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平
摘 要:小學數學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課堂教學是教與學有機協調的系統(tǒng)。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于教學目標而言,都只是手段而已任何手段的運用都必須服務于目的,堅持有效性原則。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我們在著手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時,必須從歷史的、辯證的角度,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處理好以下的關系。
一、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課堂教學是教與學有機協調的系統(tǒng)。重教輕學,課堂教學中缺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學輕教,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忽視或輕視教師的主導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學質量。上課只是一味地灌輸和注入固然不妥,但我們必須承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任然起主導作用,只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方式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單純地從知識的傳授者、組織管理者轉向了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意味著教師的責任的減輕和教師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這兩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離開了教師精當的講述、巧妙地點撥和漸入佳境的引導,離開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又怎么能上出好課呢?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tǒng)一,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教師怎樣教,而且要考慮到學生怎樣學,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fā),能順著學生的思路來設計教學過程,不回避問題,隨時根據學生學的情況調整教學,加強提問的啟發(fā)性,力求服務與指導相結合。
二、學會數學思考,處理好基礎與發(fā)展的關系
學生在課堂上除了接受知識,還帶著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課堂,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在課堂上,他們除了與教師交往以外,還有與同伴之間的相互交往,因此,學生的課堂學習遠不只是學習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學會數學思考,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學習審美情操,發(fā)展個性等。他們是把整個生命投入課堂的,這就要求教師能立足于生命的高度來看待課堂教學,要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群體工作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的培養(yǎng)也作為教學目標,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處理好基礎與發(fā)展的關系,著眼于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但這并不是說可以削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要求把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能力、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具體知識的教學結合起來,數學能力與數學知識、技能密切相關,一個數學知識貧乏的人不可能表現出良好的數學能力。因此,我們說數學知識和技能是數學能力的基礎。
三、處理好手段與目的的關系
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對于教學目標而言,都只是手段而已。任何手段的運用都必須服務于目的,堅持有效性原則。如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和計算機等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它能集圖、聲、色、文于一體,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大課堂教學密度等,但這里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教學手段畢竟是為完成教學目的服務的,它受到學校的電教設備、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學內容等因素的制約。況且,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并不代表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相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并不意味著現代化的教學思想。二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絕不排斥其他教具、學具的使用;相反,各種教學手段的密切配合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處理好手段與目的的關系,注重實效。
四、處理好尊重教材與靈活應用教材的關系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并不是等值對應。因為教學內容來自于師生對課程內容與教材內容及教學實際的綜合加工,不僅包括教材內容,而且還包括了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活動的全部,教材內容只不過是教學內容的重要成分。況且,教材本身還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教材寫的一課時、兩課時是為了方便教師教學,只是一種參考,不是圣神不可侵犯的。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重新處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教案,教師在設計具體的一節(jié)課時,實際上就從事著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五、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結論與過程的關系是教學過程面對的一對十分重要的關系。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必要程序。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統(tǒng)一性的正確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重過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更多的結果,而不是不要結果。所以,必須重結果又重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強調過程,強調學生在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必要的體驗,并不是不要結果。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相對于課程教材改革來說,課堂教學改革顯得更為迫切又艱辛。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而每一位教師觀念在轉變,知識的更新,并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之中,使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實質的變化,還需要有一個長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