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日語教學中初學者接觸到的主語省略現(xiàn)象為例,從日本人的“美學意識”和日本的“內外文化”的視點,淺析了潛藏在日語中的主語省略表現(xiàn)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對其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語中主語省略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日語教育;主語省略;文化內涵
作為和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文化一直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傾向于用中文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幫助自己理解日語這一門外語。但在接觸到日語實際的表達方式的時候,學習者會遇到各種各樣中文中少有甚至是沒有的表達方式。如果不加以區(qū)分和鑒別,并進一步理解和探究這些表達方式背后的文化內涵,會讓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雙方都遇到更大的阻礙。
而日語表達中的主語省略現(xiàn)象就是其中一例。
一、主語省略表達
日語被認為是一種省略多的語言,古典語法學家松尾舍治郎把省略多看做日語的三大特色之一。[1]學習者在非常初級的日語學習階段就會開始接觸到日語中主語省略的表達。以廣泛使用的日語教材《新編日語》(修訂本)系列為例,日語學習者將從《新編日語第一冊》(修訂本)[2]開始學習日語。在學習了基本的發(fā)音知識以后,開始接觸單詞和簡單的語法表達。
如第二課的會話中有這樣兩句話:
a.「わたしはにほんごかいちねんの魯です?!梗ㄎ沂侨照Z專業(yè)一年級的小魯。)
b.「あなたはどなたですか?!梗闶悄奈荒??)
這兩個句子都非常明確地用第一人稱代詞「わたし」(我)和第二人稱代詞「あなた」(你)來表明了主語。這種表達方式和中文的表達類似,會給初學者親切和容易理解的感受。
但隨著學習進程的推進和內容的深入,課文中開始逐漸出現(xiàn)日語中慣用的主語省略表達。
如第六課課文前文部分出現(xiàn)的用法:
c.「朝、よく運動場へ行きます?!梗ㄔ缟希3Hミ\動場。)
這一句話的表達中,并沒有出現(xiàn)“去運動場”這個動作的主語,但學生可通過聯(lián)系上文:「李さんは毎朝、六時に起きます?!梗ㄐ±蠲刻煸缟狭c起床。)來推斷出“去運動場”這個動作的主語依然是小李。
再比如,課本第七課練習內容的部分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
d.「李さんと二人で食事をしました?!梗ê托±顑蓚€人吃了飯。)
這個句子中主語“我”被省略掉,若補充完整,應表達為:
e.「わたしは李さんと二人で食事をしました。」(我和小李兩個人吃了飯。)
這一處省略主語的表達,對初學日語的學生理解句意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對日語的語法不夠熟悉的初級階段的學生容易錯誤地把“吃了飯”這個動作的主語理解為小李,而不容易想到此處的主語“我”是被省略掉了。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有必要對這一主語省略的現(xiàn)象作一定的探究,以幫助學生、尤其是初學日語的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習慣日語主語省略的表達。
二、主語省略現(xiàn)象背后的文化內涵
雖然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語言都把“主謂賓”作為構成句子的主要成分,但日本語法學界卻有“主語廢除論”、“主語抹殺論”等反對把日語當成主要句子成分的論點。這些論點的出現(xiàn)自然與日語中主語省略多的現(xiàn)象有關。而這種現(xiàn)象背后文化背景層面的原因,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有學者認為,這是日本凹形文化心理的在日語語言中的體現(xiàn)。而所謂的凹形文化,是指“內向、忍受、友好、順應現(xiàn)實”。 [3]也有學者從地緣、傳統(tǒng)文化、審美等方面做出了分析。[4]但筆者認為之前學者所分析的內容與主語省略現(xiàn)象的邏輯關系還不夠清晰明確,還有值得思考分析的余地。
筆者將重點從日本人的美學意識和日本的內外文化兩個方面來探討日語主語省略的原因。
(一)日本人的美學意識
曖昧是日語的特點之一。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曾在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文學院發(fā)表了題為「あいまいな日本の私」(“曖昧的日本的我”)的演講。他在演講中還提到了另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并指出川端康成的演講有意識地運用了日本的曖昧文化。[5]而這種曖昧的文化是從何而來呢?為什么會讓日本人受到如此深切的影響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日本美學的視角來看一看。
在極力宣傳日本傳統(tǒng)之美的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筆下,這種曖昧的文化被認為是東洋神秘的陰翳之美。他的作品《陰翳禮贊》無不在展現(xiàn)日本人生活細節(jié)里方方面面的曖昧文化之美。 “把衛(wèi)生間弄得到處明光锃亮,說得嚴重一點,簡直是毫無品味。”,“廁所這種地方,還是包裹在朦朧微暗的光線中,將凈與不凈的界限變得撲朔迷離些才好?!?。[6]連廁所這樣我們覺得與美學關系微妙的場所,谷崎潤一郎也能闡述出日本美學的風雅。這種對于朦朧的、曖昧的、不明的、含糊不清的美的認識,同樣體現(xiàn)在了日本的語言文化中,造成了日語中多省略的表達現(xiàn)象。而這種省略現(xiàn)象多表現(xiàn)為“主語的省略”則是源于日本的內外文化。
(二)日本的內外文化
日本文化對于“內”和“外”的差別意識很強。這一點在日語的詞語和語法中都有很多相應的表現(xiàn)。日本人把屬于自己集團的部分稱之為“內”,屬于自己集團以外的部分稱之為“外”。在與別人用語言交流的時候,也就是日語的會話當中,自然是自己——也就是“我”屬于“內”,而他人屬于“外”。同時因為日本文化“內”、“外”界限明確,造成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也是如此,認為語言行為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說出的話只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能擅自跨越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去代替他人表達他人的所思所想。因此在說話的時候,才有了這么多省略主語的表達。這其實也體現(xiàn)了日本內外文化中謙遜自持的一面。
我們作為中國人,相比起日本人的細膩,也許會更傾向于被評價為“大大咧咧”,這種“大大咧咧”有時候就體現(xiàn)在,我們可能會因關系的親近而積極地代替他人表達。而日本人更傾向于只代表自己,因此在大部分的會話中省略主語“我”也不會讓整個句子的意思發(fā)生改變,讓人產生歧義。這樣一來,日語的會話中的主語省略現(xiàn)象便多了起來。
三、結論
對于初學日語的學生來說,傾向于用原本的語言習慣去理解日語的表達是能夠理解的,而日本作為一個和中國共享了大量相似文化,又同時擁有很多不同文化的國家,它的獨特的語言表達和思維習慣需要教師在學生初學的階段協(xié)同課本呈現(xiàn)的單詞和語法知識一起逐步導入。這不僅僅能更有效率地提升教學的質量,也有利于學生對日語這門語言的整體理解。
作為學生在初學階段就會接觸到的日語中的主語省略的表達,在講解語法知識以外,將日本的文化同步滲透,并且將重點放在日本的“美學意識”和“內外文化”上,會讓語言的表達習慣和日本人的思維意識有機地結合,提高課堂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日]金田一春彥著.日本語[M].皮細庚/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10).
[2]周平,陳小芬編著.新編日語第一冊(修訂本)[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3).
[3]王鳳莉,張鳳杰.日本凹形文化心理在日語語言中的體現(xiàn)——以日語多主語省略表達為例[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
[4]彭貞.關聯(lián)理論對日語主語省略的解釋力 [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6(6).
[5][日]大江健一郎著. 我在曖昧的日本 [M].王中忱,莊焰/譯.南海出版公司,2005(11).
[6][日]谷崎潤一郎著.陰翳禮贊[M].李曉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1).
作者簡介:
文藝,女,1990年生,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語教育,日本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