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東
[摘要] 目的 探討供應室護士培訓采取晨會提問的應用意義。方法 以2014年5月—2015年6月該院18名供應室護士為對照組,2015年7月—2017年6月20例供應室護士為觀察組。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培訓管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晨會提問模式。觀察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質量。結果 觀察組護理預案及流程、法律法規(guī)、護理制度及職責掌握概率分別為90.00%、95.00%、100.00%,相比對照組均更高(P<0.05),兩組科內培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工作態(tài)度、基礎操作、安全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評分分別為(98.03±0.48)分、(95.77±1.03)分、(93.50±0.86)分、(96.15±0.64)分,相比對照組均更優(yōu)(P<0.05)。結論 晨會提問應用于供應室護士培訓中,臨床價值較高,利于工作人員相關知識掌握及護理質量提高。
[關鍵詞] 供應室護士;晨會提問;培訓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2(a)-0109-02
近幾年來,人們對醫(y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增高,而臨床護理負擔較重,疾病類型較多,工作繁雜,為確保有效處理繁重工作[1-2],滿足患者需求,及時進行操作能力培訓、臨床知識鞏固及更新極為重要,傳統(tǒng)管理模式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尋找更為高效的方法是急需解決的問題[3]。該文對供應室護士培訓予以晨會提問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的供應室護士(18名)為對照組,觀察組取20名2015年5月—2017年6月供應室護士。對照組:年齡平均(29.28±2.46)歲,最大45歲,最小20歲,男女比1:17;在受教育程度方面,6名為本科及以上,8名為大專,4名為中專;在工作年限方面,6名為2年以下,8名為2~5年,4名為5年以上。觀察組:年齡平均(29.03±2.704 6)歲,最大46歲,最小22歲,均為女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7名為本科及以上,9名為大專,4名為中專;在工作年限方面,7名為2年以下,8名為2~5年,5名為5年以上。兩組上述資料比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培訓管理,定期組織培訓,采取責任劃分、獎懲制度,組織科室護士學習最新護理知識,加強職業(yè)道德感建設,將培訓結果納入年度考核。
觀察組在上述操作下,予以晨會提問,①方法制定,根據(jù)工作人員實際能力、工作內容等,于每周五之前制定下周學習提問計劃,并于晨會公布,為護士提供參考,提前做好準備,晨會之后,護士長對供應科護士進行10 min提問(不對工作造成影響),護士可針對提問互相做出答案補充,護士長對答案進行綜合講解及以及點評。②提問內容,主要涉及質量監(jiān)測方法、整體管理模式及方法、薄弱環(huán)節(jié)控制等方面,護士應做出預防性措施回答,同時還包括護理技術、崗位職責、臨床新理論等,引導護士全面提升自身技能,加強職業(yè)道德感建設,避免潛在工作風險的發(fā)生,最后對法律法規(guī)、健康知識等進行提問,增強其法律意識,保證自身安全,避免危險事件發(fā)生。③效果評價,針對供應室護士培訓前后法律法規(guī)、護理技術等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析、統(tǒng)計,并對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及時改進提問流程、內容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護理質量。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涉及護理預案及流程、法律法規(guī)、護理制度及職責、科內培訓,采取百分制評分制度,80分以上即為掌握。護理質量以該院自制調查表評估,分為工作態(tài)度、基礎操作、安全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總分均為100分,以得分高為優(yōu)勢。
1.4 統(tǒng)計方法
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供應室護士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護理質量評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n(%)]表示,行χ2檢驗(相關知識掌握概率),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比
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方面,觀察組護理預案及流程、法律法規(guī)、護理制度及職責數(shù)據(jù)分別為90.00%、95.00%、100.00%,相比對照組均更高(P<0.05);兩組科內培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對比
結果可知,觀察組工作態(tài)度、基礎操作、安全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評分分別為(98.03±0.48)分、(95.77±1.03)分、(93.50±0.86)分、(96.15±0.64)分,顯然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晨會提問應用于供應室護士培訓中,一方面能夠有效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部分護士因年齡等因素,可能會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等現(xiàn)象[4~5],常規(guī)培訓模式無法取得理想效果,而通過反復提問可加深印象,加之榮譽感等因素,可顯著增強其主動服務、學習意識,在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利于批判性思維建立;此外,晨會提問還能夠有效調節(jié)科室學習氛圍,利于科室人員共同進步;另一方面,晨會提問的實施也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護士的語言表達、溝通等能力,利于膽怯等心理的消除,便于在臨床工作中的良好交流,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6-7],直接受益于患者。
該文觀察組采取晨會提問,于每周五制定提問內容,涉及法律法規(guī)、護理技巧、臨床理論等,促使護士主動學習,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更利于臨床知識掌握,并組織護士對答案進行討論,互相補充,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最后經護士長總結,指出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最后,對護士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質量進行評估,與護理前相對比,分析其應用效果,總結存在不足,并對提問方法、流程等進行及時改進。此次結果中,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方面,觀察組護理預案及流程、法律法規(guī)、護理制度及職責掌握概率分別為90.00%、95.00%、100.00%,相比對照組均更高(P<0.05),兩組科內培訓數(shù)據(jù)均較高,且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工作態(tài)度、基礎操作、安全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分別為(98.03±0.48)分、(95.77±1.03)分、(93.50±0.86)分、(96.15±0.64)分,(P<0.05)。宋笑梅等人[8]曾對供應室護士培訓采取晨會提問模式,結果與該文極為類似,護士培訓效果得以有效保證,這也進一步表明此模式的應用有效性及先進性。
綜上所述,在供應室護士培訓中,晨會提問應用效果確切,可顯著提高培訓效果,利于工作人員相關知識掌握及護理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群,徐志娟.供應室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帶教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9):110-111.
[2] 劉東玲,王玉玲,盧愛工,等.口腔科護士的分階段綜合培訓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108-1110.
[3] 葉明娟,劉婭萍.供應室護士時間管理傾向與專業(yè)自我概念的調查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143-144.
[4] 李惠芳.加強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yè)感染防護行為的干預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48-2150.
[5] 張弘炎.供應室護士發(fā)生意外職業(yè)傷害的危險因素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7,15(1):46-48.
[6] 陳彩央,劉麗,舒君美,等.思維導圖在供應室規(guī)范手術器械包裝及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9):1762-1764.
[7] 湯井利,賴紫嫻,李麗娣,等.淺談供應室管理在控制醫(y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20):141-142.
[8] 宋笑梅,曾木蘭.晨會提問在供應室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6,22(36):160-161.
(收稿日期: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