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杰
【摘要】小學英語課堂應該是真情流露,返璞歸真,喚醒靈性,發(fā)掘天賦的綠色理想課堂,是有生命力,有活力,有智慧的課堂。靈動的英語課堂是充滿人文關懷,是教師巧用心思構建出來的。細細體會揣摩,便能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每一節(jié)精彩課都是凝聚了一個教研團隊的力量,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體現了設計者的獨具匠心。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魅力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77-01
一、教學目標設計合理
我們都知道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合什么理是關鍵。我覺得應該是合“學生實情”這個理?!墩n標》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學情個個體發(fā)展,尊重個體差異。那我們就要認識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并不是齊頭并進的,而是有高有低的,一節(jié)課下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同一水平的。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就不能忽略這些細節(jié),要考慮好某一個教學目標得有百分之多少的孩子能達到?百分之多少的孩子可以做更難的活動?百分之多少的孩子達不到這個要求?對于這些孩子應該讓他們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這些都將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弄清楚了這些問題,對于我們設計教學活動將起到指導作用。
這是來自青島的郭鈺峰老師設計的Are you feeling sad?一課的教學目標,引用如下:
1. All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dialogue.
2. All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say the words: feel, sad, bored, angry, nothing, secret, surprise.
3. Most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imitate the dialogue and say the key sentences “Are you feeling …? Yes, I am. No Im not.”
4. Most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talk about their feelings with “Are you feeling happy\sad\bored\angry…? Yes, Im. No, Im not.”
5. Some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know “Its good to share the feelings with others.”
郭老師不但由易到難的分層次設計了教學目標,預設了能夠完成各個目標的學生數量,還采用了具體的、可檢測的、多層次的行為動詞來表示教學目標,如:get, understand, say, imitate, talk等。在這些具體行為動詞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和監(jiān)控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以及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忠實于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引,教學行為最終要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能否設計出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能否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
“1. Questioning-and answering, Activity 1 for Object 1. ”通過觀察圖片,回答問題Whats the matter with Lingling?通過聽音回答問題Are you feeling ...?理清課文細節(jié),從而完成了教學目標1:全體學生能夠了解課文大意。
“2. Partner roles-rending for Object 2, 3.”通過跟讀模仿,同位分角色朗讀課文的方式,讓學生操練鞏固,達到教學目標2和3,即:全體學生能理解并會說feel, sad, bored, angry, nothing, secret, surprise。多數學生能模仿課文對話并會說重點句型Are you feeling …?Yes, I am. No Im not.
“3. Activity 2 for Object 4.”通過活動2,同桌互相詢問對方感受,達到教學目標4:多數學生能用Are you feeling …?Yes, I am. No Im not.來詢問別人的感受,并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 Summary for Object 5”通過Summary,學生總結所學,老師引導學生回憶起更多的情緒詞匯,并引導學生分類出angry, bored, sad等是bad feeling,而happy, excited, glad 等時好的情緒,并讓學生明白Some feelings are good, but some of them are bad. Sometimes wed better to share our feelings with others.
三、教學活動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課標》要求: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小學生性格活潑,思維活躍,不會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活動上,哪怕活動再有趣兒,時間一久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不宜設計用時長的或是機械重復的活動。相反的,靈活多變,簡單易操作的活動能較好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Are you feeling sad?一課中,郭老師運用了大量簡單易行的活動,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各種活動設計遵循到由易到難的原則,形式多樣,不停的變化方式調動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方面鍛煉學生能力,達到了“花樣雖多,行而不亂;活動雖雜,行而有效”的教學效果。
如:學習文本前:a.師畫簡筆畫feeling faces;b.讓學生試畫feeling faces;c. feelings 與顏色;d.生看圖片說feelings;e.師說feelings,生做表情。短短8分鐘,老師用5個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動手、動眼、動腦、動嘴等,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褚獻華.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的設計原則[J].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8(02).
[2]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J]. 江西教育, 2007(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