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云
近年來,幼兒園虐童、保姆虐童、校園霸凌現(xiàn)象不斷,一次次讓家長和全社會揪心。帶著因受虐挨欺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反復詢問孩子受虐的情形,一遍遍播放孩子受虐的視頻,要求施虐者當面向孩子賠禮道歉,情緒波動特別大,等等。實際上,正是家長的這些做法和反應,使孩子“雪上加霜”,進而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幼兒受虐挨欺后,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至關重要。家長需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進行有技巧的陪伴和引導,才能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將受虐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心理陰影。
讓孩子遠離受虐場所首先,家長要帶孩子盡快遠離受虐場所,讓孩子與熟悉且信任的人在一起。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后,如果仍需要回到原來的幼兒園,應更換教室或改變室內(nèi)環(huán)境布置,以免勾起孩子的受虐回憶。
避免反復詢問受虐情形家長應避免反復詢問受虐情形。若在訴諸法律過程中需要采集證據(jù),應一次性完成對孩子的詢問并錄像。如果孩子主動提起,可進行溝通,不要回避,并且要告訴孩子,他所受到的虐待行為不是他的錯。
使孩子保持規(guī)律生活家長應幫助孩子保持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三餐定時,按時睡眠。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飲食和睡眠問題,這時家長不宜責罵,應盡量為孩子準備喜歡的飯菜,在孩子睡前溫柔地陪伴、安撫。
家長保持情緒穩(wěn)定幼兒對養(yǎng)育者的情緒非常敏感,家長的不良情緒和反復談論,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家長,特別是孩子的陪伴者,需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大聲吼叫、動作過猛等。家長應避免在孩子面前討論虐待相關事宜,可以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尋求家人、朋友和團體的支持,訴說、宣泄情緒;同時應避免反復觀看孩子受虐的錄像或反復閱讀受虐細節(jié),以免對自己造成更嚴重的打擊。
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幼兒在受虐后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行為紊亂,如容易哭鬧、發(fā)脾氣、緊張害怕、行為倒退等,屬于受虐后的正常反應,通常過一段時間會逐漸緩解。年齡越小,康復的時間越短。家長應為孩子安排豐富的游戲活動,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但也要注意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態(tài)度要溫和而堅定,避免一味遷就。
引導孩子充分表達遭受虐待的幼兒通常會在游戲或生活中重現(xiàn)暴力或虐待的場景,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宣泄。家長此時不應簡單制止,而應溫和陪伴,也可以借此機會詢問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充分表達情緒,切忌批評孩子。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時,不要用暴力“威脅”孩子。
適時就醫(yī)如果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持續(xù)異常,家長應帶孩子到心理科就診,讓其獲得進一步的專業(yè)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