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效果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為了了解精準扶貧工作實際開展情況,筆者對H縣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實地調查,在此基礎上,總結了H縣精準扶貧工作亮點和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 精準扶貧;H縣;調查報告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貧困生資助研究,項目編號:17Q185。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一、基本情況介紹
H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湖北省東北大別山南麓,全縣版圖面積1796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轄13個鄉(xiāng)鎮(zhèn)(場、處)402個行政村(社區(qū))。全縣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紅苕等。
該縣2013年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村96個,貧困戶43937戶、112849人。2015年底精準識別未脫貧貧困戶23852戶、56798人。2016年完成56個重點貧困村出列,9938戶貧困戶、27555人脫貧。2017年計劃完成40個重點貧困村出列,13914戶、29243人脫貧任務。
2017年7月3日至8月20日,調查小組對H縣精準扶貧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方式包括:(1)深入訪談該縣扶貧系統(tǒng)相關工作人員,包括縣扶貧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鄉(xiāng)鎮(zhèn)扶貧辦公室工作人員、村支部書記、村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2)問卷調查,深入農戶進行現場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貧困戶、脫貧戶和非貧困戶,其中貧困戶共發(fā)放800份調查問卷,收回800份,有效問卷756份,其中貧困戶458戶,占60.58%,脫貧戶220戶,占29.10%,非貧困戶78戶,占10.32%。
二、H縣精準扶貧工作的亮點
(一)全面落實精準脫貧主體責任,狠抓精準扶貧工作不放松
一是打牢“作戰(zhàn)指揮”之基抓攻堅??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脫貧“摘帽”工作,調整了扶貧攻堅工作指揮部、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先后召開了三次高規(guī)格、大規(guī)模、全場景的精準脫貧工作大會,20余次專題研究部署會。全縣印發(fā)了《H縣2017年“縣摘帽、村出列、戶脫貧”實施辦法》,下發(fā)了《縣領導駐鄉(xiāng)鎮(zhèn)駐村“十有”目標責任分工明細清單》、《全縣精準脫貧月工作重點清單》等,制定了路線圖、列出了時間表,明確了責任人,實行按表作戰(zhàn)、按期作戰(zhàn)、整體作戰(zhàn),打牢根基作戰(zhàn)。二是開展“萬千活動”幫扶齊攻堅。全縣開展以精準脫貧統(tǒng)領“五位一體”的“萬人幫扶、千人駐村”幫扶活動,全縣共組建12個扶貧工作總隊,優(yōu)化組合398個工作隊人員結構,每個工作隊包括“隊長、隊員、駐村鄉(xiāng)鎮(zhèn)干部、村專職干部、第一書記”五個人。工作隊員駐村幫扶嚴格實行“五天四夜”駐村幫扶制度,落實“三個必須”工作要求。駐村幫扶隊駐村要完成“八個一”工作任務。三是明查暗訪調查促幫扶??h主責辦、紀委組成專班開展精準扶貧明查暗訪,對召開精準扶貧各類會議缺會的,由從嚴治黨辦進行詢問;對扶貧工作隊沒落實“五天四夜”要求的,一律現場約談,電視曝光;對推進不力進度滯后的,一律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對存在違紀行為的,一律從快從重處理,落實“一崗雙責”問責制度。根據與縣扶貧干部座談了解到,全縣已約談問責4個單位,約談8人,強力推進精準脫貧工作順利開展。四是化解信訪矛盾穩(wěn)民心。H縣成立由扶貧攻堅專職副主任李明同志為負責人的信訪專班,建立精準扶貧政策答疑室,每天安排三人值班,為來訪群眾排除心中的疑慮;如從口頭解答中無法解決問題,則將進行信訪實地調查。
(二)全面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度
該縣扶貧攻堅工作指揮部統(tǒng)一部署,印發(fā)了《H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實施方案》(紅扶組發(fā)〔2017〕5號)文件,各鄉(xiāng)鎮(zhèn)、各工作隊對2015年精準識別重點貧困戶、2014年、2015年兩個年度已脫貧相對貧困戶進行再次精準識別“回頭看”,開具“負面清單”,對標剔除“硬傷戶”。各駐村工作隊召開村組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大會,對照標準找出“硬傷戶”,補充重點貧困戶;工作隊、村組干部與貧困戶戶主見面核實貧困人口基本信息;對核實剔除及新進對象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jiān)督;對公示無異議的對象進行逐級上報;縣扶貧攻堅工作指揮部根據上級要求統(tǒng)一組織入網。全縣2017年5-6月精準識別剔除“硬傷”24413人(其中,2014、2015年17815人,2016、2017年6598人),調整補錄人員24403人(其中,網內漏登6010人,檔外整戶新增補錄18393人)。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一是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率高。調查的458戶貧困戶中,主要致貧原因有疾病、殘疾、子女上學、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精準識別戶數為458戶,精準識別率達到了100%;二是脫貧戶退出精準率高。調查的220戶脫貧戶中,脫貧戶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精準退出戶數為220戶,精準退出率達到了100%;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大力發(fā)展產業(yè)扶貧
實施“百企幫百村”工程、農業(yè)產業(yè)化扶貧、旅游扶貧、金融保險扶貧,建立政府+金融+保險+公司+農戶的“五位一體”的產業(yè)扶貧體系,健全市場主體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lián)結機制,大力引進和培育帶動能力強的優(yōu)質市場主體。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市場主體572個(其中已簽訂五方協(xié)議的市場主體參與個數159、帶動戶數4770、帶動人數11925。其中已簽訂三方協(xié)議的市場主體參與個數413個、帶動戶數6094戶、帶動人數11599人)。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調查的行政村中,除了光伏發(fā)電扶貧項目全覆蓋外,每個村至少還引進或培育了一個扶貧市場主體,主要涉及農業(yè)種植、養(yǎng)殖、木材加工等,農戶獲益方式主要有小額貸款入股分紅、土地入股分紅、勞務收入等,并且都簽訂了入股分紅協(xié)議或勞務協(xié)議(或合同),確保了農戶利益。比如,HT村引進的湖北山鷹生態(tài)種植養(yǎng)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鷹公司,2014年10月創(chuàng)建),聘請本村10名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貧困戶為骨干職工,年均收入3萬元。2016年山鷹公司除原有職工上班外,另聘請本村貧困戶及其他剩余勞力共計300余人為本公司提供勞務,人均年收入近1萬元。還有DHF村引進的晟源種植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CH村的趙河農家樂、SMQ村引進的H縣石門貴鑫源牧業(yè)基地,均通過入股分紅或農戶就業(yè)等方式使貧困戶增收明顯。另外,還有農戶自主發(fā)展產業(yè)的,比如自主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魚等,都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收益。
(四)光伏扶貧全覆蓋,穩(wěn)步提升貧困戶收入
H縣96個重點貧困村都開展了光伏發(fā)電產業(yè)扶貧工作,目前所有重點貧困村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實現并網發(fā)電。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調查涉及的38個重點貧困村都有光伏發(fā)電項目,均已并網發(fā)電。比如,CH村建設50KW光伏電站一座,已于今年6月底并網發(fā)電,對接幫扶貧困戶50戶,每個貧困戶因此每年增收3000元;HT村建設50KW光伏電站一座,已于今年6月底并網發(fā)電,對接幫扶貧困戶56戶,每個貧困戶因此每年增收3000元。
(五)強力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切實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
全縣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3864戶、8505人,2016年已完成搬遷入住2315戶、3866人,剩余貧困戶計劃于2017年完成搬遷。2017年全縣合計51個安置點,其中集中安置點12個、分散安置點39個,已實現項目開工100%。截止調查完成時,已完工1219戶、3537人,今年9月底前可實現全部搬遷入住。
(六)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切實惠及于民
2017年,在以前健康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對健康扶貧政策進行了補充,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開展健康教育服務,對慢性病門診醫(yī)療救助實行“五定”原則。2017年1-5月份,貧困對象在定點醫(yī)療機構住院11725人次,住院醫(yī)療總費用6481.8萬元,其中群眾自付1388.2萬元,實際住院報銷比例達91.3%。貧困對象醫(yī)療負擔大幅減輕。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調查的458戶貧困戶中有96戶家庭成員住過院,報銷比例均達到或超過90%,其中,DHF村的貧困戶盧某住院總花費2760元,報銷了2610元,自己只支付了150元,報銷比例達到94.57%,大大減輕了患者醫(yī)療負擔。
(七)拓寬教育扶貧途徑,多方助力貧困學子
H縣除了全面落實陽光雨露計劃外,還構建了涵蓋96個重點貧困村27所學校6697名貧困學生的幫扶責任體系,1012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戶學生乘座校車全免費,免除乘車費52.3萬元,2017年春普通高中免學費22.6萬元。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抽查的458戶貧困戶中有89戶因學致貧,正在上學的有112人,其中,上幼兒園12人,已領取1000元/年的貧困補助;上小學初中的34人,除了免學雜費外,校車乘車費全免;上高中的11人,學費全免;其余的上大學,均已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
(八)大力支持小額信用貸款,解決貧困戶發(fā)展資金問題
H縣設立了扶貧產業(yè)風險基金6000萬元,已撥付到位4370萬元,截止2017年5月底共發(fā)放小額信用貸款29213.2萬元。其中:貧困戶5萬元貸款發(fā)放2340戶11560.4萬元;市場主體帶動扶貧模式發(fā)放10家1949萬元帶動431個貧困戶;光伏扶貧貸款發(fā)放13996戶11196.8萬元;災后重建貧困戶及受災主體帶動戶發(fā)放449戶2245萬元。全縣56個重點貧困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扶貧貸款2262萬元。每戶貧困戶小額貸款入股市場主體帶動實現保底分紅4000元。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調查的458戶貧困戶和220戶脫貧戶中,有526戶貧困戶有小額信用貸款,貸款率為77.58%。
(九)全面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自身就業(yè)能力
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培訓方案,主要是根據園區(qū)企業(yè)需求和貧困戶自身需求確定培訓內容、時間、人數;聘請各行各業(yè)知名專家(包括上級行業(yè)部門專家、本地專家、創(chuàng)業(yè)成功人士等),采取專業(yè)講解、實地指導、現身說法等方式有針對性地為有就業(yè)意愿的貧困戶進行授課。今年計劃培訓10000人次,已開辦培訓班37期,培訓人數達4186人。據調查,被調查的458戶貧困戶和220戶脫貧戶中,有272人參加了技能培訓。
三、H縣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檔案信息管理工作薄弱
一是信息更新不及時。貧困戶人口的增減變動沒有及時反映在戶口本、扶貧手冊和其他檔案資料中,造成扶貧手冊中的信息和村級檔案中的信息與實際不符,這個問題基本上各村普遍存在。調查小組將抽取的458戶貧困戶和220戶脫貧戶現場調查了解的基本信息與其扶貧手冊和村級檔案盒中相關內容進行比對發(fā)現,有205戶的基本信息與扶貧手冊不一致,不一致率為30.24%,有243戶的基本信息與村級檔案盒不一致,不一致率為35.84%,基本信息與扶貧手冊和村級檔案盒的綜合不一致率達到33.04%;比如,CH村胡某家三女兒出嫁,但檔案未及時更新;DHF村戴某家兒子結婚生子,兒媳孫子未及時上戶口,信息未及時更新;二是信息涂改現象普遍存在。通過查閱扶貧手冊和檔案盒資料發(fā)現,無論是貧困戶還是脫貧戶的資料信息有較多的涂改痕跡。據統(tǒng)計,調查的458戶貧困戶和220戶脫貧戶資料涂改率達到52.38%,涂改的內容主要涉及農戶收入、農戶簽字、幫扶干部等。三是檔案管理設施不到位。主要表現為沒有專門的檔案室、檔案柜、檔案員,抑或雖有部分配備,但很不規(guī)范。比如調查發(fā)現,HT村雖有檔案室,但沒有配備貧困戶檔案專用檔案柜,貧困戶檔案只是裝在兩個手提袋中放在地上,極不規(guī)范。
(二)市場主體帶動能力有限
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貧困戶都有相關的帶動脫貧致富,且有三方協(xié)議或合同,但也有少數貧困戶沒有對應的市場主體帶動。被調查的的458戶貧困戶和220戶脫貧戶中只有525戶有市場主體帶動,153戶沒有市場主體帶動,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戶的比率為77.43%。這說明市場主體的帶動能力還是有限,要完成黨中央的脫貧攻堅任務,應多管齊下。
(三)政策宣傳效果還有提升空間
雖然H縣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短信、網絡平臺等主流媒體對精準扶貧政策進行宣傳,但不一定適合農村農民,故宣傳效果與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根據這次調查情況來看,調查的756個農戶中有68個農戶對精準扶貧政策不是很了解,其中貧困戶23戶,非貧困戶45戶,精準扶貧政策知曉率為91%。比如,SMQ村的貧困戶盧某表示對精準扶貧政策不清楚,HT村的非貧困戶董某表示此事與己無關,不想了解。這說明宣傳方式和效果都有改進提升空間。
四、整改建議
(一)加強基層檔案信息管理工作
基層檔案信息管理工作基礎薄弱是農村基層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改善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基層工作隊伍建設。農村原有村干部文化基礎較差,檔案資料的建立、記載、整理、歸類等工作是他們的弱項,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主要的還是要有人。一方面可以加大大學生村官的引入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駐村工作隊及其可調動的資源來彌補人力資源的短板。二是加強對基層檔案管理工作的指導和人員培訓。縣級主管單位定期有序的對農村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和指導,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也可以制作指導視頻上線,讓相關人員在線學習。另外,縣級主管部門對日常工作程序、檔案格式、管理要求等設定標準流程,基層工作人員按標準流程操作即可,這可以大大降低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可操作性,提升檔案管理的效率效果。三是加強監(jiān)督檢查力度。上級主管部門要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發(fā)現問題及時通報,及時整改。
(二)繼續(xù)加大產業(yè)扶貧力度
要讓貧困戶盡快脫貧,脫貧后不返貧,從長遠看還要靠扶持生產和就業(yè)發(fā)展,走開發(fā)式扶貧之路,讓貧困戶能夠掌握一技之長,或1-2個增收致富門路。而產業(yè)扶貧,既是在培植主導產業(yè)、特色產業(yè),又可實現能人帶窮人、帶動貧困戶增收,既是抓發(fā)展、也是抓扶貧,可謂一舉兩得。從調查情況來看,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畢竟是少數,多數貧苦戶具有扶持生產和就業(yè)發(fā)展的潛在空間。H縣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要繼續(xù)深入推進紅安苕、紅安花生、老君眉茶、蜂蜜、紅寶蘿卜、紅色旅游、電子商務等重點扶貧工程,落實各類產業(yè)扶貧政策,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市場優(yōu)勢和經濟優(yōu)勢。
(三)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提升宣傳效果
縣、鄉(xiāng)、村不要拘泥于主流媒體的宣傳,在農村,農戶可能很少甚至很難接觸到網絡、廣播等主流媒體,主流媒體傳播的信息無法有效到達農戶,要創(chuàng)新適合農村農戶的宣傳方式,比如,將精準扶貧各項政策編導成地方文藝節(jié)目等形式,再以文化下鄉(xiāng)的形式送到農戶身邊,這樣的形式更適合農戶的胃口,宣傳效果會更好?!?/p>
參考文獻
[1]陳希勇.山區(qū)產業(yè)精準扶貧的困境與對策——來自四川省平武縣的調查[J].農村經濟,2016(5).
[2]劉輝武.精準扶貧實施中的問題、經驗與策略選擇——基于貴州省銅仁市的調查[J].農村經濟,2015(5).
[3]武喜元,楊建新.基于某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情況調查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2016(28).
[4]萬江紅,孫梟雄.權威缺失:精準扶貧實踐困境的一個社會學解釋——基于我國中部地區(qū)花村的調查[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5]楊園園,劉彥隨,張紫雯.基于典型調查的精準扶貧政策創(chuàng)新及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3).
[6]王婭榮,管慧慧,王曉藝.河西三地市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調查報告[J].山西青年,2017(12).
作者簡介:武喜元,男,1979年1月生,漢族,湖北黃岡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三農問題,學生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