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等信息化工具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而要想使這些信息化工具的作用有效發(fā)揮出來,推動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更快速的發(fā)展,中小學教師必須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增強自身對于信息化工具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將信息化和傳統(tǒng)教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興趣,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教學因素
一、影響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教師因素分析
(一)中小學教師對待教育信息化的態(tài)度和認識使用存在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應用到了中小學教育當中,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中小學教師認為這種教育信息化可以更好的推動教育事業(yè)的進步,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是依舊還是有一部分中小學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報以懷疑的態(tài)度,甚至一些中小學教師認為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根本就是在做無用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會使自身喪失課堂上的主動權。這種情況也證明了中小學教師在對待教育信息化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
另外,雖然我國絕大部分的中小學教師都認為教育信息化可以更好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但是能夠得心應手的使用相應的信息化工具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教師卻只有一少部分,其余大部分的教師依舊沒有辦法得心應手的利用相應的信息技術完成知識教學。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缺乏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信息技術使最近幾年才大肆流行出現的,出現的時間還比較短,教師對于其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表面,需要時間去學習。
(二)在進行實踐應用的時候有惰性因素存在
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的過程中發(fā)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相對于城市中小學教師來講,農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積極性更低,同時其學習態(tài)度也相對要更低一點。而發(fā)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二者相比,城市中小學教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其學歷等綜合素質更為優(yōu)秀。而且相對來講農村的發(fā)展速度還是比較慢,農村教師所接觸到的信息化技術內容要遠少于城市教師所能接觸到的,這也就造成了其對教育信息化進程是抱有懷疑態(tài)度的,同時使用起信息技術來也更為謹慎。而城市教師之所以能夠更得心應手的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也更為認可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就是因為他們在實際工作生活環(huán)境里面和信息技術接觸的更加頻繁,對于其認識更加深刻。
總的來說造成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出現認知差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惰性因素的影響。而對于城市教師來講,其對于教育信息化產生惰性因素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受到了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面對考試成績的壓力比較大,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教師還是更想要使用更傳統(tǒng)穩(wěn)妥的辦法進行知識教學。但是對于農村教師來說其出現惰性因素的主要原因則是他們在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遭到了挫折和打擊,從而產生了焦慮和壓力感。
二、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教學能力的措施
(一)通過崗前培訓的方式提升教師對于教育信息化的認識
高職師范類院校應該明白將教育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的重要性,在對未來的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以新的課程改革要求為核心,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進行改革,通過這種方式提升這些未來中小學教師對于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以及操作運用能力。比如,學??梢詫谭ㄕn里面的關于教師技能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更新調整,在里面融入一些和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并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實踐學習,做出較大的調整,加入一些信息技術與本專業(yè)相關的主題探究內容,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和實踐。同時為了使改革效果得到有效保證,不至于只流于表面,還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地評判標準,這樣才可以保證這些高職院校的學生走出校門走上中小學教師崗位之后可以更得心應手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推動教育信息化更進一步發(fā)展。
(二)對在崗教師進行培訓
第一,要從基礎開始做起進行培訓,對教師進行相關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在他們已經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靈活的運用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第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在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的時候,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師范學校與農村中小學的聯系機制,這樣當農村教師在應用信息進行教學遇到問題時可以最及時的獲得幫助和解答。而對城市教師進行培訓的時候,更應該注意的一個工作要點就是培訓的有效性,防止他們發(fā)生信心和興趣降低的情況,而且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相比,城市教師的綜合素質相對來講更為優(yōu)秀,所以可以選擇將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與師范教師以及教研人員組織到一起,建立一個信息化教學研究小組,集思廣益,大家共同努力研究出一個更有效地信息化教學策略,促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會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造成影響的教師因素有很多種,而要想消除這些因素造成的影響,必須采用全面合理的方式,提升教師對于信息化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還應該通過相關的學習培訓提升他們的信息化水平以及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這樣才可以促進中小學信息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更有效地完成對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知識學習中去,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臣文.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的角色及素養(yǎng)定位研究[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32(08):79-80+82.
[2]阮若林.教育信息化進程中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32(10):96-98.
[3]李建鵬.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師的角色和素養(yǎng)的新定位[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4):7-10.
[4]朱怡青.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教師角色轉換[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02):26-28.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