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琳,李大鵬,李松濤
庫存血液隨保存時間延長,其中的電解質和酸 堿平衡會發(fā)生改變,庫存血液輸注后可能發(fā)生受血者血K+升高等反應,大量輸血可導致電解質紊亂等,減少外界因素對庫存血液質量影響成為現(xiàn)階段臨床及輸血醫(y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1-3]。
筆者在經(jīng)典血液保存液Ⅲ中按比例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并以血液保存液Ⅲ為對照,通過監(jiān)測采集血液儲存過程中K+含量及pH值指標變化,探討不同血液保存液對庫存血液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無償獻血人員10名,均為男性,年齡不限。
1.2 儀器與試劑 測定K+含量儀器包括ST360全自動酶標儀(上??迫A,檢測波長450 nm)、5810R臺式冷凍高速離心機(德國Eppendorf公司)等。測定pH值使用Delta320型酸度計 (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K+測定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血液保存液配制 根據(jù)丙氨酰谷氨酰胺(四川科倫,50 ml∶10 g)使用時其在與載體溶液混合液中最大濃度不能超過3.5%的要求,其稀釋液(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與血液保存液Ⅲ按1.8∶1比例混合均勻配成實驗組血液保存液。選取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中血液保存液Ⅲ(四川南格爾公司,生產(chǎn)批號150123,國藥準字H20045509)為對照組血液保存液。
1.4 實驗方案 選取無菌試管20只均分為實驗組A和對照組B。根據(jù)測定pH值Delta320型酸度計探頭要求及K+檢測取樣量,2組試管中均應加入全血3ml。按照血液保存液Ⅲ56 ml采集全血400 ml要求,B組1~10管均分別加入血液保存液Ⅲ0.42 ml,A組1~10管均分別相應加入實驗組血液保存液1.176 ml。
采集10名獻血者未抗凝靜脈血,分別對應加入A、B 2組1~10試管中各3 ml,充分搖勻后放置4~6℃冰箱保存。根據(jù)K+和pH檢測取樣對標本無菌、標本量等影響,結合ACD、CPD保存液采血21 d、35 d保存期等因素,樣本檢測時間為血液采集后10 d、21 d、35 d。
1.5 指標測定 K+含量測定采用微板法,嚴格按試劑盒操作說明書要求進行實驗操作,450 nm波長測各孔吸光度A。Delta320型酸度計測定pH值嚴格按照說明書。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檢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選擇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血后 10 d、21 d、35 d 分別檢測 A、B 兩組血液 K+含量,10 d、35 d分別檢測 A、B 兩組 pH 值,數(shù)據(jù) 按 檢 測 時 間 分 組 為 T1、T2、T3, 共 AT1、AT2、AT3、BT1、BT2、BT3六組。
2.1 K+含量測定 K+含量檢測各組基本統(tǒng)計量見表1,由相同檢測時間同樣本A、B兩組檢測值取得配對樣本數(shù)據(jù),配對T檢驗結果見表2,其中AT1、BT1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組K+含量檢測值
表2 配對T檢驗結果
實驗數(shù)據(jù)資料為重復測量資料(時間和組別因素),對數(shù)據(jù)進行球型檢驗,取得ε校正系數(shù)進行數(shù)據(jù)校正,檢驗結果見表3;對重復效應和交互效應進行方差分析(F檢驗),結果見表4,表明各檢測時間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檢測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時間與組別因素間存在顯著交互作用(P<0.001)。LSD法進行各檢測時間之間多重比較,結果見表5,表明K+含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α=0.05置信水平下,各檢測時間之間K+含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第10天檢測K+含量A、B兩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A組顯著低于B組,其余時間K+含量差異不顯著。
2.2 pH值測定 pH測定數(shù)據(jù)按時間分為T1、T3兩組,各組基本統(tǒng)計量見表6,對時間及組別因素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檢驗結果F=1.286,P=0.294;對時間及組別因素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見表4,結合表6分析,表明檢測時間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1060.585,P<0.001),10 d 測定 pH 值顯著高于35 d;檢測組間pH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0.249,P<0.001),A 組顯著低于 B 組。 在 α=0.05置信水平下,檢測時間之間pH值具有顯著性差異,檢測組間pH值存在顯著性差異。時間因素與組別因素之間無交互作用。
表3 K+球型檢驗結果
表4 K+和pH值方差分析結果
表5 不同檢測時間之間LSD多重比較結果
表6 各組pH值
血液儲存時間延長可使血液紅細胞內Na+含量升高和K+離子含量降低,導致細胞變形能力減低及滲透脆性增加,在保存期延長致紅細胞生存條件變化及代謝廢物產(chǎn)生、部分保存紅細胞壽命縮短及損傷增加等因素影響下發(fā)生紅細胞破裂溶血[4-6]。
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血液中可迅速分解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Glutamine,Gln),Gln作為體內天然存在的非必需氨基酸,在機體營養(yǎng)代謝、免疫保護、炎癥調節(jié)及機體免疫機能增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8],可提高血漿中谷胱甘肽水平及機體抗氧化水平,減少和對抗自由基對機體組織器官的損傷,并可短時間對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產(chǎn)生顯著性影響[9,10]。
此次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保存期內實驗組血液保存液采集血液對儲存紅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可短時間維持及改善紅細胞內外環(huán)境,調整細胞內、外K+和Na+平衡,增加紅細胞膜流動性及對機械壓抗性[9];pH值測定中各檢測時間之間pH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集后10 d檢測pH值顯著高于35 d時測量值,表明保存期內因儲存紅細胞生存條件變化及酸性代謝產(chǎn)物產(chǎn)生,使pH值逐步降低,而檢測組間pH值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試驗組血液保存液采集血液對儲存血液酸堿平衡產(chǎn)生顯著影響,可減少和對抗自由基損傷,改善紅細胞生存條件及代謝環(huán)境。
綜上所述,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血液保存液對儲存血液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具有顯著性影響,可改善紅細胞生存條件及代謝環(huán)境,提高儲存血液質量及輸注效果,具有提高受血者輸注后免疫功能和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危重病患者感染率等作用。
[1]李明輝,林榮路.血液不同時間及溫度保存對紅細胞功能的影響[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9):7229-7230.
[2]袁志軍.大量輸血前后血清鉀的變化和輸血后高鉀血癥發(fā)生的影響因素[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15):79-80.
[3]馮雙利,卓海龍,陳民才,等.影響庫存血運氧能力的指標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1,13(1):1-4.
[4]劉海波.游離血紅蛋白指標在懸浮紅細胞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1):2639,2667.
[5]張馳,張洪為,李代渝.庫血紅細胞變形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5):13-14.
[6]王九兵,王永維.紅細胞懸液輻照前后在不同貯存期游離血紅蛋白含量的比較[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4):1756-1758.
[7]陳小賀,孟文格,劉永存,等.丙胺酰谷氨酰胺對外科危重癥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J]. 中國藥業(yè),2013,22(10):53-54.
[8]曹建偉,耿明飛,朱東山,等.谷氨酰胺聯(lián)合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對食管癌患者術后體液免疫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3):31-33.
[9]郭永軍,孔媛媛,關永東,等.外源性補充谷氨酰胺對危重病患者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1):49,97.
[10]李大鵬,李震,王剛,等.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血液保存液對儲存血液紅細胞膜的影響[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17(1):49-51.
[2017-09-22 收稿,2017-10-20 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