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群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124例。納入標準: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冠脈多排CT確診為心肌缺血;治療前心功能為Ⅱ~Ⅳ級;患方簽署知情同意書[4]。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重大急性心血管疾病者;對相關藥物過敏者;中途失訪者。按照用藥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采取曲美他嗪療法)61例和試驗組(曲美他嗪+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63例。本研究已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鹽酸曲美他嗪片(生產(chǎn)廠家:施維雅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5465;批號:150829、160714)口服,20 mg/次,3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商品名:新活素;生產(chǎn)廠家: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50033;批號:20150924C、20161018A),首次按體重1.5 μg/kg靜脈注射,之后以0.007 5 μg/(kg·min)泵入,最大劑量為0.01μg/(kg·min),持續(xù)泵入 48 h,每療程給予治療1次。兩組均以2個月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氧化應激指標:于治療前和治療2、6個月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提取上清后,以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熒光探針法測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xygen Dismutase,SOD)、以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總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熒光測定法測定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2)炎癥指標:于治療前和治療2、6個月后,提取患者靜脈血3 mL的樣本,經(jīng)離心處理后,提取上清,利用VonClauss法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g),利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 高 敏 C 反 應 蛋 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 末 端B型利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
1.4 療效判定標準 在治療6個月后,按照心功能恢復情況對療效進行評價[5]。顯效:心功能改善超過2級;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心功能無改變或惡化。總有效=顯效+好轉。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4.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54~71歲,平均(63.58±3.26)歲;試驗組男39例,女24例;年齡52~76歲,平均(64.95±4.1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前后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6個月后,兩組MDA、ROS、T-AO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GSH-Px、SOD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MDA、ROS、T-AO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GSH-Px、SOD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MDA nmol/mL治療前 治療2個月后 治療6個月后 F值 P值試驗組(n=63) 8.38±1.27 6.23±1.09 3.16±0.84 15.158 0.000對照組(n=61) 8.19±1.38 7.76±2.05 5.21±1.23 12.735 0.000 t值 0.798 5.165 10.804 P值 0.426 0.000 0.000組別
表1(續(xù))
表1(續(xù))
表1(續(xù))
表1(續(xù))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炎癥指標表達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6個月后,兩組NT-proBNP、IL-6、Fg、MCP-1、hs-CRP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s)
Fg g/L治療前 治療2個月后 治療6個月后 F值 P值試驗組(n=63) 7.23±0.64 4.05±0.52 3.24±0.49 16.245 0.000對照組(n=61) 7.19±0.72 5.46±0.54 3.85±0.67 11.310 0.000 t值 0.327 14.812 5.772 P值 0.744 0.000 0.000組別
表2(續(xù))
表2(續(xù))
表2(續(xù))
表2(續(xù))
2.4 兩組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65%,高于對照組的81.9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3.979,P=0.046),見表 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臟血液灌注減少,造成心肌氧的需求量上升,導致心肌能量代謝、功能和結構產(chǎn)生病變,繼而會對心臟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破壞。當患者長期處于心肌缺血狀態(tài)時,血管內徑縮小,血流量降低,血管張力減弱,冠狀動脈的有氧代謝途徑產(chǎn)生異常,繼而誘發(fā)炎癥反應[6-7]。曲美他嗪為一類抗缺血劑,口服后具有抵抗心絞痛和抗缺血雙重作用,促進心肌細胞的有氧代謝,對心臟有一定保護作用。而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為一類循環(huán)多肽激素,可擴張血管,對血循環(huán)壓力有良好保護效果[8-10]。
炎癥介質在心肌缺血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中有重要意義,F(xiàn)g為一類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其在參與凝血過程中會受到凝血酶切除影響,分解成血纖肽A和B,形成表現(xiàn)為單體蛋白質的凝血因子。MCP-1是一種對心肌有核心調控能力的炎癥反應因子,其不僅能夠直接造成血管壁損傷,還具有促使C反應蛋白生成的效果,可造成平滑肌細胞增殖,誘導單核細胞浸潤,血小板聚集,對動脈粥樣硬化產(chǎn)生一定作用,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甚至破裂,以至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IL-6是一種淋巴因子,在多種疾病的病理反應中均具有增強自然殺傷細胞裂解的能力,當心肌缺血缺氧時,IL-6表現(xiàn)為過量釋放。NT-proBNP是由心肌細胞合成的,又稱B型氨基端利鈉肽原[11-13]。hs-CRP為非特異性標志物,參與全身性炎癥反應,對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預測價值[14]。而氧化應激失衡也關系到心肌缺血的病情,MDA為膜脂過氧化產(chǎn)物,能夠對心肌受損程度做出一定評估。ROS為含氧活性分子,主要是從氧代謝中生成的,但其過度表達時,會誘發(fā)心肌損傷[15]。SOD是具有活性氧清除功能的抗氧化酶,可歧化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將其分解成分子氧及過氧化氫,對防止細胞受損有良好的保護作用[16-18]。GSH-Px為一類過氧化物分解酶,具有一定催化作用,能夠將有毒的過氧化物還原為羥基化合物,從而發(fā)揮保護心肌細胞不受過氧化物干擾的功能[19]。T-AOC在反映人體氧化作用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是利用重組DNA技術,人工合成的一種多肽類產(chǎn)物[20-21]。其與心肌內的BNP有結構類似,能夠補充心肌缺血者內源性BNP不足,引導心肌組織產(chǎn)生應激性級聯(lián)反應,降低IL-6、Fg、NT-proBNP、MCP-1、hs-CRP表達水平,同時通過擴張冠脈血管,提高心肌抵抗缺血能力,促進缺血區(qū)心肌血流,減輕心臟負荷,保證心肌有氧氧化供應,促使氧化應激水平趨于平衡。
本研究通過分析兩者聯(lián)合用藥和單純用曲美他嗪在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治療2、6個月后,兩組MDA、ROS、T-AO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GSH-Px、SOD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MDA、ROS、T-AO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GSH-Px、SOD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6個月后,兩組NT-proBNP、IL-6、Fg、MCP-1、hs-CRP均 低 于 治 療 前, 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65%,高于對照組的81.97%(P<0.05)。結果提示二者聯(lián)合用藥在心肌缺血的臨床治療中效果比較滿意。
綜上所述,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輔助曲美他嗪用于心肌缺血的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炎癥反應,調節(jié)氧化應激水平,較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值得推廣。
[1]王月文,王婷.動態(tài)心電圖在診斷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1):61-62.
[2]尤華彥,曹華明,王強,等.心肌缺血預適應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12):1918-1920.
[3]張彬,曲鳳霞,崔美平,等.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3):1-3.
[4]王元明,郭潤民,李建國.rh-BNP對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12):1340-1341.
[5]葛振嶸,姜述斌,帕爾哈提·吐爾遜,等.新活素聯(lián)合小劑量速尿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療效評價[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15,32(1):100-104.
[6]徐盟.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主要機制與相關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8):1052-1056.
[7]賀永貴,李王芳,伊紅麗,等.黃芪甲苷抑制GSK-3β活性介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的線粒體機制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4,30(3):106-110.
[8]于麗芳,周大亮,耿碩,等.曲美他嗪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后大鼠Bcl-2及caspase-3蛋白表達影響[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9):855-857.
[9]徐燕燕.曲美他嗪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患者血清生化水平及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12):1137-1140.
[10]儲毓舜,孫婧,張梅,等.托伐普坦聯(lián)合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24):4126-4128.
[11]高珊,王麗超,尚晨黧.心力衰竭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13):51-53.
[12]劉雅婷,王宇航,汪雁博,等.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局部心肌形變能力的影響[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30(7):650-653.
[13]袁李禮,蔣宇.重組人腦利鈉肽對阿霉素小鼠急性心肌損傷時氧化應激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6):1859-1861.
[14]鄭磊,李學文,李毅.基因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相關體液因子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6,23(10):1124-1125.
[15]吉楊.急診PCI聯(lián)合rh-BNP治療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神經(jīng)內分泌指標及心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1):1054-1057.
[16]張步升,鄭悅,方亮,等.rh-BNP對擴張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置換術血流動力學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11):1750-1753.
[17]黃星月,胡鋼英,黃婷婷,等.早期腦利鈉肽后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和高遷移率族蛋白1表達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55-57.
[18]梁海青,郭牧,張云強,等.重組人腦利鈉肽聯(lián)合硝普鈉治療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評價[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8):801-804.
[19]楊平,李垚,陳萬林.左西孟旦聯(lián)合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8):958-960.
[20]田洪榛,陳江,孫志軍,等.左西孟旦聯(lián)合重組人腦鈉肽治療陳舊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短期療效[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5,7(6):776-779.
[21]鄭振達,成彩聯(lián),曲彩虹,等.重組人腦利鈉肽聯(lián)合左西孟旦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5,34(11):123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