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揚清
我國已經(jīng)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面臨新形勢,新聞宣傳應當適應改革開放新時期新任務,堅持正面宣傳,弘揚正能量。
什么是正面宣傳、正能量?凡是有利于團結人民群眾凝心聚力,深入進行改革開放,維護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鼓舞士氣的新聞報道即是正面宣傳、正能量。凡是有利于鼓勁的內容皆屬于正面宣傳、正能量;凡是不利于鼓勁的內容都屬于負面宣傳、負能量。
為什么要堅持正面宣傳、弘揚正能量呢?因為我們黨的新聞媒體是具有鮮明的黨性的,是要為黨的事業(yè)服務,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為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堅持正面宣傳、弘揚正能量是黨的事業(yè)與中心工作及人民利益的政治需要,是凝聚人心向前看、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堅持正面宣傳,弘揚正能量,是新聞媒體的中心任務和基本原則。
新聞媒體堅持正面宣傳、弘揚正能量,就必須要識大體、顧大局。何為大局?就是要圍繞全黨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不受干擾、不偏離大方向,心無旁騖,專心致志促發(fā)展,全心全意服從于、不遺余力服務于全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這就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目標任務來思考部署宣傳題目、落實宣傳內容,既不缺位,更不要錯位,而要有所作為。要用新理念指導宣傳,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掌控報道方向,要以中央統(tǒng)一的口徑解讀政策、分析形勢,滿腔熱情的宣傳改革和建設的成就,向人民群眾全方位、生動形象地展示光明的前景和未來的期許。
堅持正面宣傳、弘揚正能量,需要掌控好“三度”:即把握宣傳的尺度、創(chuàng)新報道的角度、挖掘報道的深度。還要處理好“三該”:即該說的說到位,該熱的炒起來,該冷的涼下去。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與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選擇受眾容易接受的手法,運用事實、典型、數(shù)據(jù)說話,用群眾自身說話,將新聞寫實、寫活、寫生動、見人見事見精神,努力強化感染力、震撼力、吸引力、說服力及鼓動力。
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團結、穩(wěn)定、鼓勁”的正面宣傳、正能量的宣傳效果,就要善于設置議題,選擇報道角度,變通方式方法,對于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事件想方設法將其轉換成正面宣傳的報道。怎樣變換角度?怎樣變通方式方法?《農(nóng)民日報》在處理種子糾紛事件的報道上就采取了變換角度、變換方式的作法,將可能激化的矛盾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他們堅持抱著解決問題的初心,做到“三化”矛盾:即不激化、搞轉化、去融化。不久前在育種界發(fā)生盜用親本材料的事件,對這類問題被盜用者認為應當予以追究,盜用者認為多年來盜用育種材料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屢見不鮮了,雙方爭執(zhí)不下。對此該報沒有按常規(guī)處理,未進行曝光,因為這種現(xiàn)象比較普遍,不是個別的案例,所以為了徹底解決問題,他們經(jīng)過市場調查,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是對法律理解不清,盜用者認為不至于違法,被盜用者也不知道怎么樣去依法維權。該報將負面問題做了正面報道:邀請了中央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丁峰律師在《農(nóng)民日報》上發(fā)表了《盜用親本材料如何界定違法行為》的文章。既提示了親本所有者依法維權,又警告了盜用者將視情節(jié)會受到行政或法律的處罰,此報道在業(yè)界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收到了積極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