其重視對于偏文化背景的介紹,可以實現(xiàn)輔助中學生理解語篇、培養(yǎng)英語思維模式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英文素養(yǎng)意義重大”。在一定的課堂情景或場合上,學生會產生情感。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驅動學生置身于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讓學生進入“共振”的境界。教師要做好新課導入的準備,搜集教學素材,通過講故事、情景描述、使用多媒體、挖掘背景等形式,為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發(fā)學生思考,為課堂需要學習的內容巧妙鋪墊。
筆者在講授外研版八(上)Module10Unit2Theweather isfineallyearround時,課前使用多媒體播放美國旅游宣傳片,展示不同地方的圖片。課堂主題:Whenisthebesttime tovisittheUS?講解時,適時運用多媒體展示美國地圖。設問:Whichcountrysmapisit?從地圖上NewYork,Washington D.C等地名,學生容易得知。筆者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不同地方不同時期的天氣,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自然的情境,渲染氣氛,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即時強烈。
2.創(chuàng)設互動問題,激起思維火花
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任何富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無疑更能激起學生興趣,喚起好奇心,并以探索者身份積極投入思維活動,獲得新知識。學生和文本互動場景的巧妙創(chuàng)設,能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平臺,激起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如在講授外研版八(下)Module8unit2時,筆者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互動,助推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學生問:WhenIseethetitleofthepassage,Idontknow whatthesmilestandsfor?
T:Ithinktherearethreepossibilities.
(1)Whenyoumakeamistake,whatdoesthesmile standfor?
S1:Maybeitstandsfortolerance(寬容).
(2)WhenyouareafraidtospeakEnglishinfrontofthe class,whatdoesthesmilestandfor?
S2:Maybeitstandsforencouragement(鼓勵).
(3)Whenyougethighmarks,whatdoesthesmilestandfor?
S3:Maybeitstandsforpraise(贊許).
通過閱讀,可知本段文字講述關于鼓勵的內容。學生問:WhatwillZhangBeiwritelaterfromthebeginning?
S:IthinkZhangBeiwilltellusthereasonwhysmileisan importantgift.
如此的師生問答,文本主線清楚,引起學生遐想,學生必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文本閱讀探究活動,由此激起學生思維火花,生成思維發(fā)展。
(二)讀中互動,發(fā)展批判思維
1.進行有效預測,激發(fā)探究思維
預測是積極思維的過程,要求讀者根據已了解的文本信息,結合自身的認知經驗,通過理解和判斷,對文本內容或后續(xù)的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猜測,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驗證。如筆者講授外研版八(下)Module8Unit2Wethoughtsomebody wasmovingabout.本閱讀內容是一篇游記,首先分析文章的第一句Ipromisedtowrite,so……讀本句時,教師使用不同的語氣,或不耐煩的語氣,或迫切的語氣。筆者讓學生瀏覽文章,預測屬于哪種語氣。通過預測,激發(fā)學生探究思維。教學時,設置如下問題,讓學生預測。
T:BettywenttoZhangjiajie.Itis480squarekilometers.Its inHunanProvince.T:Whatcanyouseethere?S:Wecansee mountains,riversandanimals.T:Wherecanyousleepin Zhangjiajie?S:Wecanstayinhotelsorcamps.
上述的做法,就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在文中找出中心詞句?;卮饐栴}中處理文章的難點與重點,通過預測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不斷進行思考。
2.開展小組討論,打通思維渠道
英國教育家威廉·亞瑟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較好的老師是講解,優(yōu)秀的老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fā)?!币虼?,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轉變,要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去反思。首先教學時,可以根據師生認同的討論目標,精準設計問題,找準切入口;其次,討論展開前,要給學生留夠時間去獨立思考;再次,互動時,教師要融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交流,滲透學法指導,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最后,討論結束后,要及時對討論做出歸納小結和評價。
巧妙而精準的提問,可以用簡單的問題引發(fā)復雜的思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筆者在講授外研版八(下)Module3Unit2Wehavenotfoundlifeon anyotherplanetsyet.新授時態(tài)現(xiàn)在完成時,課程內容涉及相關的太空知識。太空,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從題目Anyoneoutthere?能感覺探究內容有一定難度。學生看到文章也毫無頭緒。帶領學生讀完一遍,學生還是摸不著頭腦。教師話鋒一轉,T:Wheredowelive?S:Weliveonthe earth.又問T:Whereistheearth?Youcanfindtheanswerin paragraph2.學生聽到此話,就把注意力放到第二段,通過討論,最后得出結果。S:Theearthisinthesolarsystem.Andwe areinthesolarsystem.由此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學習與自己息息相關。這樣,學生既講了英語,享受師生、生生之間語言交流的樂趣,又可以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3.把握動態(tài)生成,漸入思維佳境
認識事物一般經過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過程,英語閱讀課教學更是動態(tài)生成的發(fā)展過程。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或互動嘗試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教師不能被教學預設牽著鼻子,面對教學過程出現(xiàn)的“小意外”“小精彩”,都要“放出眼光”,及時生成新問題,使互動漸入佳境。如外研版八(下)Module6Unit2Hobbiescanmakeyougrowasaperson.筆者設置如下不同問題:
Q: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hobbies,myhobbyis collecting,becauseitisinteresting.Whatsyourhobby?Whydo youlikeit?
S:Myhobbyisswimming.Becauseitishealthy.
S:Myhobbyissleeping.BecauseIlikeit.話音剛落,全班哄堂大笑。
T:Sleepingisalsoakindofhobby.Butweshouldgotobed earlyandgetupearly,dontsleepinclass.Itcanhelpyoukeep healthy.Andyoucanstudywell.筆者趁機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而且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一問一答,經歷對話,掌握學習重點,之后生成新問題。
T:Doallthehobbieshelp?
S:No,Ithinkgoodhobbiescanhelpmegrowasaperson,butbadhobbiescant.
課堂生成,總會帶給教師意想不到的驚喜。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對話,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打開了,感興趣了,思維開拓了,其回答必然精彩。
(三)讀后互動,延伸學生思維
1.依托橫向聯(lián)動,培養(yǎng)邏輯思維
拓展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平臺。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創(chuàng)編貼近學生生活并融新舊知識于一體的閱讀材料。在新課程視角下,師生雙方不單是課程的使用者,更是課程的開發(fā)者。不但使用教材,還要深度開發(fā)教材。文本閱讀時,教師應引領學生既要依托文本,更要跳出文本,拓展延伸,溝通銜接,比較鑒別,合理開發(fā)、整合、利用資源。在講授八(上)Module7Unit2時,課文的結尾是:Suddenlyshelandedsomedryleaves…故事還沒有結束,讀者對故事結尾也比較好奇。于是就可以提出疑問:Whatwillhappennext?學生就會對故事進行延伸拓展:She lookedaround,andshefoundthewhiterabbitopenasmalldoor andenteredit.Aftershefoundasmallkeyonatable,sheopened thesmalldoorwithitandsawabeautifulgarden.Nextshefounda bottlewiththewords“DRINKME”onit.Thenshedrankfrom thebottleandbecameverysmall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合理的預測和創(chuàng)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多元綜合評價,凸顯思維本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本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與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加以及時、有效地監(jiān)控,以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英語閱讀課教學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閱讀課教學要及時反饋,做到全程評價和全面評價。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相互協(xié)作、構建意義,使評價活動達到互動、重現(xiàn)、延展、生成等境界,進一步張揚學生主體性。
筆者在講授外研版九(上)Module12Unit2Repeatthese threewordsdaily:reduce,reuseandrecycle時,為了加強學生對文本理解,4人一組朗讀,要求學生由讀來理解“環(huán)?!钡囊饬x。4人組優(yōu)化搭配,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2人,學困生1人。筆者參與學生朗讀過程,學生遇到問題,適當指導。學生可以擔任不同角色,配以簡單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很快進入角色,愉悅地去看、去聽、去說、去演,教學效果明顯。然后,根據表達能力和表演效果給各小組打分并公布成績。對學生予以表揚和肯定。期間也進行語言和行為的激勵性評價,如Great,Excellent,Youareclever等,還可以給積極參與的學生以賞識、贊揚的目光,贊嘆的肢體動作等。學生得到教師的認可,就會產生積極地內心體驗,就會認真地去思考,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活動。
隨著中考考試分值中閱讀題的比重逐年上升和人機對話的植入,閱讀課已成為學生英語日常課堂的主流。英語閱讀對學生來說,是學習的攔路虎,改進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果,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閱讀課教學,是師生、生生、人機之間開放式的互動過程。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英語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適時給予幫助和評價。只要學生樹立人人參與、相互研討的英語閱讀課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增強英語閱讀自信,從中體驗成功喜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貴麗萍,黃建英.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閱讀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盧學森.“思維型”英語閱讀課教學結構的探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