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榮 王玉紅 王超 陳家權 張莉
[摘要]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開放二胎政策以來,二胎時代的家庭教育一直是一個熱點話題。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家庭矛盾等,尤其是對于農村家庭來說,二胎帶來的不僅僅是家庭關系的變化,同時也是家庭經濟壓力的變化。該次調查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查以及實地考察的方法對常德市臨澧縣林伯渠故里的二胎家庭教育進行了調查。主要從社會文化、家庭經濟情況、農村居民教育觀念等方面調查分析常德市臨澧縣的二胎家庭教育狀況。
[關鍵詞] 二胎時代;林伯渠故里;家庭教育;農村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184-03
位于湘西北的常德市,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07年,一直嚴格實行一孩政策,除個別特殊情況,常德城鄉(xiāng)普遍實行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人口計生工作基礎牢、成效好,必然形成計劃生育群體大、獨生子女家庭多[1]。而隨著二胎政策得落實,毋庸置疑,農村二胎教育問題逐漸凸顯。教育問題是這些地區(qū)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也是發(fā)展契機所在。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當前農村教育研究實踐和理論積淀不足,缺乏理論體系和話語。社會轉型下中國教育問題叢生,主政者為急于解決農村教育問題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農村教育研究群體往往采取呼應當局的研究策略[2],該次通過社會調研希望用更多的行動和數據來幫助農村地區(qū)的二胎教育問題。
1 課題綜述
1.1 調查背景
家庭是孩子出生以來最早接觸到的教育環(huán)境,孩子的性格、愛好、習慣等的形成大都是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由于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基礎比較薄弱,教育資源相對而言供給不足等,農村二胎的家庭教育問題逐漸凸顯,尤其是農村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二胎”子女的教育問題逐漸演變成了農村教育的常態(tài)化問題,這也將是一個具有典型性的農村教育問題。
1.2 調查目的
①該次調查了解常德市臨澧縣二胎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實踐讓我們更加深入社會,了解農村基層民眾的家庭教育情況,同時將自身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出自身的不足。
②通過收集的資料數據,立足于常德市當下的教育發(fā)展狀況,發(fā)現農村居民家庭教育與教育觀念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進一步進行研究分析,從中學生的角度進行剖析發(fā)現其教育方面的一些小問題。
③關于二胎家庭教育,通過與其他更為發(fā)達地區(qū)的對比分析,從而“取長補短”與“博采眾長”。并站在大學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相關建議。
1.3 調查對象
常德市臨澧縣二胎時代家庭教育以及其他衍生問題。在林伯渠故里周圍幾個村鎮(zhèn)進行了二胎時代家庭教育的問卷調查??傆嫲l(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1份,回收率為90.2%。
2 調查方法
①資料分析法:通過查找分析當地資料與文獻對農村二胎家庭教育情況的解讀,進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②問卷調查法:對當地農村居民隨機發(fā)放問卷,從而進一步了解當地居民家庭經濟情況(例如收入,收入來源等)以及其對于二胎政策的理解與認識,對現國家實施的農村計劃生育的滿意度等等;③訪談調查法:在當地村干部的帶領下,去往當地農村居民家中咨詢了解,并記錄相關信息與數據。
3 調查過程
(1)調查地點: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修梅鎮(zhèn)林伯渠故鄉(xiāng)。
(2)調查經過:①7月17~18日:與小組合作收集查閱資料初步了解常德市臨澧縣二胎時代家庭教育的第一手資料,前往涼水井村、楊板橋村發(fā)放問卷;②7月19~20日:小組出發(fā)到達常德市臨澧縣玉皇廟村、趙家村,并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進行走訪以及隨機發(fā)放問卷,現場記錄問題并收集資料;③7月21~22日:線上查找當地居民的家庭金融資料以及當地二胎相關政策報導、翻閱往年的相關資料文獻以及其他衍生資料;④7月23~24日:與小組人員一起探討并整理資料、數據,撰寫調研報告。
4 調查數據結果統(tǒng)計
(1)根據調查的問卷,按整體結果分析。①二胎父母的年齡分布如下圖1;②二胎父母的職業(yè)情況:在事業(yè)單位或者行政機關的僅19人,占4.21%;自由職業(yè)者113人,占25.06%;農民225人,占49.89%;其他職業(yè)94人,占20.84%。③家庭收入情況:<3 000元169人,占37.47%;3 000~5 000元170人,占37.69%;5 000~7 000元55人,占12.19%;>7 000元57人,占12.64%。④二胎父母是否是獨生子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37人,占8.20%;有一方是獨生子女35人,占7.76%;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379人,占84.04%。
(2)根據調查的問卷,按對家庭的多方面影響因素分析。①二胎父母認為生育二孩對家庭的消極影響因素:增加家庭經濟負擔225人,占41.37%;孩子相處可能會不和諧,惡性競爭19人,占3.4%;家長偏愛其中一個孩子,使孩子心理不平衡113人,占20.68%;分散注意,家長不能同時監(jiān)督多個孩子94人,占17.24%;其他91人,占17.24%。②二胎父母認為生育二孩對家庭的積極因素:家庭氛圍更熱鬧融洽169人,占32.14%;孩子和諧共處,懂得相互分享,促進成長224人,占42.85%;家長不再關注一個孩子,減少溺愛的可能56人,占10.71%;促進夫妻關系19人,占3.5%;其他56人,占10.71%。③二胎父母認為目前獨生子女可能存在的問題:精神孤獨131人,占22.58%;自我中心特點顯著94人,占16.12%;獨立性差169人,占29.03%;社交能力差37人,占6.45%;責任感低94人,占16.12%;其他57人,占9.68%。④二胎父母生育二孩的原因:長輩的希望和督促65人,占14.41%;政策的開放70人,占15.52%;自身喜歡孩子150人,占33.26%;養(yǎng)兒防老56人,占12.42%;社會的責任與義務110人,占24.39%。
(3)根據調查問卷,按二胎父母的社會行為分析。①二胎父母怎么帶孩子的方式:親力親為,自己帶孩子207人,占45.90%;交給長輩,他們更有經驗94人,占20.84%;全家老小一起照顧孩子113人,占25.06%;其他37人,占8.20%。②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對于輔導班的意愿:興趣培養(yǎng)281人,占62.31%;按照自己的心意19人,占4.21%;看情況而定151人,占33.48%。③二胎父母對于孩子上早啟教育的態(tài)度:贊同,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357人,占79.16%;不贊同,不想給孩子壓力94人,占20.84%。④認為第一個孩子對二孩的態(tài)度:贊成388人,占86.03%;不贊成19人,占4.21%;無所謂的態(tài)度44人,占9.76%。
5 調查數據分析
①父母與子女年齡差大。在此次的調查中,調查的群眾主體是40歲以上的居民占50%,其次是30~40歲的居民占30%,而他們第一個孩子的年齡段處于小學的占45%以上,也就是說,在農村家庭中,二胎子女與他們的父母年齡一般會相差30歲左右。
②經濟收入低,以農業(yè)為主。調查家庭中50%是農民,25%是自由職業(yè)者。農村的家庭收入來源一般十分單一,有的家庭甚至于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據調查結果顯示,75%以上的家庭月收入超過5 000元除去家庭的正常開支,基本上不會剩余太多的資金花費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雖然有80%的父母想讓孩子接受早期教育,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實際情況是有心無力。
③生二胎有相當傳統(tǒng)觀念存在。據調查結果顯示:84%以上的農村父母都不是獨生子女。大多數的居民生育二胎是由于自身喜歡孩子以及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但也由于以前的傳統(tǒng)觀念,12%父母源于養(yǎng)兒防老,14%是因為長輩的希望和督促。
④對家庭氛圍看重。二胎父母大多數認為生育二胎能夠促進家庭和諧,讓兩個孩子一同健康成長。與此同時,他們大多數也意識到獨生子女的獨立性較差,容易產生精神孤僻。表明二胎父母生育二胎經過了各方面的綜合考慮。
⑤孩子留守,父母外出。雖有45%以上的父母自己親力親為帶孩子,但大部分都是長輩帶孩子。大部分父母表示,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不得不留守自己的孩子,且認為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歡樂,雖然二胎會導致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但是有苦更有樂。
6 調查結論
(1)數據資料分析與建議。通過此次的調查結果與數據分析來看,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①二胎家庭教育問題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低。在高速發(fā)展的現代化社會中,雖然國家進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但部分地區(qū)的經濟水平依舊遠遠比不上城市經濟水平,農村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以及群眾教育思想都還處于半懵懂的狀態(tài),大多數的農村家庭都想盡可能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迫于先進的教育水平收費很高,有心無力。②隔代年齡差距甚大。調查發(fā)現,大部分的二胎孩子和父母之間都相差30歲左右,父母對于孩子往往都會比較溺愛,這就會造成孩子性格扭曲等多項惡習。往往大多數的父母會將教育第一胎子女的方法實踐在二胎子女身上,忽略社會變遷的因素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往往會更深一步地加劇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③存在忽視第一胎子女的情況。調查顯示大部分父母認為一胎贊同二胎的出生,這其實忽視了許多一胎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應養(yǎng)育,發(fā)展“老大”的安全依戀,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后,不能因為照顧第二個孩子而忽略第一個孩子的需求。如當“老大”發(fā)出請求時,要積極地做出回應,不可置之不理;能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和游戲,多與孩子身體接觸,如擁抱、撫摸、親吻等[3],來讓二胎家庭更加和諧融洽。④留守兒童,隔代照料,受教育情況參差不齊。見表1。
在農村地區(qū),仍然普遍面臨著父母雙方外出或一方外出,孩子由隔代照料的現實。值得關注的是,祖父和祖母中絕大部分為小學文化程度,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祖父母在撫養(yǎng)和教育留守兒童時面臨諸多挑戰(zhàn),這樣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功課很少可以從家庭獲得支持,導致孩子接受教育質量沒有保證[4]。
(2)實踐總結。該次問卷調研希望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反映某些社會現象,更深入的了解常德市臨澧縣的二胎家庭教育情況,為探索解決相關問題和困難提供幫助。同時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與我國的教育問題和農村問題相互交織,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更為棘手[5],呼吁社會有更多的力量關注農村兒童教育。
[參考文獻]
[1] 曹學美,車立平,楊善軍,等.統(tǒng)籌解決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家庭困難—淺析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常德模式[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0(12):21-22.
[2] 周兆海.農村教育研究:現狀、邏輯起點與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科學,2012(6):119-121,128.
[3] 羅運龍.從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視角看二胎對一胎的心理沖擊—以一個二孩家庭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3):7-12.
[4] 段成榮,呂利丹,郭靜,等.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和發(fā)展基本狀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J].人口學刊,2013,35(3):37-49.
[5]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3-2-8.
(收稿日期:2018-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