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有效教學是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廣大工作在一線的初中物理教師所孜孜不倦追求和奮斗的目標。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因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影響,使得物理教學面臨諸多困境,初中物理有效教學之路舉步維艱。針對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導,在有利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踐層面上,去總結、挖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的實現(xiàn)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課堂;有效教學
一、初中物理面臨的教學現(xiàn)狀與困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再次成為教育工作者議論和探索的焦點。作為一名中學的物理教師,要實現(xiàn)物理有效教學,則應根據(jù)物理教學現(xiàn)狀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利用好身邊的各種資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物理學科,是涉及知識面最廣、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自然學科。初中物理教學,是整個物理教學的起點,是學生今后更好的進行物理學習、研究的奠基工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使得物理始終只能以“副科”的身份居于初中物理教學中。雖然我們經(jīng)常強調“學習物理很重要”,也知道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直接制約著高中物理教育,更明白初中物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它囊括了大量學生發(fā)展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知識與技能。然而,由于初中物理所占分值相對較低,雖然我們仍然高舉素質教育的旗幟,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很多學校仍然揮之不去,物理學科相對于一些老師心中的“主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另外,在許多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有關物理的教學設備、設施等教學資源也較落后,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的知識只能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學中,每個概念的建立、每個定律的發(fā)現(xiàn),都有其堅實的實驗基礎。實驗在物理學的發(fā)展中有著巨大的意義和推動作用,實驗賦予了物理學科思想和內容,實驗促進了物理學的發(fā)展。學校有限的教學條件,使得原本在物理教學中占很大比重的試驗教學遭到限制,得不到正常開展,學生只能很枯燥的接受一些理論知識,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物理理論知識也在逐漸增加,這讓一些學生在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融合、應用等方面逐漸出現(xiàn)了問題,這些問題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后,學生會開始覺得物理難學,從而逐漸喪失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甚至開始討厭物理這門“枯燥無味”的學科,這使物理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措施
物理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相連的一種教學活動,二者緊緊扣連在一起。正因為如此,要實現(xiàn)初中物理課程的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從處理好“教”與“學”二者的關系入手。在“教”方面,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從傳統(tǒng)教學的“教書匠”、“講解者”轉變?yōu)椤敖虒W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的合作者”。因而,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且是師生雙方情感共融、分享體驗、共同創(chuàng)造的完整的生活過程。所以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徹底摒棄過去“以師為本”的陳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學生)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更多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到學生的共同基礎,又要使教學適應學生的個性需要,始終堅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為實現(xiàn)此目標,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一)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氛圍是最先被教師和學生接觸的無形課程資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擺脫了那種在老師威嚴下學習的壓力,無疑會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起到良好促進作用。交往論認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卻由于社會地位、傳統(tǒng)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因此,要想實現(xiàn)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應首先從根本上改變以往那種“教師絕對權威”的認識,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學習上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學,努力地融入班級中,增加對班上同學的了解,加深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二)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關愛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教師要真正做到卻相當?shù)睦щy,因為一個班上不可能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處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這樣做會給這些學生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使他們逐漸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老師更應該給予關心和幫助,因為只有這些學生的成績提高了,班級的整體成績才能有較大的提升。教師要做到真正關愛每一個學生,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yǎng)的靈魂,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一位教師曾經(jīng)說過:如果沒有愛,教育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結束了。(三)教師要努力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江澤民同志曾經(jīng)指出:“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最重要的是堅持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不竭動力。”
三、結論
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意識和靈感,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新課程改革提倡物理課堂教學要進行探究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無疑會在一些問題上對結果產(chǎn)生分歧,善于把握課堂的教師,會將這些分歧轉化成最有效的教學資源,因為在這種分歧下教會學生新的東西,會為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會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所以,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為題,老師應該好好加以利用。孔子曾說:“多聞闕疑,多聞缺始。”即主張廣聞質疑。正所謂疑是知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也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從這一點出發(f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組織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啟發(f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以“培養(yǎng)青少年‘不唯書、不唯上、只為真’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新品質”為目標,使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同時,教師在鼓勵和啟發(fā)學生質疑的同時,還應根據(jù)具體實際組織班上同學開展一些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此知識。教師通過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同學共享,共同交流和探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熱愛。同時形成豐富的物理思維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M]
[2]《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
[3]徐兆寶《初中新課程下物理教學課堂教學評價》
(作者身份證:53012519850903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