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李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七醫(yī)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病情大多較為嚴重,生命體征缺乏穩(wěn)定性,同時還會伴隨嚴重低氧血癥的發(fā)生。因此,予以科學有效的機械通氣方式支持,對于患者搶救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急救條件受限,所以通常予以簡易呼吸氣囊完成通氣支持,但該方式的受使用人員操作技能影響較大[1]。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發(fā)展水平的提高,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將便攜式呼吸機應用于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中,收效顯著。鑒于此,本文特此展開探析。
擇選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危重癥患者7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n=38)和對照組(n=38)。對照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25~49歲,平均(37.47±1.21)歲;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24~50歲,平均(37.51±1.19)歲。在基本資料的比對上,兩組均借助SPSS軟件完成,差異無明顯性(P>0.05),實驗可行。
對照組氣管插管后給予簡易人工氣囊輔助呼吸,操作如下:連接人工氣囊和氣管套管,呼吸頻率控制在16~20次/min,氧氣濃度控制在1~6L/min,按壓次數(shù)控制在20次/min,在保持患者呼吸通暢的同時,對其病情變化情況密切觀察[2]。
觀察組氣管插管后給予便攜式呼吸機輔助呼吸,操作如下:①備品準備:對便攜呼吸機的狀態(tài)進行檢查,擇選狀態(tài)良好的呼吸機進行備用。并依照相關的說明,將呼吸器和呼吸機的各管道正確連接。②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正確的設置參數(shù),通氣模式選擇為(A/C、SIMV)。對于首次使用呼吸機的患者而言,其使用的主要目的為對患者的低氧血癥進行改善,因此,在模式的選擇上應為純氧模式,然后,再以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為依據,對氧濃度進行適當?shù)恼{整,在變化多端的呼吸狀態(tài)下,借助于手動控制的方式對患者的呼吸進行協(xié)助[3]。
對兩組治療效果、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其呼吸頻率指標進行評價分析和比對。
治療效果評判依據:顯效:首次通氣和治療3min后,∣SaO2∣>15;有效:5≥∣SaO2∣≤15;無效:∣SaO2∣<5。治療有效率=(1-無效例數(shù)/n)×100%。
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的輔助下完成組間數(shù)據對比分析,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的表述方式分別為“%”、“±s”,檢驗方法分別為χ2檢驗和t檢驗,且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的條件。
觀察組在治療效果指標上,相比較對照組而言,改善明顯,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shù)據資料如表1記載所示。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對(n=38,n/%)
表2. 兩組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其呼吸頻率指標比對(n=38,±s)
表2. 兩組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其呼吸頻率指標比對(n=38,±s)
組別 心率(次/min) 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次/min)觀察組 92.27±9.79 93.42±3.34 19.42±5.09對照組 120.35±8.77 80.40±8.54 27.84±5.64 t14.784 9.822 7.663 P0.001 0.001 0.001
觀察組在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其呼吸頻率指標上,相比較對照組而言,改善明顯,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shù)據資料如表2記載所示。
在醫(yī)院的眾多科室構成中,急診科是尤為特殊的一個,急診科存在的價值和目的在于為患者的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以此促進患者治療成功率的提升。在以往的機械通氣支持過程中,會予以患者簡易呼吸器進行,這主要是因為該方式具有操作簡便的特點,但是,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完全人工操作的方式,會使得其應用效果受使用人員操作技能的影響較大。近年來,醫(yī)學發(fā)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便攜式呼吸機應運而生,并被廣泛的應用于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便攜式呼吸機具有方便攜帶、耗氣量小、參數(shù)準確等多種優(yōu)點,并且可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中使用。除此之外,從呼吸道建立至首次通氣時間僅僅耗時2min,并且在通氣模式的選擇上,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4]。因此,將其應用于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收效顯著,且受到了眾多的醫(y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并被廣泛的于臨床治療中應用。
在筆者的此次試驗探究中,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分析實驗研究所得數(shù)據結果后可知,觀察組在治療效果、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其呼吸頻率指標上,相比較對照組而言,改善明顯,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這一試驗研究所得數(shù)據結果充分表明,針對急診科危重癥患者,將便攜式呼吸機于其臨床治療中應用,可有效的促進治療效果和血氧飽和度的提升,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現(xiàn)狀,因此,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1] 羅朝漢,王海林,次珍.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7,23(6):65-66.
[2] 杜亞慶.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的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5):127-128.
[3] 周建新.論便攜式呼吸機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33):133-135.
[4] 蔣寒勇.便攜式呼吸機對急診科危重病人作用機制的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1):5978-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