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班級活動通常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點狀呈現居多,活動與活動、今年和去年的活動、不同年級的活動之間缺少內在的關聯。班主任可通過對“四季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形成“一個季節(jié)多維度活動主題開發(fā)”“一個主題多個年級活動設計”“一個活動多門學科介入”的活動系列化設計思路及實踐。
【關鍵詞】班級活動;四季活動;策劃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55-0009-03
【作者簡介】袁文娟,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常州,213000)副主任,高級教師。
跟“四季”相關的學生活動,幾乎每所學校都會有,其中關于“春天”的活動做得相對多些。這樣的活動通常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點狀呈現居多,活動與活動、今年和去年的活動、不同年級的活動之間缺少內在的關聯。雖說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呈現出一定的豐富性,但更多的只是“面”的鋪陳,缺乏活動目標、組織方式以及評價激勵等的整體和長程策劃。所以,我們會看到“手抄報”制作成了每個季節(jié)不約而同的活動,而“秋天”則成為每個年級“樹葉貼畫”的內容。
基于對已有實踐的反思,近年來,我們把“四季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納入學校學生活動體系,并以此為線索,進一步梳理、重組和開發(fā)基于學生生命成長體驗的系列活動。我們的活動,一方面堅守兒童立場,降低重心,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參與并在活動中提升成長需要的可能;另一方面加強整體關聯,提升價值,以學生正在進行的生活為背景,有機整合學生的學科學習、校園傳統(tǒng)主題活動。通過研究,我們形成了“一個季節(jié)多維度活動主題開發(fā)”“一個主題多個年級活動設計”“一個活動多門學科介入”的活動系列化設計思路。
一、一個季節(jié)多維活動主題開發(fā)
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jié)都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而每一次季節(jié)的轉換都會帶給學生們不同的期待和生活體驗。我們以年度為單位,組織“探春”“嬉夏”“品秋”和“暖冬”四季系列活動,每一季的活動,又從多個維度進行活動主題與育人資源的開發(fā):
一是自然性資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通過組織學生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等方式,豐富學生對每一個季節(jié)的感知,了解“二十四節(jié)氣”對應時令、氣候、物候變化規(guī)律的神奇,在季節(jié)轉換的對比中發(fā)現、聚焦每一個季節(jié)的獨特,體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受生命成長的美麗,并在走進自然、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與之相融相吸的關系。
二是人文性資源的引入?!岸墓?jié)氣”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我們的“四季活動”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抓手,開發(fā)其內含的文化意蘊,組織并引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研學實踐,通過尋訪探究、收集資料、動手操作等活動,進行與之相關的民俗、歷史、藝術、人生價值等精髓的學習體驗,以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吸納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是成長性資源的轉化。把自然與人文資源轉化并關聯為學生生活與成長的資源,使我們的“四季活動”,不僅是“自然四季”“人文四季”,更是學生們的“成長四季”。一方面,圍繞季節(jié)的特點,我們組織開展生活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小課題研究的方式,自己想辦法解決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煩惱,增強主動適應自然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四季活動”的體驗與涵養(yǎng)中,逐步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與精神特質,轉化為自己的成長動力與素養(yǎng)提升的參照。
一個季節(jié)多維活動主題的開發(fā),能引領學生不斷地理解生活世界、生活意義,在對“四季”擁有個人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更豐富、更快樂、更健康的成長體驗,繼而形成人生智慧,讓生活與成長更加美好。
二、一個載體多個年級活動設計
秋天樹葉變幻的色彩讓人著迷,很多老師都會想到“落葉貼畫”,應該說這是教育敏感性的體現,但是在活動策劃中,還少了對學生年齡特點的關注。試想一下,每年都是簡單重復,我們的活動又怎能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參與熱情與創(chuàng)造力呢?所以,一個好的活動載體,還需要我們能做出好的系列活動,才能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成長需求。以“玩轉秋葉”為例,我們整體構建了各年級不同的活動:
一年級:帶著學生在校園、小區(qū)、公園撿拾落葉,回到班級,用繩將樹葉系在一起做成“落葉串”;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樹葉的顏色、形狀的豐富性,感受同一種植物不同季節(jié)“變色”的神奇。
二年級:創(chuàng)建小隊,每個小隊由隊長帶領,自行撿拾秋葉,自己設計、制作一個“落葉環(huán)”、一串“落葉風鈴”或者一幅“落葉貼畫”,要求作品中有每個小隊成員喜歡的落葉。
三年級:同桌合作,在一張白紙上創(chuàng)意并鏤空一個圖案,以校園秋葉為背景自行取景,定格后請同學或老師拍下畫面,完成一幅“創(chuàng)意攝影”。
四年級:以小隊為單位制作一套“落葉書簽”。同一顏色、同一形狀落葉、同樣的制作工藝(葉脈書簽);同一植物落葉,配不同顏色的裝飾(絲線、小棒、圖案);等等。
五年級:鼓勵學生獨立或自主組隊合作,制作或創(chuàng)作“落葉繪本”,當樹葉與繪畫巧妙結合,帶給學生的是全新的涂鴉體驗。
六年級:組織學生撿拾枯枝落葉,在教室做一棵“感恩樹”,每根枝條掛上姿態(tài)各異的落葉和寫上自己想要感恩的人、事的便簽,班級由此啟動感恩母校系列活動。
再如,小種植活動同樣也可以進行長程設計,至于種植什么植物、以怎樣的方式種植,一來可以聽聽學生的想法,二來需要關聯每個年級的班級建設重點與能力所及。而且,這樣的活動還積極促成了班級日常生活從崗位建設、文化建設等多方面實現新的發(fā)展:班級綠化及養(yǎng)護需要增設崗位;學生和大自然共同創(chuàng)造的藝術作品如美麗的落葉串、生動的貼畫、小盆栽等,可以用來裝點班級園地,作為班級文化建設水到渠成的物化成果。
三、一個活動多門學科介入
長期以來,班級活動與學生正在進行的學科學習彼此割裂,缺少有機關聯,這一方面加劇了班級活動的簡單說教現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學科本身蘊含的大量而豐富的育人資源不能充分凸顯其價值。為此,我們在“四季活動”策劃時,主動對接學生的學科學習,梳理學科學習內容與實踐活動,并有選擇地與相關學科一起進行“四季活動”的一體化設計。
學科介入,既可以借助學科學習資源,為“四季活動”提供“前移性”準備或“后續(xù)性”展示的相關知識、能力或方法支持,還可以把“四季活動”的主題直接作為學生學科學習的話題或內容,產生統(tǒng)分結合、相得益彰的效應。
例如,我們在策劃組織三年級“暖冬”活動時,圍繞“怎樣讓寒冷的冬天變得暖和起來”這一問題,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數學等多個學科就以不同方式介入其中:
體育課、大課間組織學生們花樣跳繩(踢毽)、創(chuàng)編課間冬令游戲、健身操,于是就有了“我們不怕冷”的妙招推介:踢起來,跳起來,迎著北風跑起來;
綜合實踐活動,探尋生活中的創(chuàng)造:柴火取暖—手爐(湯婆子)—熱水袋—油汀—暖風機—空調—中央空調,為勞動人民的智慧點贊;
語文課上,學生習作,道德與法治課分享《父母的疼愛》,感受嚴寒冬日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呵護,懂得“愛的傳遞”也會讓冬天變得暖和起來;
…………
于是,學生們也開啟了自己的“暖冬”行動:在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準備新年禮物時,適逢數學課學習了《軸對稱圖形》,所以“巧手小隊”的孩子們一邊制作窗花,讓數學智慧在手中流淌,一邊感受“對稱”的美,讓溫暖的情誼在活動中傳遞;“百靈鳥小隊”的隊員又是排練音樂課上學過的歌舞,又是自己創(chuàng)編小品,忙得不亦樂乎……
多門學科的介入,不僅豐富了“暖冬”活動的內容與表現形式,還促進了學生與周圍環(huán)境,學生與教師、家長和社會人士之間、個體與團隊之間新的多維、多向、多層的互動,學生們在綜合融通的學習環(huán)境中實踐體驗,感受到了學以致用的樂趣,提升對美的感知、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整體綜合、豐富多彩的“四季活動”讓師生的生命發(fā)展和大自然之間建立起了真實的、不同層次的、不同側面的關聯性,增添了教育與自然相融共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力,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活動育人”內在而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