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理學(Jurisprudence)是以整個法律現(xiàn)象的共性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法律的智慧。如今“法理學無用論”大行其道,但其實這些理論都是經不起推敲的。筆者將在本文中對法理學在立法、司法、執(zhí)法、守法過程中的實踐功能進行探討和剖析,希望以此喚起從業(yè)人士對法理學的重視。
關鍵詞:法理學;實踐功能;剖析
一、法理學的概念
法理學(Jurisprudence)是“法學理論基礎”的簡稱,是以整個法律現(xiàn)象的共性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從“法理學”一詞的詞根“juris”(法律)和“prudence”(智慧)來看,法理學即是“法律的智慧”。
中國法理學學者將從前向蘇聯(lián)學習而來的刻板的教材把法理學視為研究定義、特點、性質的呆板的八股條款,這是一種局限的認識,其實,真正的法理學是一種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和理論性的精巧思維形式,更是一門擁有實踐意義的學術課題。
二、法理學的實踐功能
為佐證“法理學無用論”的定義有失偏頗,筆者將針對法理學對以下四個方面的實踐功能和意義進行簡要分析:
1.對立法而言
古時的哲學家認為,法理學是政治藝術和政治智慧的產物,立法者通過法律統(tǒng)治和治理國家。因此,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都有意識地將“法”“政”分離,但同為治國安邦的科學,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其實密不可分。
法理學是對法學進行深度和廣度并存的研究的學科,因此,法理學對法律公平公正性的追求使得它要求立法者所立之法要對國家的廣大人民群眾負責,保障他們的社會權益,而非立下惡法,為某一個或某一些利益集團服務;法理學的嚴謹性還要求在立法者面對法律價值沖突時,能站在宏觀、公平、正義的角度去分析和修訂;除此之外,法理學對法律規(guī)范的嚴格遵守,促使立法者制定結構合理、內容規(guī)范、邏輯嚴謹?shù)姆蓷l款。
李龍教授曾說,法學具有“治國之學”“強國之學”“正義之學”“權利之學”等品格。這里的“法學”指的就是法理學。綜上所述,法理學在實現(xiàn)法治社會的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對司法而言
法理學英文為 jurisprudence,表示“法”與“理性”,由此可見,法理學對于司法人員而言,是需要牢牢掌握的理性思維。
案件的審理是一個推理的過程。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法官不僅要做到熟悉法律條文,更應該做到在審判案件的過程中,運用法理學的知識和它帶來的理性思維去捋順案件邏輯,運用法理進行推理和分析,將具體案情和實用的法律條款結合在一起,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決。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法官缺少法理學知識和理性分析,必將導致推理的偏差,從而導致結果的錯誤;而法律具有滯后性特點,當所審案件在這之前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需要法官根據法理智慧去尋找適用的法條,實現(xiàn)個案的公平公正判決。
3.對執(zhí)法而言
法理學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依據。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我們的社會經濟開始轉型為以市場為主導的市場經濟體制,這就意味著,政府將責任大包大攬的時代已經過去,市場將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對法律的遵守,所以,行政機關要在法理學的指導下,作出以下改變:
(1)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條例、規(guī)章制度,都要符合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方向,不得與之相違背或超過自己的權限范圍,唯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政府權力的過分擴張;
(2)行政機關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應做到合理合法、高速有效,發(fā)揮其在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體制下應有的功能,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
4.對守法而言
在我國進行社會轉型之前,我們的社會被稱之為“人情社會”,托關系找熟人是大家處理事情時首要考慮的方法。但現(xiàn)如今,法律常識的普及和法律意識的覺醒將大家?guī)肓恕胺ㄖ紊鐣碑斨?,在這其中起到重點教化作用的就是法理學。
法理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主要在于這兩點:
(1)敦促大家遵紀守法。中國法治社會的進程少不了法理學這個“啟蒙老師”,它使人們逐漸認識到法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如何知法、學法、用法、守法,已經是當代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常識,并從之前對法律的盲目服從,到現(xiàn)如今對法有自己的判斷,都說明了法理學在社會中的實踐意義。
(2)號召大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法理學普及之前,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打官司上法庭是一件晦氣又難堪的事情,但如今,被侵害了權利的人們已經學會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與侵害自己權益的惡勢力做斗爭;有條件的人們,也會選擇提前請律師來參與到自己的重大決策中,旨在降低自己的法律風險和利益風險。
三、結語
當代中國的法理學研究歷來都以社會真實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并力求在立法、司法、執(zhí)法、守法等方面對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法理學并不是“假大空”的理論,而是對社會發(fā)展有推進作用的、對社會人民生活有實際意義的、具有實際功能的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
[1]劉作翔.法理學研究的一般特點及功能[J].法律科學,1996(6).
[2]李龍,汪習根.法理學[M].10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1-3.
作者簡介:
成浩(1973.5~ ),男,江蘇南京人,碩士,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