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美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醫(yī)院產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基層醫(yī)院產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名產婦,按隨機盲選法分成兩組,各40名;其中,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在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上,觀察組為5.00%,明顯要比對照組的22.50%低,兩組數(shù)據比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總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00%,明顯要比對照組的72.50%高,兩組數(shù)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基層醫(yī)院產科管理過程中,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基層醫(yī)院;產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6(b)-000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in the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80 cases of delivery wome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gener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target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00% vs 22.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5.00% vs 72.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course in the primary hospital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to the nursing work.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rimary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pplication effect
在基層醫(yī)院產科管理工作過程中,存在一些護理風險問題[1-2],比如:護患糾紛、護理工作落實不到位以及護理質量差等,這些問題會影響護理管理的整體質量[3-4]。因此,有必要在基層醫(yī)院產科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方案。該課題選取該基層醫(yī)院產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名產婦作為研究的對象,其目的是分析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醫(yī)院產科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研究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納入研究的80名產婦,收治于該基層醫(yī)院,均知情同意納入該次研究,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排除合并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按隨機盲選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0名,年齡分布在21~39歲,年齡均值為(26.8±1.1)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12名;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8.9±0.4)周。對照組40名,年齡分布在22~38歲,年齡均值為(26.9±1.2)歲;初產婦29名、經產婦11名;孕周為38~41周,平均孕周為(38.8±0.3)周。在一般資料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護理管理模式,嚴格按照基層醫(yī)院一般護理管理模式展開工作。觀察組患者則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①加強培訓。針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再教育培訓,指導護理工作人員注重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基層醫(yī)院需為護理人員提供實踐護理的機會,使護理人員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展現(xiàn)。
②提升護士的風險識別能力。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護士需加強對產婦病情的嚴密觀察,觀察產婦的表情、面色以及行為等情況,針對產婦可能存在的應激心理情緒進行有效疏導,消除產婦的焦慮、抑郁癥狀;同時在護理工作中,保護好產婦的隱私,贏取產婦的信任,進一步使產婦積極配合相關醫(yī)護工作的開展。
③規(guī)范護理文書的書寫。對于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需明確自身崗位職責,尤其是護理文書的書寫,需規(guī)范、詳細、準確,確保能夠為患者提供相關的護理、治療,提供準確信息數(shù)據方面的支持。
④合理配置護理工作人員,同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相關護理人員需加強和產婦家屬之間的溝通,耐心為家屬講解產婦整個醫(yī)護環(huán)節(jié)需注意的基本事項,取得家屬的信任,避免糾紛問題的發(fā)生。
1.3 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采取自制調查問卷,將產婦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為前兩項滿意度總和。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百分率(%)表示,兩組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40名產婦,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2起,其中1起由于護理文書書寫不詳細,導致出現(xiàn)用藥風險;1起護患糾紛風險;發(fā)生率為5.00%。對照組40名產婦,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9起,由護理文書書寫不當導致4起、護患糾紛3起、墜床1起、交叉感染1起,發(fā)生率為22.50%。在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上,觀察組明顯要比對照組低,兩組數(shù)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在護理總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00%,明顯要比對照組的72.50%高,兩組數(shù)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基層醫(yī)院產科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護理風險問題,比如當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文書書寫不正確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后續(xù)出現(xiàn)用藥風險、護理缺失風險等[5-6]。又比如,在缺乏護患溝通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和護理工作人員產生矛盾,進一步影響產婦護理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7-8]。所以,在基層醫(yī)院產科護理工作過程中,有必要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并加強護士業(yè)務、技能培訓,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水平。與此同時,明確要求護士規(guī)范護理文書的書寫,并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合理配置人員,確保護理工作能夠正常有效開展。值得注意的是,產婦容易伴有焦慮、抑郁等應激心理情緒,所以有必要加強和產婦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產婦的具體心理狀況,進一步對產婦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從而使產婦能夠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的開展[9-10]。此外,該研究認為,還有必要在護理管理過程中,加強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管理,納入績效考核制度,規(guī)范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進一步促進基層醫(yī)院產婦護理質量的提高。
該次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在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上為5.00%,明顯低于采取一般護理模式的對照組的22.50%;此外,在護理總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0%。充分證實,護理風險管理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基層醫(yī)院產科管理過程中,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吳萍.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醫(yī)院中實施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33):185.
[2] 龐秀香,王秀平.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34):50.
[3] 李一.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45):67.
[4] 王慶碧.護理風險管理及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4(5):77.
[5] 楊莉華.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3):101.
[6] 張娟超,蔣大海.院校門診部護理風險管理現(xiàn)狀及對策[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6):110.
[7] 劉敏.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14):89.
[8] 徐薇,王玲云.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29):119.
[9] 羅軍萍.護理風險管理防范老年患者給藥差錯的效果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36):66.
[10] 方游亞,王麗萍,王喜文.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8(1):77.
(收稿日期: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