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被熱議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意外的在司法審判中“遇冷”,通過分析上網的刑事案例和走訪法院及公安機關,簡要分析其遇冷的原因,即當事人對非法取證缺乏認識,法院對非法證據排除積極性不夠等,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非法證據;刑事案件;司法審判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8-0142-02
作者簡介:吳情美(1993-),女,苗族,湖南鳳凰人,上海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學。
從2005年的佘某某案,到2014年胡格吉勒圖案,再到2016年的聶某某案,一系列被平反的冤假錯案,讓刑訊逼供等話題一度甚囂塵上。為了解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司法審判中的適用情況,筆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了2013年-2016年湖南省“上網”的刑事案例,在寒假期間走訪湖南省西部某縣級基層法院,訪問了當地的法官和公安局刑偵部門的偵查人員。
下表是筆者調查結果所列的圖表,2013年-2016年,相對于龐大的上網刑事判決書數量,涉及非法證據排除的刑事案件只有134件,而最后認定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的案件的只有13件,微乎其微的非法證據排除案件數,是否意味著非法取證等現象很少發(fā)生,偵查機關取證程序得到完全規(guī)范呢?肯定的答案恐怕難以讓人相信。
被告人及辯護人缺乏對非法證據的認知。從2013年至2016年涉及非法證據排除的134件案件來看,被告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申請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被告人供述的事實系偵查人員逼供,誘供所致,系非法證據”,有的是“被告人沒有犯罪行為,公訴機關所提供的證據與被告人無關,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系非法證據”,還有的認為“鑒定意見存在明顯錯誤,應作為非法證據排除”。由此可知部分被告人對非法證據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在與刑偵部門工作人員的訪談中,偵查人員表示,現在被告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的情況不是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刑訊逼供等情況比較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被告人對非法證據的認知僅為刑訊逼供,而對收集物證、書證的程序合法性質疑較少。
法院支持被告人排除非法證據的申請的案件太少,并且即使法院認定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系非法證據,而予以排除,但這并不能影響案件的審判結果。從上文可以知道,法院認定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的僅有13個,排除的概率是9.7%左右。在被告人申請非法證據排除的134個案件中,有10個案件法院沒有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因為被告人沒有提供排除非法證據的相關線索和材料。接受訪談的法官表示,有些案件被告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但是他們無法提供線索和證據,這種情況往往會被當作被告人為了逃避處罰而進行的辯解。即使被告人提供了詳實的線索證明偵查機關非法取證,法院也排除了該份證據,但是案件的審判結果卻不會受影響,就被排除非法證據的13個案件來說,沒有任何一個案件的被告人因為該份證據被排除而被宣告無罪或者罪輕。不能影響審判結果的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嚴重影響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申請非法證據排除的積極性。
案件審判對口供的依賴度下降,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情況減少?!缎淌略V訟法》第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意味著我國在立法上確立了不輕信口供原則,這對司法實踐有重大影響。接受訪談的刑偵部門人員表示,現在公安機關辦案都比較重視按程序辦事,嚴重的刑事犯罪案件影響大,公安機關也不敢刑訊逼供,并且現在科技發(fā)達,很多地方都有攝像監(jiān)控,指紋或者DNA檢測,即使沒有被告人的供述,也可以形成一個證據鏈,認定被告人有罪。接受訪談的法官表示,有的被告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法官往往會私下先勸說被告人放棄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因為即使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不會影響審判結果,對法官績評考核也不會有影響,更多的是影響案件審判效率。
對于排除非法證據,法院應化被動為主動。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應當積極主動去審查證據的合法性,發(fā)現有疑問的應當立即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為了提高法官的主動性,可以把非法證據排除率作為法官績評考核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對于不明晰何為非法證據的被告人,應當進行釋明。
確立以客觀證據為中心的審判模式,深入貫徹落實重證據重調查,不輕信口供的原則,改變口供至上的觀念和做法,注重實物證據的審查和運用。在司法審判中確立客觀證據為中心的審判模式,偵查、檢查、審判機關要充分的收集和運用客觀證據,科學的解釋客觀證據,對于收集到的物證、書證等客觀證據不進行過度和錯誤的解釋,同時重視新型證據的運用,提高辦案能力與水平,從而使非法取證的現象從難以避免的局面轉變?yōu)榭梢员苊獾木置妗?/p>
減輕被告人提供證明非法取證的相關線索和材料的義務。被告人不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或者提出申請被法院駁回,是因為其無法提供相關線索和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和線索不夠詳實。在非法證據排除程序中,公訴機關證明證據合法性的方式一般是調取被告人的入所健康檢查表,展示同步錄音錄像,申請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等。這些材料都由偵查機關掌控,要讓被告人提供證據去證明偵查機關非法取證,實則是有點“強人所難”,因此需要減輕被告人提供證據的義務,降低證明非法取證的標準,只要被告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的請求的,審判機關就要對證據進行審查,如果被告人提出相關的線索和材料證明偵查機關非法取證的,法院就應當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
[1]李思遠,張自超.以審判為中心的證據審查模式轉型探析——以客觀性證據的審查與運用為視角[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版),2016(Z1):70-76.
[2]左衛(wèi)民.“熱”與“冷”: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的實證研究[J].法商研究,2015(03):151-160.
[3]吳宏耀.非法證據排除的規(guī)則與實效——兼論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完善進路[J].現代法學,2014(04):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