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清時期的金石風尚在金石界掀起了一股浪潮,對繪畫領域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趙之謙是我國晚晴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藝術家,其作為“海派”金石書畫代表人物,一專多能,同時也才華橫溢,繪畫特點也較為突出,具備典型的金石氣,本文就重點圍繞著趙之謙繪畫中的金石氣表現(xiàn)進行了簡要分析論述。
關鍵詞:趙之謙;繪畫;金石氣
趙之謙是“金石入畫”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金石氣源于文化環(huán)境以及藝術本體,在具體繪畫作品中得到了較好體現(xiàn)。潘天壽先生曾在《中國繪畫史》中評價他:“會稽賈叔趙之謙,以金石書畫之趣作花卉,宏肆古麗,開前海派之先河?!彪m然從金石入畫的研究中來看,趙之謙并非是首創(chuàng),但是卻是不容忽視的一個代表畫家,趙之謙畫作中的金石氣表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突變”特點,在繪畫作品中的點、線、面中都存在明顯闡釋。
一、趙之謙繪畫概述
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浙江會稽人,清代咸豐年間舉人,在藝術成就上比較高,詩、書、畫、印方面的成就都比較高,人稱四絕,同時也具備較高的革新精神。趙之謙的革新精神不僅僅表現(xiàn)在書法篆刻上,其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同樣不容忽視,受到金石情節(jié)的影響,趙子謙的繪畫作品中同樣也表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金石氣,促使其花卉畫獨具特色。[1]
趙之謙的繪畫自創(chuàng)一體,在繼承和發(fā)展徐渭、石濤、惲壽平等繪畫特點的基礎上,更好體現(xiàn)出了自身特色,進行了有效創(chuàng)新,引入了書法用筆以及印章布局,繪畫具備寬厚博大特點。比如趙之謙的《牡丹圖軸》就體現(xiàn)出了較強的層次感,作品靈動瀟灑,將金石書畫風格有效融入其中。趙之謙的花卉作品獨具一格,很多作品都具備較強收藏價值,研究意義同樣也比較突出。
二、趙之謙繪畫中的金石氣
1、書法用筆和刀法用筆
在趙之謙繪畫中金石氣的體現(xiàn)首先表現(xiàn)在書法用筆和刀法用筆上,以書入畫雖然很多繪畫家都有所嘗試,但是趙之謙獨樹一格,利用書法用筆體現(xiàn)出了較強的金石氣。趙之謙利用書法用筆并非是簡單的將書法和繪畫結合起來,其更好體現(xiàn)出了書法用筆在繪畫作品中的藝術價值呈現(xiàn)。趙之謙的書法用筆在繪畫中的表現(xiàn)還較好實現(xiàn)了對于極端現(xiàn)象的摒棄,尤其是對于“揚州八怪”時期出現(xiàn)的“書畫同源”問題,更是沒有在趙之謙繪畫作品中得到表現(xiàn)。趙之謙的書法用筆在繪畫中體現(xiàn)出了金石氣,耐人尋味,大氣磅礴,但是不存在荒率粗簡特點,這也就更進一步提升了趙之謙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2]
趙之謙繪畫中的刀法用筆的體現(xiàn)同樣也呈現(xiàn)出了較強的積極作用,其可以較好實現(xiàn)篆刻法的靈活運用,這也是以往繪畫作品中不存在的重要手法,因為篆刻法自身具備這較為獨特的氣息,如此也就必然可以更好提升繪畫藝術性。當然,也有人認為趙之謙繪畫中的刀法用筆并非是特意引入繪畫中,而是類似于篆刻刀法,但是不可否認,趙之謙的繪畫作品受到了篆刻刀法的影響,比如《梅花圖》、《墨松圖》等作品中都表現(xiàn)出了這一特點。
2、“分間布白”法
在趙之謙的繪畫作品中,其對于篆刻刀法的應用不僅僅表現(xiàn)在簡單的篆刻技巧上,還體現(xiàn)在了“分間布白”方面,因為趙之謙的花鳥作品在構圖方面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平穩(wěn)和奇巧間距特點,在布局方面同樣也表現(xiàn)出了較為理想的獨特性。篆刻中字體的“分間布白”是比較重要的體現(xiàn),如果能夠?qū)⑦@種“分間布白”較好運用到繪畫作品中,必然也會體現(xiàn)出較強的藝術性,對于繪畫作品的構圖具備較強價值效益,金石氣得到凸顯。[3]
趙之謙的繪畫作品對于“分間布白”法的運用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金石氣,其能夠針對繪畫布局進行優(yōu)化,能夠給人一種“切割”空間的感覺,促使自身繪畫作品具備較強的節(jié)奏變換特點,張力凸顯。當然,趙之謙繪畫中“分間布白”法的運用同樣也對于篆刻之力提出了高要求,這也算是趙之謙繪畫作品中的突出特色。比如趙之謙的很多繪畫作品中都會在繪畫作品的上部著墨較大,但是這種構圖手法并沒有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本應該如此,這就是對于“力”的巧妙應用,其中《太華峰頭玉井蓮圖》就獨具特色。
3、朱白色彩對比法
趙之謙繪畫作品中金石氣的體現(xiàn)還表現(xiàn)在朱白之色彩對比法的靈活運用上,因為朱白之印的沖擊力比較大,色彩對比也相對較為強烈,在趙之謙繪畫作品中對于該手法的應用比較常見。趙之謙對于朱白色彩對比方法的應用取自各家之長,尤其是對于供奉宮廷花鳥畫以及水墨寫意畫風進行了有效結合,取兩者的長處,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靈活搭配,最終形成了自身獨有的風格。從趙之謙的花鳥畫上來看,其比較常用大紅大綠顏色,雖然看似“艷俗”,但是卻并不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反而受到了民眾的歡迎,這得益于趙之謙對于朱白之印的研究,體現(xiàn)出了較強的雅致特點,同樣也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金石氣。[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趙之謙的繪畫作品在我國繪畫藝術史上具備較強特殊性,尤其是金石氣較為突出,趙之謙的繪畫作品注重書法用筆和刀法用筆的引入,對于“分間布白”法的應用同樣比較靈活,朱白色彩對比手法的應用更是具備較強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見.金石大寫意畫家作品分析——以趙之謙、虛谷、蒲華、吳昌碩為例[J].大眾文藝,2013(16):41-42.
[2]劉明波.碑派書風在趙之謙繪畫中的表現(xiàn)[J].藝術百家,2017,33(04):225-226.
[3]李明,李銀斌.晚清繪畫中線、面、色構成的民族性研究——以趙之謙“金石入畫”思想為例[J].美術大觀,2011(10):44.
[4]崔迎春.淺析趙之謙書畫藝術作品的充實之美[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6,24(03):40-42+47.
作者簡介:
李斌,男,漢族,湖北隨州人,西南民族大學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