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珠,倪天偉,李賽紅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大一上學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旨在通過學習計算機基礎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提升面向計算思維的信息素養(yǎng)。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存在教學內(nèi)容涉及面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課程學時不夠等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已不適應高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社會對計算機基礎人才的需求。故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革新教學理念,轉(zhuǎn)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努力尋找一條適合本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勢在必行。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在2013年下半年新增加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科目,旨在選拔一批具有辦公軟件高級應用的人員。通過參加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科目考試,不僅是為獲得計算機二級資質(zhì),也是檢驗應試者是否掌握在實際辦公環(huán)境中的應用操作能力[1]。通過分析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內(nèi)容,以及應用型本科院校教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目標,最后得出可以借助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等級考試,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進行全面設計。
市場上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內(nèi)容不夠深入,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MS OFFICE高級應用》篇幅過多,像工具書,缺乏可讀性,所以本教研室根據(jù)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我院應用型辦學定位,編寫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 7+Office 2010高級應用》(ISBN:9787313133861)。教材在兼顧知識、能力、素質(zhì)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原則下[2],注重實用性、目的性和案例化。
(1)教材內(nèi)容注重實用性。刪除了學生普遍熟悉的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的介紹;在Word 2010中增加了分頁和分節(jié)、奇偶頁眉頁腳、樣式、創(chuàng)建目錄、郵件合并等當前工作和考試的內(nèi)容;在Excel 2010章節(jié)中,重點介紹了函數(shù)、透視表、分類匯總和復合篩選等內(nèi)容,特別是對Excel 2010中十幾個重要函數(shù)的介紹,受到學生的好評。對學生普遍覺得理解有困難、又不能缺少的知識,如數(shù)據(jù)結(jié)構與算法、程序設計基礎、軟件工程基礎、數(shù)據(jù)庫設計等內(nèi)容,將它們合并到第五章作為公共基礎知識講解,做為課外拓展知識。
(2)教材編寫注重實踐的目的性。因為在常規(guī)教學中,學生嚴格按照教師演示步驟或者實驗指導書的提示,一步步模仿操作,而對“為什么”這樣操作不去思考,也無法處理步驟之外的突發(fā)情況[3]。因此在編寫教材時不但給出知識點詳細的操作步驟,而且還特別注重知識點使用情境、與其他知識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及使用注意事項的介紹。如在介紹Excel 2010的分類匯總知識點時,首先,通過工作實際場景引出分類匯總,定義分類匯總的含義和用途;其次,總結(jié)出分類匯總的一般步驟,同時也介紹了如何刪除分類匯總和隱藏分類匯總;最后,分析了篩選、分類匯總和透視表的區(qū)別。這樣學生可以系統(tǒng)地學習知識,在操作時不但知道“怎么做”,而且理解“為什么”這么做,知道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從而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教材編寫注重與案例相結(jié)合。根據(j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日常應用范圍,教材精選許多現(xiàn)實的二級MS Office應用案例,把離散和枯燥的知識點融入到具體的應用案例中。學生通過自已的努力解決案例中的一個個問題,無形中掌握了所有知識點,提升成就感,同時,每章節(jié)最后配有綜合案例習題,鞏固和強化本章知識點和操作技能。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具有多、散的特點,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果教師對單一知識點按照教材逐一講解,演示教學,效果不佳。根據(jù)案例選取要具有目的性、生活化、典型性、綜合性和延展性的原則,我院計算機基礎教研室全體教師根據(jù)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大綱,全面了解二級MS Office歷年考試真題后,對試題進行了整合和重構,抓重點、難點編制了案例資源庫,進行案例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4]。
本課程共對所屬章節(jié)Word、Excel和PPT編制了7個綜合案例,如表1所示。舉個例子,針對Word 2010教學,選取了3個綜合案例,每個綜合案例一般有6到10個子題目,分別考察與Word 2010相對應的知識點,這3個綜合案例涵蓋了Word 2010常用的知識點。在具體教學時,任課教師先將這些案例任務在上課前一周通過網(wǎng)絡平臺發(fā)給學生,學生課外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在上機實踐第一節(jié)課學生自主或互助完成任務,第二節(jié)課任課教師針對學生普遍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集中講解和總結(jié),要求學生更正后上交所做任務(作業(yè))。這種案例教學和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學習既能有效掌控教學進度,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資源庫(部分)
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時少,內(nèi)容多,為此設計制作了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學生可在宿舍、教學樓、圖書館和計算機房方便地利用校園網(wǎng)絡共享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1)錄制二級MS Office操作真題視頻。教學團隊開展集體備課,選擇計算機二級MS Office等級考試的真題制作學習視頻,共錄制了20套視頻。每套視頻包括Word、Excel、PPT等 3項內(nèi)容。每項內(nèi)容都有題目描述、源文件素材、視頻解析和題目結(jié)果截圖。這種方式圖、文、聲并茂,通過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提升學生的認知效率[5]。教師把學習視頻通過校內(nèi)FTP上傳在網(wǎng)絡上供同學們下載學習觀看,學生先根據(jù)素材自已操作,如果有內(nèi)容不會,再參考視頻提示進行補充。這種方式讓學習過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假期在家里也能對視頻反復揣摩,特別適合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如果學生能把這20套學習視頻全部靈活掌握,那么他們順利通過二級MS Office等級考試的概率就很高,而且能很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自已的自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開發(fā)MOOC平臺,正式實施使用。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成功申請了2015年安徽省省級質(zhì)量工程(MOOC)示范項目“信息技術應用”,建立了大學計算機基礎MOOC課程。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自主學習、互動討論與協(xié)作、課堂討論、即時測試、反饋和評價等形式來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1)教師要提前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學生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主動建構者,第一堂課告知學生本課程的學習目標,特別是區(qū)別于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展現(xiàn)出新的高度,并展現(xiàn)讓學生眼前一亮的案例,可以提高他們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同時給學生介紹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的考試規(guī)則、題型以及以后在學習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告知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
(2)統(tǒng)一任課教師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地位和教學目標的認識。教學不能只停留在介紹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上,而要時刻關心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多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的能力,特別是要更正部分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只為考證和修學分等本末倒置的思想。
(3)教師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在第一次上課時可以通過問詢學生或者讓學生匿名寫小紙條、私下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掌握這門課的基本情況。多引導學生利用學習資源預習、復習。在課堂中,對于很快完成任務的學生,及時給他們安排一些新任務和選作題,也可以請他們作為教師的助手,去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及時進行反饋和評價,甚至要進行一對一幫助。對于基礎不好又不上進的學生,可以尋求輔導員的監(jiān)管和幫助。
(4)教師要形成自已的教學風格。教師要多學習教學心理學和教學設計相關的知識,并能運用于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知道如何營創(chuàng)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如何與學生相處,如何管理學生,更要善于運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
紙質(zhì)考試很難客觀測試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不利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期末考試按照MS Office等級考試的題型和分數(shù)比例進行分配,理論題20分,Word操作題30分,Excel操作題30分,PPT操作題20分??荚嚂r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定的隨機題號從二級MS Office等級考試試題庫中抽題,降低了左右相鄰學生相同題的概率,提高了公平性。同時,教師利用真考模擬軟件進行閱卷,減輕了負擔和提高改卷的公平性[6]。
通過開展基于二級MS Office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學習能力都普遍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也普遍增強。三年來,我院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二級MS Office通過率明顯提高,從2013年的20%提高到2016年3月的60%左右。同時也看到了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在大一學完計算機基礎課程后,再等到大四因畢業(yè)論文寫作、畢業(yè)實習、就業(yè)需要用到計算機基礎知識時,由于長時間沒有持續(xù)學習,很多操作就忘記了。所以,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是一個反復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要時刻提醒學生不能僅僅因為要參加等級考試和修學分才去學習它,更重要的學習目的是輔助我們?nèi)粘^k公,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持之一恒。
參考文獻:
[1]圣光磊.基于二級MS Office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0(2):130-132.
[2]白香芳,周觀民,趙亞娟.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教材的編寫思路與實踐[J].科技與出版,2013(8):28-30.
[3]胡艷,廖羚玲.基于云教育數(shù)據(jù)平臺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8):189-190.
[4]秦建,鄒顯春.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6):224-226.
[5]舒波,向磊.“大學計算機基礎”學習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7):94-96,107.
[6]姜茸.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取得的成績及問題研究——回顧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2):3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