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鳳鵬 何求
摘 要: 為了促進護生護理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實現(xiàn)實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本研究將本校2016級265名護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綜合實訓方式開展強化訓練,對照常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結果兩組護生在技能操作、理論應用、人文關懷方面實驗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1)。綜合實訓能提高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是一種可取的教學組織方式。
關鍵詞: 綜合實訓 操作技能 強化訓練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是護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基礎護理學”是應用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治療、康復的需要的一門課程,是護理專業(yè)的主干課程?!盎A護理學”理論課與實驗課比例約為1:1,常在第二、第三學期開設,課程教學歷時較長。護生在學完本課程后,還有半年時間才進入臨床實習,往往在實習前對已經(jīng)學過的操作技術已遺忘或不熟練。為了讓護生盡快適應臨床實習,提高護理操作技術水平,我校在護生臨近實習前進行了護理技能強化訓練,在強化訓練中嘗試應用綜合實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6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級共265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8歲—21歲,均為參加高考后入學的護生,1班132名護生,其中男生12名,女生120名,作為實驗組。2班133名護生,其中男生10名,女生123名,作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平時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編寫綜合實訓案例,確定實訓項目。
對照組護生按照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法,先由帶教老師示范操作,再由護生模仿練習,因這些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生已經(jīng)學習過的,所以在強化訓練時,會在一次實訓課(120分鐘)中依次安排多個護理技術的練習。實驗組的實訓方法如下:先由教研室老師集體備課,根據(jù)基礎護理技術之間的相關性和臨床真實病例,對病例進行討論、修改后,確定綜合實訓案例。如在藥物治療技術中,將吸入給藥法、藥物過敏試驗法、靜脈輸液法有機聯(lián)系起來,我們設計了以下案例:患者,女,38歲,以“發(fā)熱、咳嗽、咳痰4天”入院。入院前4天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未進行治療,門診以“大葉性肺炎”收住院。既往史、家族史和個人生活史等無特殊。入院時精神差,嗜睡,T39.5℃,P108次/分,R27次/分,BP130/80mmHg,咳嗽、咳鐵銹色痰。查體:咽部充血,胸廓對稱,叩診右肺清音,左肺濁音,雙肺呼吸音粗,兩肺底可聞及散在性濕啰音,心、腹無異常。胸片示:左肺大片致密影,考慮大葉性肺炎。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WBC 16.1*109 /L,N 85%。診斷為“大葉性肺炎(左肺上葉)”。醫(yī)囑:乙醇擦浴。布地奈德混懸液1mg+0.9%氯化鈉溶液2ml,氧氣霧化吸入,每次10分鐘。青霉素160萬U+0.9%氯化鈉溶液100ml ivgtt。氨溴索15mg加入5%葡萄糖100ml ivgtt。通過此病例中將常用的給藥方法如皮試、吸入療法、靜脈給藥法,酒精擦浴有機聯(lián)系起來。我們還開設了“入院患者的護理”,“破傷風患者傷口換藥”,“危重患者搶救”共四個綜合實訓項目。
1.2.2設計教學過程。
在綜合實訓課前一周,由帶教老師將綜合實訓案例發(fā)給護生,護生利用課余時間分析案例,進行小組討論,按角色分派任務,復習基礎護理技術操作程序和相關知識,并自行演練。帶教老師隨時與護生保持聯(lián)系,提出建議,作必要的指導,督促護生練習。在綜合實訓課時,護生按照角色任務完成護理任務,表演結束后老師給予點評。
1.3評價。
1.3.1護理技能評價。
在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前,教師與護生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操作考核,將編制的基礎護理技術病例制作成標簽,在考試前護生隨機抽取其中一項,根據(jù)病例完成護理操作,我們針對每一項護理技術制作了詳細的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包括操作前準備、操作流程、終末質(zhì)量、回答問題四項。60分為及格,及格者方可進入臨床實習,不及格者,護生需重新培訓至考核合格后才可進入醫(yī)院實習。
1.3.2問卷調(diào)查。
強化訓練結束后,自制問卷調(diào)查實驗組護生,了解實驗組護生對綜合實訓的評價,問卷采取無記名的方式,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132份,收回132份,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行t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生基礎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兩組護生在技能操作、理論應用、人文關懷方面比較p<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實驗組護生對綜合實訓教學效果評價,見表2。
3.討論
3.1培養(yǎng)護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護士的任務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減輕疾病痛苦,在此過程中,不是單靠某一位醫(yī)務人員個人的勞動能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醫(yī)務人員間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護理工作是一項具有很強合作精神的工作,護士之間、護士與其他醫(yī)務工作者之間需要密切配合,方可為患者解除病痛。在綜合實訓中,護生以小組為團隊,對病例進行討論,確定各自的角色任務,在排練過程中共同學習,取長補短,一起完成對患者的護理。這種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護生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本研究結果顯示:98%的護生認為綜合實訓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
3.2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患者,并且每個患者的病情又是復雜多變的,護士必須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jù)所收集的資料分析問題,找出最佳的方案解決問題。綜合實訓模擬臨床病例,護生需綜合分析,找出病例中有意義的資料,判斷患者的問題,做出決策,幫助患者解除問題,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縮短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
在傳統(tǒng)基礎護理技術實訓課中,護生通常模仿帶教老師的操作,機械地記憶操作流程,并沒有理解和領悟操作過程及知識,護生在校學習時感覺各項基礎護理技術已經(jīng)掌握,但一進入到臨床實習,面對患者復雜的病情、繁忙的醫(yī)院環(huán)境,往往無所適從,較長時間處于見習狀態(tài)。綜合實訓以臨床典型案例為基礎,將各項基礎護理技術有機串聯(lián)起來,貼合臨床實際,縮短了護生從學校走向醫(yī)院的適應階段,縮短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
3.4對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合實訓雖由護生自行排練,完成表演,但在整個過程中,帶教老師需密切與護生聯(lián)系,及時解決護生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啟發(fā),并監(jiān)督護生的練習,這要求帶教老師具有全面的專業(yè)知識,并能及時掌握臨床護理新動態(tài)。我校要求帶教老師在暑假期間進入臨床工作一個月,以提高護理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總之,在護生進入實習前采用綜合實訓的方式進行強化訓練,改變了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使護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犹剿鳎囵B(yǎng)了護生的合作意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實驗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航,黃莉,譚穎,劉權.高仿真模擬綜合實驗教學在基礎護量技能強化訓練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6(11):1575-1577.
[2]謝曉芳.在護理學專業(yè)臨床課程改革中開展綜合性實訓的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22):114-116.
[3]郜慧英,高潔.基礎護理綜合實訓在護生實習前的應用[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13,25:85.
[4]康萍.對護理技術強化訓練教學過程的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7(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