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民族樂器音樂實踐中,經常存在實際演奏音高與理論律制數據不相符的現象。本文以二胡為研究對象,采用主觀評價的方法,將律學理論與音樂實踐在心理聽覺層面進行測量與分析,以期將律學理論與音樂實踐更好地結合。
[關鍵詞]律學理論;二胡;感知律制
[中圖分類號]J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1-0140-04
音律是樂音音高體系及樂音音高運動的審美數理規(guī)范。從古至今,律制的審美需求大致呈現了從單一性向綜合性發(fā)展的趨勢。五度相生律因解決單聲音樂的音階構成而較早出現并流傳于世;由于人們對復調與和聲的審美需求出現了純律;因自由轉調的需要催生出十二平均律[1]。
盡管律學理論對三種不同的律制有著嚴謹的數學計算,然而音樂實踐中并不存在這種嚴謹的音高關系。在文獻[2]中,作者通過對大量民族樂器定音音高及旋律音高測量發(fā)現,測試結果幾乎與理論律學音高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得思考的是理論律學與音樂實踐之間為何存在這種偏差?是否由于人們在聽辨音高時存在一定的寬容度而導致分辨不出不同律制之間差異的音分數?為此韓寶強老師曾經對同一性音準感及和聲性音準感進行測定[3]。為了更加準確地測定三律不同的音分差是否能被感知到,本文以二胡為研究對象,對常用音區(qū)八度內構成的不同和聲音程關系音準感進行主觀評價實驗。
一、不同和聲音程音準感實驗設計
為了避免演奏人員在演奏時帶來的音準偏差,實驗信號采用軟音源合成的方式。由于二胡理論上定律為五度相生律,因此按照五度相生律的音分數,在Adobe Audition音頻工作站中采用Kong Audio二胡音源制作D大調8種和聲音程信號,如表1所示。根據文獻[3],[4]中音程音準感的測定,要求被試對音程的協(xié)和感進行判定,以大二度為例說明如何進行不同和聲音程的音準感測定。設置五度相生律生成的大二度信號為原始信號,固定根音的音高不變,冠音以4個音分為步階改變音高形成比較信號。比較信號冠音與原始信號冠音構成的音高偏差分別為±4、±8、±12、±16、±20、±24、±28、±32、±36、±40。被試以原始信號為標準,依次聽辨比較信號,確定音程協(xié)和感發(fā)生變化時冠音音高提升的上限及衰減的下限,從而確定音準感寬容度范圍。
在實驗開始前對被試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包括性別、年齡、音樂特長及學習年限,以便考查被試音樂學習背景及律制偏好對結果的影響。律制偏好的檢測采用以三律的理論數據為依據,仍然采用Kong Audio二胡音源制作三種不同律制的二胡D大調音階(d1~d2)。被試對比聽辨不同律制的音階,挑選音準最好的一條,如果無法聽辨出差別,就標注無差別。
參與實驗的被試共30人,均為學習音樂相關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學習音樂的時間從1年到18年不等,男生13人,女生17人。為了避免響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所有實驗信號都經過響度校準。實驗信號通過監(jiān)聽耳機森海塞爾HD650進行重放,重放聲壓級控制在70dBA。實驗采用重復測試來進行被試信度檢驗,取兩次測試結果一致的數據進行分析。
二、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經過信度檢驗,實驗有效數據為28人,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表中第2行至第5行是根據被試的律制傾向性,按照不同組別顯示了測試結果。表中第6行和第7行是大音階三種律制理論音分差結果,方便與主觀感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從結果可以初步看出,所有被試對不同和聲音程的下限音準寬容度位于-23至-12音分數之間,上限位于+11至+21音分數之間。與理論結果對比發(fā)現,由于十二平均律與五度相生律存在的音分差全部位于音準感寬容度范圍內,因此兩種律制的理論音分差并不會為被試所察覺。而對于純律而言,大音階的小二度、小三度、大三度、大六度和大七度與五度相生律之間的音分差是可以被感知出來的,其他音程的差異不會被感知到。
1.被試律制傾向性對結果的影響
對于具有不同律制傾向性的被試結果通過SPSS軟件進行最小顯著性差異(LSD)分析,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從顯著性結果可以看出,無律制傾向性的被試結果與有傾向性的被試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音準感的寬容度更大。而具有不同律制傾向性被試組別之間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樂器學習年限對結果的影響
根據被試問卷調查的結果,將被試按照學習音樂年限的不同分成三個組別,分別是琴齡1~5年、琴齡5~10年、琴齡10年以上。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學習音樂年限在10年以上的被試結果與其他兩個組別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音準感寬容度更窄。
結 論
本文運用主觀評價的方法對二胡的感知律制進行測量與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專業(yè)被試對不同音程的音準寬容度下限位于-23至-12音分數之間,上限位于+11至+21音分數之間。與律學理論的數據對比發(fā)現,對于二胡這件樂器,被試無法察覺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的所有音程理論音分差,但是可以分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部分音程理論音分差。此外被試的音準寬容度,會受到律制傾向性及學習年限的影響。能夠分辨不同律制差異以及學習音樂年限在10年以上的被試,音準寬容度更低。
[參 考 文 獻]
[1]韓寶強.音的歷程[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38—40.
[2]陳 欣.律學計算與音樂實踐的關系及音高選樣測量的初步論證[J].黃鐘,2012(04):89—95.
[3]韓寶強.音樂家的音準感——與律學有關的聽覺心理研究[J].中國音樂學,1992(03):5—19,145.
[4]周世斌.十二平均律音程協(xié)和感實驗研究[J].中國音樂學,1992(04):47—53.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