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林
(重慶市榮昌區(qū)人民醫(yī)院 醫(yī)院感染管理科, 重慶, 402460)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重癥監(jiān)護室(ICU)內機械通氣患者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可使機械通氣患者住院時間和ICU留治時間延長,抗菌藥物使用增加,并導致重癥患者病死率升高,嚴重影響重癥患者的預后[1-2]。VAP是機械通氣過程中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病率與病死率均較高,已漸漸引起眾多臨床醫(yī)生的關注[3-4]。為及時有效地防治VAP, 本研究對2015—2017年發(fā)生的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2015年—2017年總住院患者2 127例,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患者148例,從中隨機選取80例設為觀察組,男38例,女42例,年齡24~89歲,平均(64.87±16.01)歲; ICU呼吸機通氣時間2~29 d, 平均(14.54±4.27) d,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關于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5], 原發(fā)病情況為心臟疾病32例、腫瘤疾病11例、有外傷或接受過外科手術13例、腦梗死和腦出血24例。另隨機選取80例未受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患者設為對照組,男40例,女40例,年齡23~90歲,平均(53.77±15.38)歲, ICU呼吸機通氣時間3~19 d, 平均(6.47±2.84) d, 原發(fā)病情況為心臟疾病16例、腫瘤疾病16例、有外傷或接受過外科手術16例、腦梗死和腦出血32例。排除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如肺水腫、肺栓塞、肺癌、心力衰竭等。2組患者性別、原發(fā)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數據資料具有可比性。
采取回顧性研究方法,對病例進行前瞻性的對照分析。在本調查開始之際,對條件符合且使用ICU呼吸機的患者展開前瞻預見性的研究,一旦發(fā)現確診為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者,對其進行后續(xù)的跟蹤調查研究。
調查并分析2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白蛋白的濃度、ICU呼吸機的使用時間及地點、糖皮質激素、抗酸劑、誤吸、抗菌藥物情況。
觀察組相關性肺炎患者的糖皮質激素、抗酸劑、抗菌藥物的使用率以及誤吸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糖皮質激素、抗酸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以及誤吸情況比較[n(%)]
觀察組相關性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齡大于對照組,呼吸機使用時間長于對照組,白蛋白濃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年齡、白蛋白濃度、呼吸機使用時間的分析比較
觀察組相關性肺炎患者在重癥監(jiān)護室插管的概率高于對照組,而對照組在手術室插管的概率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組在病房插管的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呼吸機插管地點比較[n(%)]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指使用呼吸機等機械用具來進行通氣,但卻出現了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是臨床使用機械通氣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特別是在ICU病房和監(jiān)護病房,病情嚴重的患者的感染率極高[6-8]。分析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極高的原因,在使用呼吸機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必須要建立人工氣道,這就使得呼吸道防御功能不能正常工作,從而使呼吸到體內的氣體無法凈化[9-10]。因此,臨床醫(yī)務人員有必要對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并制定針對性預防措施,以降低VAP發(fā)生率。
文獻[11-12]報道,臨床引起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有多重可能。本研究也證實,一旦患者有誤吸現象、注射或服用抗菌藥物、使用糖皮質激素或抗酸劑、年齡高、體內白蛋白濃度低、呼吸機使用時間長、在重癥監(jiān)護室插管等,都有可能導致相關性肺炎發(fā)生,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伴隨年齡的日益增長,患者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均不如從前,且各種慢性老年疾病也逐漸出現,增大了肺部感染疾病的發(fā)生概率; 白蛋白濃度在體內降低,會導致免疫力減弱,變相增高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導致相關性肺炎的重要內因之一是誤吸現象,即胃和食管出現了反流這一逆向感染情況; 抗酸劑與糖皮質激素也會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出現,且概率與使用呼吸機時間成正比[13-14]。臨床研究[15]表明,麻醉醫(yī)生做氣管插管更專業(yè),能盡可能少地損傷患者呼吸道,一方面醫(yī)生需要提高其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手術室內的無菌環(huán)境更有利于對氣管進行插管操作,消毒隔離等條件更好,且能有效防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因此,臨床人員亟需有針對性地對上述危險因素制定有效預防措施,以減少或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重點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 協助患者取半臥姿勢,避免或減少胃和食管之間反流現象的出現,定時對胃管放入位置進行檢查,通過對患者腸道內動力情況進行觀察,判定給予食物的多少及速度,盡可能避免因為腸道內氣體和食物積累而導致相關性肺炎發(fā)生[16]。② 對患者加強營養(yǎng)保障,使其營養(yǎng)狀況保持在良好范圍,保證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針對性地采用腸內營養(yǎng)等最合適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方式,特殊情況下可通過藥物來增強免疫力。③ 依據藥物使用規(guī)則或者藥敏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對呼吸機管道進行定期監(jiān)測,避免病原菌污染; 嚴格把控抗菌藥物的劑量、濃度及使用方式,防止耐藥菌株出現。④ 對患者的原發(fā)病積極有效地治療,盡早采取鼻面罩等機械進行通氣,并在患者情況穩(wěn)定后且拔管標準達標的情況下盡可能早地及時停止使用機械與拔管。⑤ 麻醉師精進自身業(yè)務,多在手術室內給予患者呼吸機支持[17]。
綜上所述,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患者年齡高、白蛋白水平低、ICU呼吸機使用時間過長、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使用不當、誤吸因素及呼吸機的使用地點密切相關,因此臨床醫(yī)務人員應積極針對引起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方法,以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
[1] 胡美春, 楊西寧.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研究進展[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5, 32(1): 58-61.
[2] 趙紅霞, 軒凱, 周文靜, 等. 綜合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護理干預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8): 1775-1777.
[3] 張軍艷, 何啟強, 周波, 等. ICU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5): 3467-3469.
[4] 朱熠, 潘穎穎, 莊建文, 等.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5, 32(10): 1050-1052.
[5] 黃妮妮, 胡美春, 韋思尊, 等. 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病率及危險因素前瞻性研究[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6, 15(11): 845-848.
[6] 劉衛(wèi)平, 孫德俊, 閆志剛, 等.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 85-87.
[7] 陳晏, 何海燕, 楊文群, 等. ICU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影響因素的回顧性分析[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6, 38(24): 2616-2620.
[8] 符春花, 周保嬌, 李珍美, 等. 綜合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 現代預防醫(yī)學, 2017, 44(8): 1528-1531.
[9] 甘文思, 王笑青, 夏優(yōu)秀, 等.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6, 33(5): 451-453.
[10] 賈隨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控[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2): 149-150.
[11] 王周勇, 繆世海.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醫(yī)源性危險因素及防控對策[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2): 193-195.
[12] 呂沛華, 曲淼, 王忠東, 等. 重癥醫(yī)學科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J]. 西部醫(yī)學, 2015, 27(7): 1116-1118.
[13] 郭鵬麗, 蔡素因, 陳輝民, 等. 綜合ICU多發(fā)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研究[J]. 中國臨床護理, 2015, 7(6): 474-476.
[14] 富媚娜. ICU發(fā)生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控對策[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 27(4): 426-427.
[15] 王彬, 李冰, 劉英娟. 綜合醫(yī)院ICU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控對策[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 22(28): 3125-3126.
[16] 余方宇, 黃丹紅, 沈群核, 等. 急診重癥監(jiān)護病房老年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危險因素調查[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7, 34(10): 939-941.
[17] 方清永, 李迎麗, 邱景富. ICU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 38(19): 2663-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