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第三課《小池塘》時我班一名叫武永林的學生舉起了小手。我讓他站起來讀,他讀的很認真,但停頓時,總是使勁倒吸氣,讓人聽了他讀的很累,很不舒服。我不加思索得對他進行了評價說:“你這樣使勁抽氣,不累嗎?當時我隨口而評,沒有在意,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孩子的小手不再舉起。我感覺到是我不正確的評價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后來我找他談話,鼓勵他積極發(fā)言,幫他樹立信心。并指導他朗讀要領。孩子逐漸活躍起來。這就告訴我們:在注重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更要關注對學生參與活動情況的評價,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jīng)過半年多的教學實踐,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恰當評價學生的價值,積累了點滴經(jīng)驗。
一、評價的針對性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不可能對所有學生的表現(xiàn)都進行評價,應有針對性。譬如有的學生有進步,及時加以肯定;有的學生學習方法很成功,如:我們班的韓懿上課非常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fā)言,書寫端正整潔,他的學習方法很成功,在全班同學中推廣;有的學生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稱贊他很有想象力,善于動腦 。針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特點,也要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有關鍵性和有難度的問題,學生能正確的回答,教師就要給以鮮明的準確地評價,而且不能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評價,要從學習思維的深廣度,準確度、靈敏度以及語言表達的正確性、連貫性、完整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從而起到引導作用。
二、評價的感染力
評價的目的是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評價就必須具有對學生學習情緒的感染力。首先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以往“對”,“很好”這樣一成不變的贊嘆語,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今學生的口味,贊美之詞也應變化著隨機應用。另外,除了有聲語言之外,肢體語言加以評價,送一個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鼓掌等。在課堂教學中,我的評價常與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語言的回旋余地就大多了,可以更生動,更豐富。例如:在教學;第八課《小松樹和大松樹》這一課時,識記“愧”這個字時,有一個學生編了一個小字謎“我心里有鬼”還有十四課《鮮花和星星》中的“喜”十粒豆豆入口中。我及時的對他們評價你真是“編謎大王,。你真有想象力。如:第20課《螞蟻和蟈蟈》中“乘”學生說在數(shù)學書上見過這個字?!把b”“在服裝店、童裝店見過這個字。我對他們評價你真是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評價的啟發(fā)性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表達運用程度不一,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教師的評價決不能僅限于簡單的肯定與否定。很多評價應是啟發(fā)性的。如在學習,《烏鴉和狐貍》這一課時,學生在學習了烏鴉喝水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喝水?”學生回答:可以用吸管喝水、還可以用兩只翅膀抱住瓶子,把瓶子放歪了就喝著水了。又有一個學生說:“烏鴉拿一顆小石子把瓶子旁邊打一個洞, 把嘴伸進去不就喝著水了嗎?我對他們評價“你的方法真巧妙”“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四、評價的幽默性
幽默的語言能消除學生受挫后的難堪心理,融洽課堂氣氛。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語言比作是——衣服柔和劑,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緊張的奇效。在指導朗讀《司馬光》這課時,學生們分自然段開火車輪讀,輪到一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寫司馬光咂缸救人這段時,要求學生讀出司馬光遇事不慌,機智勇敢的語氣。而這位學生卻十分的緊張,讀得疙疙瘩瘩,甚至有丟字和添字現(xiàn)象。讓人聽了非常的揪心。我走到他的跟前,拍拍他的肩,笑著說:“孩子別太緊張,聰明的司馬光已經(jīng)想出好的辦法了,孩子很快就得救了,要像聰明的司馬光一樣遇事不慌,老師相信你比司馬光還機智還沉著,先把話說清楚,才能沉著的救人哪!這位學生聽后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信心十足的重睹了一遍,并且在讀的時候抓住了幾個重點詞語 。如:“搬起”“使勁砸”“得救了”。學生真正地進入了課文情境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在當時采用否定性評價,可能會打消他的積極性,而簡單的幾句幽默評價及讓他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同時也保持了他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五、評價的自主性
評價不光是老師單方面對學生作出評價,給予賞識激勵,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參與評價中學會發(fā)現(xiàn)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激勵與超越。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老師不可能逐個去評價每個學生的活動,但評價活動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自主參與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朗讀課文時,我經(jīng)常采用男女評價讀,同桌評價讀或小組評價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他們。他們不僅要評價,同時還養(yǎng)成了聚精會神傾聽的好習慣,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時我也參與朗讀,然后讓他們評價老師,學生評價時,除了建議老師什么地方該怎么讀外,也摸仿老師的語氣讀,收到了評價及朗讀的雙豐收。
總之,語文課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語文課堂綜合評價上,力求使學生喜歡評價,學會評價,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評價是教育活動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同時評價又是一門藝術。在評價時,要注意以正確觀念為評價準繩,以客觀事實為評價依據(jù),以激勵向上和全面發(fā)展為最終評價目標,讓學生感到評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