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武斌 賈珊珊 吳娟娟
摘 要: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企業(yè)在以各種形式不斷加快自身與世界接軌的步伐。其中,企業(yè)責任報告書(CSR)成為衡量企業(yè)的有效標準之一,其雙語版則為企業(yè)打造國際形象,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平臺。因此,在CSR英譯中,標題翻譯,段落翻譯,詞類轉換等,成為譯者主要的研究對象。本文旨在借助交際翻譯理論就中國CSR中的標題英譯進行探究,提煉出較為有效的翻譯方法,為譯者提供更多的參考。
關鍵詞:交際翻譯理論;中國企業(yè)責任報告書;標題英譯;翻譯方法
近年來,CSR被中國企業(yè)廣泛接受,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yè)借助CSR的形式接受利益相關者的評價和反饋,從而樹立企業(yè)良好形象,提升自身信譽度和競爭力。CSR的雙語版有利于提升企業(yè)軟實力,為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yè)核心和創(chuàng)新內容提供了便利,為企業(yè)間的國際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臺。因此,CSR中標題的英譯十分必要。
一、CSR標題英譯原則
CSR標題英譯過程中,除了遵循必要的翻譯原則外,還要遵循自身文本特點所限定的原則,使文本貼近企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貼近利益相關者對企業(yè)信息的要求,貼近利益相關者的思維習慣。
(一)以目標讀者為中心
CSR標題英譯應該以譯文文本為主,要符合英語的習慣,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將其反應和和需求作為CSR標題英譯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二)拒絕死板地逐字翻譯
好的CSR標題英譯并非機械化的將漢語翻譯成中文,而是要通過適當的增加或刪減以符合利益相關者的語言習慣。考慮到CSR標題英譯的特殊性,諸如要考慮英譯目的、相關者反饋、傳播效果、英語語體風格特色等因素,為了使利益相關者最大限度地、準確無誤地了解所要傳遞的信息,可以采用變通靈活的翻譯策略,而非逐詞對譯。
(三)有效信息最大化
CSR標題英譯過程中,要傳播的是漢語所承載的信息,而英文是終極表現形式。漢英差異諸多,在翻譯過程中很難實現信息的絕對對等。譯者需要在考慮文化差異和語言形式不同的同時,綜合運用策略技巧,變通處理,最大限度地將企業(yè)的信息傳遞給利益相關者。也就是說,CSR標題英譯并非僅僅是文字層面的翻譯,要結合語言的各因素,將信息最大化、最理想的傳遞給利益相關者。
依照此原則,本文借助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尋找英譯的方法,為譯者在翻譯時提供警示和借鑒。
二、理論依據
紐馬克理論的核心是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兩個理論概念。我們對本文需要用到的交際翻譯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Newmark,2001:39)即指譯文對譯文讀者產生的效果應盡可能地等同于原作對原文讀者產生的效果。也就是說,交際翻譯講究“地道”,在遵守原文文本的表達形式的同時,盡可能地將目標語元素轉化到原語文化和語言中,注重目標語讀者的反應,不給讀者留下任何晦澀之處。
紐馬克還提出三種文本類型: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以及呼喚型文本。紐馬克主張,不同的文本類型在翻譯中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的理論更適應于表達型文本,旨在盡量貼合原句甚至是原問的句法結構,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文的結構不被調整。而交際翻譯則更多的適用于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力保目標語譯文文本對目標語讀者的影響等同于原語文本對原語讀者的影響。CSR是集信息型和呼喚型于一身的一種文本形式,目的是加強企業(yè)的對外宣傳,將企業(yè)有效信息的傳遞給利益相關者,使其對企業(yè)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不斷擴大企業(yè)影響力。因此,對于CSR的英譯,尤其是標題的英譯,譯者要以英語為依托,以英語利益相關者為核心,從英語利益相關者的文化和背景出發(fā)才能被其很好的接受,以達到交際的目的。因此,CSR標題的英譯研究主要采用交際翻譯。
三、翻譯方法及實例分析
標題的英譯十分重要。一份好的責任報告書可以使利益相關者根據標題對整篇報告有一個全局的把握。因此,各級標題的處理,需要條理清晰、準確到位。中文標題的英譯,一般會采用動名詞或者名詞結構,大多數的報告書都比較符合英語的規(guī)范,但仍有問題存在。這就需要譯者借用合適的翻譯策略進行有效翻譯。
(一)意譯法
意譯法是以目標語為向導,在尊重目標語語言規(guī)范的前提下表達原文的意義。這種方法遵循了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目標語和目標語讀者是主要關注點,以達到服務讀者的目的。
例1:“員工關愛”。
譯文1:Employee Care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社會責任報告)。
譯文2:Caring for Employees (華為2012年社會責任報告)。
顯然,兩個譯文都是采用了直譯的方法,將漢語直接英譯。筆者認為,直譯法用在此處欠妥?!瓣P愛”一詞,意在關心、愛護。兩份報告借助這個詞語體現企業(yè)與員工間的親密關系,表示企業(yè)對員工利益的殷切關懷。英語中,當“care for”后的賓語為人時,該詞組有“喜愛”之意。因此,華為報告中的表達是有誤的。建材集團報告的譯文則是標準的“中式英語”,將“員工”和“關愛”逐詞翻譯,有歧義,容易對內容產生誤解。參考國外一些報告書,關于“員工”的內容通常會用“People”、“Employees”等一些簡單直觀的表達。因此,筆者認為應遵循意譯法,依照英語的規(guī)范,本著為利益相關者服務的目的,將“員工關愛”譯為“Our People”,既能體現原文內容,又能很好的體現企業(yè)對員工的態(tài)度和責任。
例2:“超越之路”(湖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譯文:A Reflection of Our Success。
我們不難看出,譯文并沒有完全按照原文的“路”來翻譯。根據報告原文,我們獲知,這一標題主要講述自公司1951年建立煙廠以來取得的喜人業(yè)績、研究成果,以及國際利益相關方對公司的高度評價。總的來說,該標題下的內容就是對過去的回顧,所以,在翻譯時,就摒棄了直譯法,選擇體現原文內容的意譯法,將“road”替換為“reflection”。既貼合原意,又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二)增譯法
英漢兩種語言無論從思維習慣、語言表達甚至是語體形式等方面差別頗多。所以,適當的增譯就成了漢譯英的常見策略。不難看出,增譯法也是遵循交際翻譯理論的。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適當的添加詞語、短句或是句子,幫助我們在翻譯時,譯文更準確,更貼合目標語的表達習慣。
例3:
標題1:資源保障 譯:Guaranteed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標題2:技術開發(fā) 譯: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湖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標題1大部分的內容是強調中煙全球范圍的原料供應體系以及嚴格的原料質保體系,強調了這些元素為卷煙生產與出口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時,原文還強調了加工制造過程的層層把關,所以,為了使標題更清晰明了,增補了“manufacturing”一詞,該句就譯為“Guaranteed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標題2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公司的科研發(fā)展狀況、科研水平、成果、以及國際科研合作等情況。因此,在標題中選用了“technology”。與標題1相同,原文重點也是強調了加工制造過程中的研發(fā)成果,所以,同樣增加“manufacturing”一詞,使標題更準確。
例4:福特戰(zhàn)略投入,新車上市高峰。
譯文:Ford Increased Strategic Investment. More New Cars Debut.
我們依據標題下的文本可以了解到,標題本身的意義是要說明福特公司加大了戰(zhàn)略投入,為此,新車上市迎來了高峰。不難看出,漢語原文的標題省去了“加大”的意義,譯者在翻譯時注意到這個省略,增譯了“increase”,使邏輯更清晰。
(三)省譯法
省譯法是與增譯法相對的翻譯方法,同樣適用于漢英翻譯。英譯過程中不符合目標語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詞我們會選擇性的刪去,避免譯文累贅,使譯文符合目標語的語言規(guī)范和原文意義。同樣,省譯法也是交際翻譯理論的一種很好的體現,譯者將視野放在原文信息上,通過對無效信息適當的刪減或省略,使譯文實現有效信息最大化,內容簡潔清晰,符合目標語的語言要求,使目標語讀者更易接受。
例5:效益國電 綠色國電 創(chuàng)新國電 廉潔國電 幸福國電(中國國電2013年社會責任報告書)
譯文:Efficient Green Innovative Honest Happy.
從國電的報告中我們看出,五大標題均以“國電”結尾,形式統(tǒng)一,整齊有序,可以看出國電企業(y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但在翻譯這五大標題時,譯者完全貼合國外的利益相關者的語言習慣,省去用來顯示對仗工整的“國電”,抓住原標題中的“效益,綠色,創(chuàng)新,廉潔,幸?!?,將五大標題主要內容凸顯出來,實現了有效信息最大化??梢哉f是省譯法的一個成功的案例。
四、結論
中國CSR的社會熱度逐日升溫,企業(yè)對于CSR文本英譯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標題英譯自然也備受關注。筆者從諸多社會責任報告中歸納整理出標題英譯的具體案例。通過分析,筆者清晰展現出意譯法、增譯法和省譯法在實際操作時的具體用法,為譯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但標題英譯并不完全拘泥于這三種翻譯翻譯方法,我們應該盡可能的滿足利益相關方對企業(yè)信息的需求,在不改變原報告基本原則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貼合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和英語語言規(guī)范,使譯文對利益相關方的影響等同于原文對原語讀者的影響,從而實現企業(yè)真正的“走出去”,加強國際化交流,為企業(yè)的成長和發(fā)展助一臂之力。
參考文獻: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47.
[4]李長栓.2008.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林小芹.1987.“紐馬克論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中國翻譯,(1):50-51.
作者簡介:崔海燕,河南師范大學;
武斌,河南師范大學;
賈珊珊,河南師范大學;
吳娟娟,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