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參加“南京.北京小學數學項目合作教研活動”的親身體會,探討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相關經驗和心得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理念;思維模式
一、引言
4月24日,培育站組織我們參加了“南京.北京小學數學項目合作教研活動”,有幸聆聽了北京五位教師的課,受益匪淺,現將培訓感受與大家共勉。
北京的教學著重于學生學習路徑的探究。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對知識的表征方式三個主要方面構成對學生學習路徑的教學探究。
以第一節(jié)課為例,老師抓住了:1、測量時要用此種量的小單位測量,用1厘米、1分米等測量長度;測量面積時用到面積的小單位。2、體會測量面積時用小單位選擇怎樣的形狀(分別設計了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合適。3、用平方分米來測量感受大小。4、拿出橡皮,引出更小的面積單位。這樣的學習路徑為教學設計做了框架。教師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入手展開教學。
研究發(fā)現: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分析和研究以及認知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或路徑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教學重難點,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根據學生個體學習思維水平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歸納出不同的思維模式,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策略應該根據學生學習路徑中呈現出的行為表現及思維模式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學生不同的表征方式往往反映出學生對問題理解的不同水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并加強彼此之間的理解。
二、北京與南京的教學理念分析
北京的教學理念和南京的大同小異,雖然名詞不同,但理念是相通的。正如南京市教研室朱老師說的那樣:要從學生的視角去做,課堂上要給學生充足的交流空間與時間。讓學生的思維看得見。讓課堂在交流、辯論中泛發(fā)異彩。我們的教學要基于課標,高于教材,整體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后,有助于提高效率、促進進步、培養(yǎng)主動意識和探究能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高度關注,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
筆者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把學生的認知過程適時置于特定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實現情境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資源的生成合理統(tǒng)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編寫的要求?!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理解數學課程標準的這些要求,結合教材編寫特點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索新知,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獲得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動力和能力。
2、立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識基礎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主動、持久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最終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同時問題情境的內容、形式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而有所變化。對低年級兒童而言,顏色、聲音、動畫等有極大的吸引力,教師可運用故事、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側重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盡量讓他們因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3、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兒童喜歡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情緒狀態(tài)越好,學習效果就越佳。學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的提高。
4、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體現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服務的,也就是有利于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是,學生對學習才會產生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憑借一定的情境,有效的內化從客觀世界抽象出來的科學知識。因此,教學情境不僅僅是一個引子,更應該為教學的展開服務。
四、結語
誠然,以上只是本人一點教學實踐與感想,如何實現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預設與生成是我今后不斷實踐與反思的話題。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參考文獻
[1]侯紅霞.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幾點心得體會[J].考試周刊,2016(33):80-80.
[2]張智慧.淺析小學數學學習心得[J].東西南北:教育,2017(7):00239-00239.
(作者單位:南京市溧水區(qū)白馬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