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比阿培南治療兒童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6年111月間人住我院的50例重癥CAP病兒為研究對象,給予比阿培南10 mg/kg每12 h靜脈滴注1次,治療時間為10~14 d。檢測并比較治療前后病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WBC)、血清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的變化,并進行臨床療效及細菌學療效評價;觀察比阿培南治療的不良反應。結(jié)果總有效率為92%,其中痊愈39例,顯效7例,進步3例,無效1例。病兒治療后WBC、CRP、PCT均明顯低于治療前(t=3.52~4.07,P<0.05);Pa02明顯高于治療前(t=4.19,P<0.05);血清ALT、AST、BUN、Cr水平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24例痰液病原體檢測陽性病兒的痰液細菌清除率為95.8%。所有病兒均未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結(jié)論
比阿培南治療重癥CAP病兒有良好的效果及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
比阿培南;肺炎;兒童;藥物療法;治療結(jié)果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細菌是兒童重癥CAP的常見病原,因此,抗生素選擇對此類疾病治療尤為重要。2016年1-11月,我院兒科應用比阿培南治療重癥CAP病兒50例,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人住我院兒科病房CAP病兒5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月~12歲,平均(5.83±1.42)歲;診斷符合《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訂)》重癥CAP診斷標準。人選標準:①腋溫≥38.5℃;②呼吸增快;③存在胸壁吸氣性凹陷;④可有兩肺干濕性噦音,喘鳴音癥狀少見;⑤臨床體征和胸部X線片呈肺實變征象,而不是肺不張征象;⑥可并存其他病原感染。排除標準:①明確診斷非細菌性肺炎病兒;②對試驗藥物過敏者;③納入本研究前應用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者;④肝腎功能異常者;⑤依從性差者。所有病兒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抗菌藥物選用比阿培南(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給藥劑量10 mg/kg,溶解于100 mL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輸注時間為30~60 min,每12 h注射1次(≤1.2 g/d),療程為10 d。根據(jù)病情需要常規(guī)給予吸氧、呼吸支持、化痰、糖皮質(zhì)激素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觀察:治療前后體溫、呼吸道癥狀、肺部聽診情況變化。②實驗室指標:治療前及治療第10天檢測病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動脈血氧飽和度(PaO2)、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③致病菌培養(yǎng):治療前及治療第10天行痰液細菌培養(yǎng)。④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兒皮疹、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瀉)、肝功能、腎功能、血尿、肌肉抽搐、精神神經(jīng)癥狀等不良反應。
1.4療效評價
1.4.1臨床療效評價
根據(jù)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效。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病原學檢查4項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zhuǎn),但上述4項中有一項未完全恢復正常;進步: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但不夠明顯;無效:用藥72 h后病情無明顯進步或有加重。有效率為痊愈率與顯效率之和。
1.4.2細菌學療效評價
僅評價痰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病例,療效分為5個等級。①清除:治療后來自原感染部位的標本未培養(yǎng)出原感染的致病菌;②部分清除:治療結(jié)束后,在原感染部位分離出的多種致病菌中有一種已被清除;③未清除:治療后來自原感染部位的標本中仍然培養(yǎng)出原感染的致病菌;④替換:在治療期間或治療結(jié)束后第1天分離到一種新的致病菌,但病兒無癥狀不需治療;⑤再感染:治療結(jié)束后第1天分離到一種新的致病菌,并出現(xiàn)感染癥狀和體征需給予治療。
1.5安全性評價
根據(jù)不良事件與藥物的因果關系,分為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可能無關、無關。
1.6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結(jié)果以x±s形式表示,數(shù)據(jù)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治療前后觀察指標變化
2.1.1體溫變化治療前高熱39例,中等發(fā)熱11例;治療后所有病兒體溫均在4 d內(nèi)逐漸降為正常,體溫降至正常平均時間為(2.4±1.5)d。
2.1.2癥狀及體征
治療前41例有呼吸困難表現(xiàn),呼吸頻率增快、鼻翼扇動、發(fā)紺、三凹征陽性,平均消失時間為(5.2±1.7)d;治療前35例雙肺可聞及濕噦音,治療后有32例消失。
2.1.3實驗室檢查指標治療前后血WBC、CRP、PCT、PaO2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52~4.19,P<0.05);而ALT、AST、BUN、Cr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1.4不良反應
50例比阿培南治療的重癥CAP病兒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治療過程中有1例出現(xiàn)皮疹,停藥后消失。
2.2療效
2.2.1細菌學療效本文50例病兒中24例痰液細菌培養(yǎng)找到病原體,病原體數(shù)量及種類見表2。治療后清除23例(95.8%),部分清除0例,未清除1例(4.2%),無替換及再感染病兒。痰液病原菌清除率為95.8%。
2.2.2臨床療效痊愈39例,顯效7例,進步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2%。無效1例病兒,加用抗真菌藥物氟康唑治療逐漸好轉(zhuǎn)。
2.2.3安全性評價50例病兒中1例發(fā)生皮疹,停藥后消失。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不良反應與藥物很可能有關。其余病兒均無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未見肝腎功能損害,無肌肉抽搐、精神神經(jīng)癥狀等不良反應。
3討論
據(jù)WHO 2016年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肺炎仍是全球1~59月年齡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導致2015年約105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亡。我國流行病學資料也顯示,重癥肺炎死亡居住院病兒死亡原因的首位;為兒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PICU)住院病兒首位原因,占PICU住院病人總數(shù)的45.3%,占PICU死亡病兒數(shù)的21.97%,特別是年齡小于3個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貧血、反復呼吸道感染、營養(yǎng)不良等高危因素的重癥肺炎病兒。
國內(nèi)多個地區(qū)三甲醫(yī)院研究結(jié)果顯示,兒童重癥CAP感染的病原體中,細菌占首位[。因此,在兒童重癥CAP的治療中,合理選擇抗生素至關重要。比阿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對各種J3內(nèi)酰胺酶高度穩(wěn)定,具有強大的殺菌能力,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厭氧菌均有強大的殺菌活性。本文給予比阿培南后10d復查痰培養(yǎng),除1例痰培養(yǎng)仍為鮑曼不動桿菌,其余23例均未見病原菌,清除率95.8%。表明比阿培南對多種細菌(包含耐藥菌)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本文病原體檢測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這與國內(nèi)多地區(qū)重癥CAP病原學調(diào)查結(jié)果相同,與成人重癥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特點亦相同,因此,比阿培南可作為臨床上治療重癥CAP的首選抗生素之一。目前,細菌耐藥是全世界面臨的嚴峻問題,在重癥病人中更加突出。本研究中檢出的24株病原體中11株(45.8%)為耐藥菌。產(chǎn)ESBLs肺炎克雷伯菌對普通青霉素、頭孢他啶、頭孢吡肟耐藥率高達50%以上;而對比阿培南高度敏感,耐藥率為0.86%。同樣,本研究中比阿培南對于痰液中產(chǎn)ESBLs肺炎克雷伯菌清除率達100%。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結(jié)果顯示其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率為50%~60%。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重癥CAP病兒應用比阿培南治療后痰培養(yǎng)銅綠假單胞菌轉(zhuǎn)陰,顯示比阿培南對該菌有效。本文研究中有1例鮑曼不動桿菌治療后未清除,這與該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耐藥率高有關。國內(nèi)多項細菌耐藥率調(diào)查顯示,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率為63.55%~71.96%,且呈上升趨勢,對于頭孢哌酮一舒巴坦敏感性高。
比阿培南治療重癥CAP主要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抽搐等,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少。本組病兒治療結(jié)束未觀察到與比阿培南有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僅有1例出現(xiàn)皮疹,停藥后皮疹消退。表明比阿培南治療重癥CAP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比阿培南治療重癥CAP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作為臨床上治療重癥CAP的首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