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望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搖滾樂誕生至今,搖滾樂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路程。如今再次回望搖滾樂出現的歷史必然性與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得不說,在音樂歷史長河中難有哪種音樂能如搖滾樂這樣造成如此廣泛的世界影響。本文將圍繞搖滾樂成因與其獨創(chuàng)性,進一步探討在全球化影響下搖滾樂的文化價值。
[關鍵詞]搖滾樂;社會成因;獨創(chuàng)性;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J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9-0087-02
[收稿日期]2018-04-29
[作者簡介]杜凌飛(2001— ),男,北京人,美國欣斯代爾中區(qū)高中學校(Hinsdale Central High School)高中學生。(美國伊利諾伊 60521)
一、關于搖滾樂
搖滾樂,作為一種城市通俗音樂誕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由于這種音樂迎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成長起來的美國青少年對音樂的多元審美追求,因而在整個美國流行起來。不僅如此,搖滾樂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拿下”世界多地的流行音樂市場,占領了世界各地青少年的內心。
搖滾樂是一種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流行音樂“品種”,也是具有“白話”特征的一種社會性大眾音樂。這主要是由于搖滾樂吸收了多種黑人音樂,如藍調、布魯斯、拉格泰姆,吸收了白人鄉(xiāng)村音樂而形成?;蛟S正是由于搖滾樂建立在非洲、美洲、歐洲三個大陸上獨特的屬性,使其展示出無盡的生命力與原創(chuàng)力。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僅半個世紀的時間就已經令搖滾樂的發(fā)展壯大成為其他任一音樂品種難以匹敵的對手。搖滾樂不僅從黑人、白人音樂中獲取靈感,而且在迫切發(fā)展的過程中從一切它能夠窺探到的領域汲取各類資源,以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身。因而,在受眾上,搖滾樂“霸占”了青年一代的審美。搖滾樂不僅在不斷迎合年輕人的“口味”,而且成為專屬于青少年的一種特殊文化產物、特殊精神產物。世界范圍內青年人對搖滾樂的熱衷已經超出音樂本身的意義與價值,這種追捧早已經超越音樂本身,而具有更加廣泛的文化意義、社會意義。因而,搖滾樂成為了一種“搖滾樂現象”,凌駕于音樂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而鮮明凸顯。
二、搖滾樂出現的社會成因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搖滾樂出現之前,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是圍繞爵士樂,包括大型爵士樂隊演奏的搖擺樂、鄉(xiāng)村音樂、傳統(tǒng)流行歌曲展開的。面對千篇一律的大眾音樂,物質豐裕的青少年們想追求刺激、追求時尚、追求新鮮,追求具有時代特征的、個性化的“新音樂”。
首先,搖滾樂出現的重要成因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經濟蓬勃發(fā)展,社會物質條件的繁榮為搖滾樂的滋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為其發(fā)展過程中堅實有力的基礎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人口急劇增長,經濟迅猛發(fā)展,社會空前的繁榮為美國歷史上罕見之勢。面對如此穩(wěn)健的社會進步、優(yōu)良的家庭經濟收入,越來越多的家庭投入養(yǎng)育下一代的“嬰兒潮”進程中。據相關資料數據顯示,中產階級成為推動美國經濟發(fā)展的最大消費階層。他們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家庭消費支出,如電視機、汽車、房屋等剛性需求,以及一些提高生活品質的活動,如外出度假、提供子女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因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生的嬰兒恰逢五十年代步入青少年階段,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這些青少年有更加充裕的金錢可供支配,社會經濟的繁榮提供給這些青少年更加豐富的眼界,使他們可以自主地選擇娛樂方式、消費方式,以體現一種由經濟繁榮帶來的消費自由。因而,五十年代搖滾樂的出現正恰恰滿足了青少年們多樣的文娛要求。
其次,搖滾樂出現的重要成因之二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共同作用,這其中主要涉及唱片業(yè)、電臺、電視、電影等產業(yè)的完善與繁榮。大眾傳播媒介以其重要的宣傳話語權在搖滾樂繁榮的熱潮中推波助瀾,在這一過程中謀取商業(yè)利益,并且使青少年沉浸并陷入對搖滾樂的迷戀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唱片業(yè)領域憑借其多年混跡流行音樂潮流中的敏銳感知,成為推動搖滾樂生長蔓延的一大主力。二十年代,唱片業(yè)將許多美國南方的鄉(xiāng)村音樂推向全國。三四十年代,唱片業(yè)將爵士樂、流行音樂推向全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唱片工業(yè)繼續(xù)蓬勃發(fā)展,不僅在古典音樂唱片的制作與發(fā)行過程中獲得大量利潤,而且也積極推動流行音樂唱片的市場。其中,主要是在黑人圈中大力發(fā)售布魯斯、爵士樂、黑人靈歌類的唱片,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唱片公司賺得盆滿缽滿,迎來唱片業(yè)的春天。五十年代,唱片業(yè)業(yè)主們瞄準二戰(zhàn)后嬰兒潮的崛起、抓住青少年具有的反叛精神,通過分析研究消費群體的喜好與購買力,制定商業(yè)策略與推銷手段,對搖滾樂進行大批量生產銷售。同時,由于唱片轉速推進的技術革命影響,生產成本大大降低,錄音質量大幅提升,唱片銷售的價格銳減??萍嫉倪M步與唱片業(yè)敏銳的直覺共同使搖滾樂“生意興隆”,使青少年“上下求索”。
與此同時,電臺、電影、電視行業(yè)也借助搖滾樂繁榮自身。早在二三十年代,收音機由于成本較高而限制其發(fā)展,時至五十年代,收音機成本的大幅降低使民眾能夠承擔。由此開始,廣播電臺開始充當美國文化娛樂屆的主要聲音,許多電臺專門制作與搖滾樂相關的節(jié)目,大量播放搖滾樂,以此吸引眾多青少年成為電臺的忠實粉絲。由于受眾的增多,電臺的廣告業(yè)務也不斷激增,電臺由此而獲得利潤。五十年代,美國原本就興旺的電影電視業(yè)也借助搖滾音樂獲得新一輪的發(fā)展。許多搖滾歌手、歌星在電影中演出,甚至擔任重要角色。同時,許多電影電視片為引起青少年的興趣,專門以青少年為觀看對象,以其文化審美、精神追求制作出一些影片,或描述青少年對家庭的反叛,或描述青少年對社會倫理道德的蔑視??傊从硴u滾青年等現實題材的影片不斷推出,這必然引致影片中的許多搖滾歌曲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音樂。
三、搖滾樂的獨創(chuàng)性
搖滾樂的歌詞主要圍繞愛情主題展開,如此以便于更加吸引青年人的關注,并反映年輕人的心聲。搖滾樂在音樂處理部分較強調激蕩的節(jié)奏、震撼人心的音響效果,搖滾樂的演唱通常是近乎瘋狂的。面對這樣一種前所未見的大眾音樂形態(tài),青年人在其中感受著瘋狂、感受著震撼、感受著愛情。青年人著迷于這種音樂,傾倒在這種音樂之下,在這種音樂的陳述中呼應情感、發(fā)泄情感。這種表達著青年人思想、情感、認知世界的搖滾樂成為最時尚、最緊俏、最刺激、最被崇拜的一種音樂。因而,毫不夸張地說,搖滾樂不僅在迎合青少年的音樂欣賞口味,更是在主宰青年人的音樂審美觀,也主宰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搖滾歌手成為青年人爭相模仿的對象,青年人模仿這些歌手的裝束、語言,從而將搖滾歌手推升為青年人的精神偶像,推升為體現青年人自我價值的代言者。搖滾音樂、搖滾歌手成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兩類人群通過有形與無形的交流建立起一個世界范圍的龐大群體,不僅促使搖滾樂風靡全球,而且,使搖滾樂成為世界音樂歷史上影響最廣、聽眾最多的流行音樂。
四、搖滾樂的社會文化價值
搖滾樂能夠迅速蔓延是因為其具備的反抗精神瞬間喚起了青年人的共鳴。于是,搖滾樂以其獨有的姿態(tài)打破了國界、消除了文化隔膜、沖破了等級制度、鄙視著政治觀念的枷鎖。因而,搖滾樂在禁錮中獲得自由。搖滾樂強烈的感染力使聽眾們盡情放縱自我,手舞足蹈地詮釋自我。搖滾樂將流行音樂的娛樂性功能擴大,上升為一種社會性、商業(yè)性、大眾性,這種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對二十世紀的社會文化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影響蔓延至今。
搖滾樂已不僅是一種流行音樂的類型,它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的產物,并對社會和文化產生深刻影響。搖滾樂不僅隸屬于音樂界,更重要的是搖滾樂擴大至音樂界外,包含與之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與之相關的聽眾群體。其中,社會環(huán)境尤其對搖滾樂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這種社會環(huán)境包含經濟、政治、文化規(guī)則。同時,搖滾樂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還體現在搖滾樂表演者自身與聽眾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演出行為,而且還體現了參與者的整個生理結構、 心理結構、 知識結構和思維結構。搖滾樂手的多種行為方式,聽眾的多種行為方式體現了音樂與之關聯的所有活動,更進一步地反映出搖滾樂所存在的社會環(huán)境多方面的狀態(tài)。
因而,搖滾樂已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種被欣賞的音樂種類,而是一種文化活動,這種文化活動依賴經濟社會、圍繞政治語境。所以毫不夸張地說,搖滾樂已不再是一種音樂形式,而是一個集合體,集合演奏者、聽眾參與、關聯社會現象的一個集合體。這個集合體追求一種整體的活動方式,以形成一種音樂的社會文化活動。正如西方著名音樂學家阿多諾指出,社會語境,包括生產方式和接觸音樂方式,是決定音樂的重要性和觀眾反應的重要因素。因為,搖滾樂群體并不把音樂視為音樂,而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方式。
由此能夠得知,搖滾樂是一種不純粹的音樂形式,它本身集音樂現象、文化現象、商業(yè)現象、社會現象于一身。作為文化載體的搖滾樂,是歷史上任何一種音樂現象都不可比擬的一股席卷全球的社會文化浪潮。
[參 考 文 獻]
[1]劉小山.認識搖滾——搖滾樂系列研究之一(上篇)[J].交響,2000(12).
[2] 劉小山.認識搖滾——搖滾樂系列研究之一(下篇)[J].交響,2001(03).
[3] 鐘子林.搖滾樂的歷史與風格[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4] 洛 秦.搖滾樂的緣起及其社會文化價值[J].音樂研究,2003(09).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