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艷 羅星娜
摘要:以“三論”原理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專業(yè)基礎類課程”和“專業(yè)技能類課程”自主學習型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策略,并應用于實際教學,結果表明該策略能夠實現在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為教學模式構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模式;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16-0165-02
一、引言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指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在實現教學硬件設施網絡化、教學信息資源數字化、教學組織和管理信息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1]。其核心在于教學理念由“被動接受、支配學習”轉變?yōu)椤白灾鹘?、?chuàng)造學習”,師生由“主導—從屬”關系轉變?yōu)椤敖换ァ獏f作”關系。信息化教學模式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科學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表現形態(tài)[2],它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從觀念、內容、過程、方法、評價等層面賦予教學新的含義。
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大學整體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也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整體戰(zhàn)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我國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教學信息化建設,制定了普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硬件設備、加強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推廣遠程教育的三步走總體建設方針。但由于教師長期以來處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已經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引進信息化教學設備并不能自動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沒有轉變的情況下,單純升級外在硬件設備,只能使得原來的“人灌”機械地變成“電灌”。而這種“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模式最終只會導致兩種極端現象: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盲目崇拜或學生盲目抱怨和歸責于教師。
因此,有必要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構建一種既能高效利用現有教學硬件環(huán)境,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新型教學模式:“自主學習型”信息化教學模式。
二、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型”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所依據的理論包括“三論”(系統(tǒng)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原理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叭摗痹碜鳛樾畔⒒虒W模式的理論依據,強調四個基本觀點,即系統(tǒng)的觀點、信息的觀點、反饋的觀點、調控的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目的在于探求人類學習的實質,最早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該理論認為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fā)現和建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三、關鍵問題分析
1.“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與課程類型協調匹配問題。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三要素,即情境、協作與會話、意義建構為主線,結合不同課程類型和內容類型的特點,選擇構建支架式教學模式與拋錨式教學模式。
2.課前、課中、課后三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問題。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既與課程類型有關,也與內容類型有關。專業(yè)基礎類課程、概念原理類內容,課前重預習、課中重講解、課后重應用;專業(yè)技能類課程、技能問題類內容課前重理解分析、課中重討論、課后重深化。
四、構建策略分析
以我校安全工程專業(yè)兩門必修課為典型代表展開研究,一門為安全工程專業(yè)大二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安全管理學及實驗》,該門課程體現了大學本科生初學專業(yè)知識時,以掌握理論知識和鞏固專業(yè)基礎為課程目標的大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屬于“專業(yè)基礎類課程”;另一門為安全工程專業(yè)大四學生必修的專業(yè)課《飛行品質監(jiān)控與分析》,該門課程體現了如何使已經具備專業(yè)基礎的大學生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大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屬于“專業(yè)技能類課程”?!白灾鲗W習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與學生必須轉變教與學的時空觀,將學習的主要時間由課上轉移到課下。信息化教學模式以“三論”理論為基礎,強調教學過程應由教師、學生、媒介、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包括反饋環(huán)節(jié)收集關于教學質量的反饋信息,不斷優(yōu)化教學質量,達到更優(yōu)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還必須合理組織課前與課后學習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實現對教學過程的閉環(huán)控制。
五、實例分析
(一)專業(yè)基礎類課程實例分析
以《安全管理學及實驗》課程第三章事故致因理論教學內容中的Reason模型為實例,研究如何根據“三論”原理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自主學習型”信息化教學模式。
1.建構模式確定。事故致因理論Reason模型屬于概念原理類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探索、論證和了解概念原理的形成過程,進而達到教學目的。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支架式教學過程正是以為學生構建概念框架、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為目的,因此對于Reason模型的教學過程采用支架式建構模式。
2.教學過程組織。(1)課前搭建支架:以搭建合適的支架明確教學目的和識別鄰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學生在學習該模型前已經學習了相關基礎理論,即組織事故理論,因此鄰近發(fā)展區(qū)為:由熟悉組織事故理論過渡至會應用Reason模型分析事件案例。(2)課中協作會話:需要搭建轉換支架,幫助學生將其接收到的內容轉化為個體能夠吸收的形式。首先教師需要對課前搭建的理論支架與邏輯支架進行講解,使學生進入情境;然后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認識Reason模型的內在結構。(3)課后意義建構:該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入案例,搭建產品支架,讓學生應用Reason模型解決實際案例分析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專業(yè)技能類課程實例分析
以《飛行品質監(jiān)控與分析》課程第四章飛行品質監(jiān)控工作程序中的飛行超限事件統(tǒng)計分析教學內容為例,研究如何根據“三論”原理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自主學習型”信息化教學模式。
1.建構模式確定。飛行超限事件統(tǒng)計分析屬于技能類教學內容。選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拋錨式教學過程,借助于真實背景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模式,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過程組織。(1)課前準備工作:課前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要求學生課下利用多種途徑,如書籍、數據庫及網絡等,收集與飛行品質監(jiān)控、飛行數據譯碼、飛行數據分析、飛行超限事件等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課程預習。(2)課中實施教學:教學活動由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始,引入飛行品質分析人員角色,使飛行超限事件統(tǒng)計分析知識具體、形象化,將飛行超限事件統(tǒng)計分析技能鑲嵌于其中。(3)課后總結反思:課程結束后,需要在課中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的基礎上,深化與拓展情境,并提出后續(xù)問題,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進一步加強學生所學技能,做到能夠舉一反三。
六、結論
1.“自主學習型”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問題本質上就是如何利用各種網絡信息化資源,根據先進的理論方法,合理組織教學過程,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目標的問題;
2.“三論”原理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能夠用于很好地解決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
3.以概念原理類知識為代表的“專業(yè)基礎類課程”適合使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通過為學生構建概念框架、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4.以技能類知識為代表的“專業(yè)技能類課程”適合使用拋錨式教學模式,借助真實背景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模式,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徐雷,張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
[2]郭俊杰,王佳瑩.信息化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