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轉(zhuǎn)英
【摘要】人際交往在社會發(fā)展歷程中是基礎的禮儀之一,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交往活動。特別是小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人際關系可以對小學生的自身成長和發(fā)展有很多好處,而且還利于小學生與老師、同學和朋友等人的人際交往。因此,鍛煉小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新世紀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以后學生的成長過程有著關鍵作用,而且還有利于發(fā)展教學活動,將教學質(zhì)量提高。
【關鍵詞】小學生;人際交往;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85-02
人際交往是人際活動關系中最基本的活動,是培養(yǎng)人際關系的基礎。一個良好人際的關系不僅對學生身心的健康和發(fā)展有益,而且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教學理念有了自己的新的要求,改變舊的教學理念,開啟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也有了新的教學使命,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培養(yǎng)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意義
1.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性
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一貫的授課模式是“教師站上面師講,學生坐下面聽”,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被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生抹殺了,因此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等特點,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對話、互動、小組討論等交流形式進行教學,那么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會吸引小學生積極融入到學習過程中,這樣就會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1]。
比如:講《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小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讓小學生自己選擇要扮演的角色,有人扮演小蝌蚪、青蛙、烏龜?shù)?,讓彼此之間將課文內(nèi)容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而且也增強課堂趣味性,帶動低年級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中。
2.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有益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心理疾病成為全球性幾大疾病之一。由于家長的攀比心理和教師在學習中的要求以及學生之間存在的交流矛盾,都會使小學生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學習、學生講課等新的形式進行講課,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學習。這樣既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又有利于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養(yǎng)成,降低了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3.是學生社會生活的需要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基礎的活動,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對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生活環(huán)境并不復雜,但每天也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最多的就是與家長、親人、教師、同學的交往。在家中面對父母以及親人,他們需要學會如何表達自身想法;而除家里小學生最經(jīng)常待的地方就是學校,在這里會遇到老師和同學,學生需要學會如何與教師交流反映自己的學習情況,而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同學之間互動和交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學生生活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
二、小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受自身性格影響,學生間出現(xiàn)不合群現(xiàn)象
受自身性格影響,部分小學生性格孤僻,膽小或者狂傲,以自我為中心,導致部分小學生不受群體歡迎甚至被孤立的現(xiàn)象。比如,有些小學生比較膽小并且不善言談,雖然這類小學生很想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關心他人,但卻不敢與他人交流害怕同學之間會嘲笑或者不知道該怎么與同學交流。還有些小學生有較強的好勝心,凡事都想要與他人一較高下,但有時候也會受挫,往往這時候由于受到教師的一些批評,并且逐漸否定自我,產(chǎn)生了自卑感,久而久之性格就越來越孤僻。另外,部分小學生因是獨生子女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感,而且性格驕傲自負,認為自己就應該是最棒的,在與同學交往中往往會表現(xiàn)自我,嫉妒他人,這樣會越來越不合群,伙伴也會越來越少。
2.家庭因素可能會導致學生存在人際交往障礙
眾所周知,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在小學生成長歷程中家庭教育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但受家庭觀念的影響,很多家庭并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首先,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就得被寵著,以至于在與孩子交流過程中一般都是順著孩子的意識,讓孩子成為家里的“皇上”,凡事都寵著孩子,這樣久而久之就把孩子養(yǎng)成自我意識強、驕傲自大的人。其次,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交流甚少,奉行嚴打嚴教出成績的方法,當孩子犯錯誤時,就靠武力來解決,這樣的教育方法使彼此之間越來越疏遠,并且會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有武力解決的傾向;另外,也有少數(shù)小學生因這種教育方法,越來越膽小,對生活學習失去信心,出現(xiàn)人際交往的障礙,越來越自卑不敢于他人交流,性格孤僻[3]。
3.受學校環(huán)境影響,學生之間交流不當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環(huán)境的好壞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同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特殊的國情,應試教育早已深入人心,評定學校的標準依然是根據(jù)看學生成績的好壞,這就會導致某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而對老師和學生施加壓力。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應試教育,缺少對學生的關心,又因小學生本身年齡小、心智不成熟,就會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自卑、心胸狹窄等心理問題,再加上學校、老師并不重視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導致學生在人際交流上出現(xiàn)困難。學校環(huán)境是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1.教師以身作則,示范良好的人際關系
由于小學生年齡低、心智不成熟,并不具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其行為習慣等能力都有其可塑性。小學生除了相信家長以外還會很相信自己的教師,所以教師的行為舉止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會對小學生有著一定的影響。教師如果在教學生活中能夠做到以身作則,通過與小學生建立起信任溝通,示范良好的人際關系,以此告訴小學生彼此之間如何相互尊重,相互幫助,使學生能夠有合作、分享的概念,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
2.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自信心
很多小學生由于自身性格因素或者大環(huán)境影響,對自己缺乏信心,自卑的心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被動局面,無法與其他同學進行正常交流。因此,為了讓小學生有著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除了教師以身作則,還要讓小學生對人際交往充滿自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游戲等環(huán)節(jié),讓其與與開朗的學生多接觸,自然而然小學生的性格就會發(fā)生轉(zhuǎn)變,使小學生感受到人際交往的魅力。
3.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級開展相應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年齡低心智不成熟,教師可以通過兩人或多人一組進行互幫互助。針對高年級來說,首先,可以分組進行學習,以小組或者班級形式進行比拼;其次,能夠通過互幫小組的形式鼓勵部分自卑、敏感的學生,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也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性和避免小學生之間矛盾爭吵的發(fā)生。
例如:在講授《曹沖稱象》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以四人一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并布置任務,比如:“第一組查找有哪些方法真的可以撐起大象,第二組研讀課本找出其使用的稱象方法是哪個?比較哪組先完成”。借助這種合作學習的形式,以此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助,提高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4]。
4.加大教師、家長及學校之間溝通聯(lián)系
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歷程和發(fā)展都需要家長、教師以及學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就顯的尤為重要。首先,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改善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尤其是與親人和同學之間交流,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而學校也不再是冰冷的形象。其次,是強化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這樣教師才能夠根據(jù)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做出不同教學方式,改善有交流障礙同學的交際,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會受到家長、教師及學校的影響,所以提高小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需要教師、家長以及學校三者之間共同合作。只有這樣,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才會提高。
四、結(jié)束語
伴隨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教育理念從應試教育逐漸轉(zhuǎn)變成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上,而人際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小學生未成熟、心態(tài)不穩(wěn)定,所以,在小學階段做好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加強家校聯(lián)系等形式增強學生彼此之間得溝通,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際行為習慣,不僅順應新課改發(fā)展的潮流,而且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麗梅.淺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J].未來英才,2016(20):313-313.
[2]張艷舫.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J].小作家選刊,2017(16):157-158.
[3]高娟.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7):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