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聰
【摘要】正如魯迅所言:“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币粋€萬國來朝、叱咤風云的時代必然會孕育出桀驁不馴、昂揚向上的文人群體,而這個充滿自信與鮮活生命力的群體又必將為整個民族帶來奇?zhèn)ザ妍惖奈膶W作品。
【關鍵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生命奇談
在盛唐光輝的籠罩期間,有一群極度熱心于功名的詩人,他們并沒有隨著時代的潮流,與其他書生一同徘徊于長安的阡陌,為博得一官半職而留下吹噓拍馬的空洞詩文。與此相反,他們歷盡風雪的洗禮與磨練,將蓬勃的年華放蕩于荒野大漠之間,以孩童般好奇而驚喜的眼光,遍覽西域荒蠻的風物與奇美的景致,忠心地贊嘆著祖國邊疆的壯美與瑰麗。
這些詩人被后世稱為“邊塞詩人”,而在這群風骨嶙峋的詩人中,以其詩文的奇壯與對生命的熱忱揚名文壇的領軍者,便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甲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讀罷此詩,迎面而來的感覺便是“奇”,詩人以浩瀚的沙海與漫天的烏云為描寫對象,突出了高原地區(qū)黑云壓境的緊迫感,為下文雄壯而深沉的氛圍奠基。
作為一個在南方落寞家族長大的文人,岑參對于北方農歷八月便開始下雪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極大的驚奇,在描述完北風的猛烈之后,以意想不到的語氣感嘆西域八月的飛雪,一個“即”字道盡了詩人對塞外氣候變化的驚異。
其后一個突兀的“忽如”如一聲嘹亮的號角,將讀者的注意力緊緊抓住。詩人以奇絕的構思,將帶來飛雪的風幻化作溫暖和煦的春風,而漫天鵝毛雪則變成了開遍枝頭的雪白梨花。原本寒冷而蕭索的寒冬在詩人浪漫化的語言中,搖身變作春意盎然的繁花之源,形象地描繪出生命頑強的色澤。
此后的言語更是氣勢磅礴:高達百丈的寒冰與蔓延萬里的愁云,凝結的肅穆中充斥著激蕩的前奏。天山上盤亙著深藍色的冰川,壓城的黑云俯視著駐邊的大唐戰(zhàn)士,肅殺而寒冷的氛圍襯托出邊疆緊張的軍事現(xiàn)狀。正如徐嘉瑞所言:“岑詩所表現(xiàn)的人物都是最偉大、最雄壯的,最愉快的,好像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鉦合奏的鼓吹曲一樣,十分震動人的耳膜,和那絲竹一般細碎而悲哀的時人正好相對?!?/p>
其后的點睛之句“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令人拍案叫絕。試想暮色四合間,詩人送一程歸客,沒有月色洗澈山河的幽美,只有凜冽的寒風與一串蜿蜒的足跡,逐漸模糊在漫天飛雪中。背景里的山峰如鬼怪般隱藏在風雪中,極目遠眺,蕭瑟的雪海中突然有了一抹鮮艷的紅色,如冰封的死火般點綴著寒冷的世界。更令人驚奇的是,那一點紅色的旌旗并沒有隨風翻動,它仿佛正在和凜冽的風雪抗爭,用凝固的身形執(zhí)著地詮釋著希望的力量。
既然風雪將原本柔弱旌旗歷練成了堅韌的鐵甲,那不妨以這頑強的軀體與時代的洪流抗爭。面對艱苦而荒蠻的西域異地,詩人并沒有消沉低落,而是將初春的生命與活力注入節(jié)奏鏗鏘的詩句,體現(xiàn)出昂揚而蓬勃的生命信仰。
有評論家曾批判岑參的“頌戰(zhàn)詩”的野蠻,但殊不知,詩人胸中噴涌而出的豪情壯志與對戰(zhàn)爭的頌揚,恰恰體現(xiàn)出世界超級大國的自信與自傲,體現(xiàn)出對邊疆的掌控自如,是文人對于自我生命價值的認可,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命歷程中絕無僅有的凱歌。
全文最終以余味無窮的眺望收場,既有鄉(xiāng)愁也有留戀,但更多的是一種屬于藝術家的悵然與寂寥??v觀全詩的韻腳,換韻的規(guī)律是二四相間,往復兩次,通過激情澎湃的平聲來表現(xiàn)奇景的瑰麗與壯美,通過壓抑而苦澀的仄聲來表現(xiàn)離別的惆悵。整個詩篇通過不斷地換韻,使情景的幻化與音韻相契合,組成一幅幅具體形象各異卻統(tǒng)一在異域風光的塞外圖景。全詩包涵的意象鋪陳開來,在飛雪卷刀的急促中開幕,又在漫天大雪的敦厚中成為絕響。
十幾種具體的物象壓合在一起,簇聚在短短的七言歌行中,將盛唐生命的氣韻以滿腔熱血與豪情的力量,熔鑄在精煉而奇絕的字里行間。這是一幅壯美的塞外風光圖,也是一篇用錚錚鐵血寫就的生命樂章。岑參的詩傾慕生命,贊美生命,充滿了生命的力量,這也就是他的詩能夠“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的原因,也令詩圣在《贈岑嘉州》中發(fā)出了“謝朓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的贊嘆。
如今,很多學者一味研究岑詩的奇之所在,卻忽視了深藏在文字表面之下的生命之力,忽視了屬于那個特有時代和民族的精神信仰與內涵。唐朝的世界地位在歷史上無與倫比,而岑參的詩文則是其強大的實力在文學領域的最好佐證。今日的中華民族正在復興中國夢,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正飛速上升,但部分國人的精神世界卻格外空虛,缺少強大的支柱與面對沖擊的力量。
何謂民族自信,何謂文化軟實力,岑參早在千年前就以他的詩文給予了我們答案。在經濟的強大之上,頭腦清醒而充滿勇氣地面對困難與坎坷,正如勇闖邊塞的岑參,心懷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積淀,用頑強而滿懷希望的眼睛洞穿生命的美與意義,這才是盛唐氣象,也是大國國民的自信與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