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簡單分析了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圖形的旋轉》一課的教學案例設計。
關鍵詞:《圖形的旋轉》;教案
1 引言(教材解析)
《圖形的旋轉》是新課標要求的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屬于數(shù)學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在學生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存在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比如風車、旋轉木馬等。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掌握影響旋轉結果的三要素,并能做到將簡單的圖形在紙上旋轉90°。在這節(jié)課,新舊知識之間的跨度較大,對于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思維的挑戰(zhàn)較強。據(jù)此,教材安排了三個層次開展教學,首先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鐘表的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借助公路欄桿打開和關閉認識影響旋轉結果的三要素;其次是指導學生在紙上將三角尺旋轉90督,體驗正確旋轉90°的方法;最后是通過觀察和實踐,讓學生掌握將簡單圖形旋轉90°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圖形與變換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的美。
2 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希望可以通過合適的導入方式,將學生引入之前的學習,在圖形平移的基礎上延伸出圖形的旋轉。本節(jié)課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形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最終得來的圖形也不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幾何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與幾何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包括: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xiàn)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本質。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形成空間觀念。欣賞土星旋轉變換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3.1教學重點
在本節(jié)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圖形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認識旋轉的三要素。
3.2教學難點
在本節(jié)課中,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面圖形繞一點旋轉90°后的圖形。
4 教學過程
4.1情境導入
教師詢問學生問題,去游樂園都是玩過什么項目?并向學生出示游樂園活動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在學生回答后,指著摩天輪的圖片提問學生“它的運動方式是什么?”然后再看旋轉木馬,提問學生“那它的運動方式呢?”學生回答“轉”。向學生展示課件,展現(xiàn)摩天輪、風車、電風扇等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xiàn)象?!^而揭示課題:旋轉(進行板書)。
教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旋轉現(xiàn)象?
學生:時鐘、車輪、旋轉木馬……(紛紛回答)
教師:你們的思維很開闊,對的,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轉呢?
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概括出旋轉的定義(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個點或軸進行運動),并進行板書。
教師:今天我們就從鐘表和風車這兩種常見的物體來研究旋轉吧。
4.2學習新課
(一)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師向學生展示課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鐘表針和風車。
教師:同學們認真觀察表針和風車的旋轉,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轉的方向不同
教師:是的,有時候表針和風車是沿著一個方向轉的,有時候是反向的。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中……表針是固定的,而風車受風向影響
教師:對的,這就是順時針和逆時針。(向學生出示教材例3中的問題),現(xiàn)在請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一起來解決我們提出的問題。
學生:好的。
在這個過程,班級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多個小組,集體交流,教師在一邊進行適當?shù)闹笇?。(教師一邊做小結一邊演示)
教師:我們可以看到,風車旋轉后,每個三角的位置都發(fā)生了變化,那么什么是一直不變的呢?
學生:中間的支點是不變的,三角的大小和形狀也沒變……
教師:關于這個答案,下面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中的三角板進行驗證。
教師給出實物展示,學生給出不同的結論。
(1)點的教學:
啟發(fā):無論風車怎么轉,都是繞著一個點旋轉的,仔細觀察,在旋轉過程中,這個點的位置變嗎?得出旋轉第一要素:繞著一個點旋轉,點的位置是不變的。
(2)方向的教學:
談話:風車的旋轉方向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了?用手比劃一下。
啟發(fā):想象一下,鐘面上時針是怎樣旋轉的?出示鐘面,半分鐘感知時針的運動方向。指出:像這樣和時針旋轉方向相同就是順時針方向,和時針旋轉方向相反就是逆時針方向。
全班比劃,體驗風車運動:能用手臂運動比劃順時針與逆時針旋轉的方向嗎? 全班做動作,快速作出反應。鞏固兩種運動方向。
引導: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是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呢?
小結:順時針、逆時針都是旋轉的方向。揭示旋轉第二要素:方向。
(3)度數(shù)的教學:
談話:繼續(xù)觀察,還有其它發(fā)現(xiàn)嗎? 動作點撥:教師用三角尺在風車圖上比劃。
啟發(fā):它們旋轉了多少度?指出:90°是風車旋轉的度數(shù)。揭示旋轉第三要素:度數(shù)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到的點,方向、還有度數(shù)都是決定旋轉結果很重要的因素。
(二)應用旋轉知識繪制圖形
教師向學生出示示例4
教師:先想想怎么畫?然后自己動手畫出來。
學生:邊畫邊與同桌互相討論畫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隨機指導)
教師: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不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畫對就可以)
學生:上去展示……
教師:同學們畫的都很好,下面我們總結一下上述同學的畫法,(板書,必要時可以借助教具幫助學生理解)。
4.3課堂練習和知識拓展
課件出示練習,把長方形繞A點順時針旋轉90°。
引導:想象一下,把長方形繞A點順時針旋轉90°,會到什么位置?
學生在方格紙上獨立畫一下,如果有困難可以拿出教具提示一下。
反饋矯正,演示畫法。
拓展:現(xiàn)在這個長方形繼續(xù)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又會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試著畫下來。如果這個長方形再次繞著A點順時針旋轉90°,又會到哪里呢?
4.4作業(yè)延伸
向學生布置自學第6頁:生活中的數(shù)學,鞏固所學知識,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5 結 語
《圖形的旋轉》是建立學生空間觀念的基礎型教學,通過對學生旋轉特征和特點的學習以及旋轉圖形的繪制,指導學生掌握影響旋轉結果的三要素以及圖形旋轉的變換。
6 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開展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主動性不強,而且喜歡跟風別的同學,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角度,在以后教學中需要加以指導。
參考文獻
[1]趙南南.在直觀中感悟 在操作中建構-《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2017,(Z2):69-70.
(作者單位:武岡市灣頭橋鎮(zhèn)山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