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黃超男 楊曉平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中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1400
人工流產術是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我國對流產服務的提供有較嚴格的管理,總體而言,人工終止妊娠安全有效[1]。但人工流產術中術后的腹痛、腰酸、惡心嘔吐、陰道出血等不適,以及術后月經不調、宮腔粘連、繼發(fā)不孕等術后并發(fā)癥,仍不能完全避免,造成患者身心創(chuàng)傷。本院婦科采用加味生化湯聯(lián)合艾箱灸運用于人工流產術后治療,取得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人工流產患者共160例,隨機分為4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9.1±6.8歲,孕周7.7±1.0周,經產婦20例;中藥治療組年齡32.3±5.5歲,孕周7.9±1.0周,經產婦21例;艾箱灸治療組年齡31.5±5.6歲,孕周7.8±0.9周,經產婦22例;聯(lián)合治療組年齡30.6±6.5歲,孕周8.0±1.1周,經產婦19例。4組間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病例選擇:納入標準:①停經40~70天,經B超檢查為宮內早孕;②非意愿妊娠婦女。排除標準:①合并生殖道急性炎癥者;②合并心肝肺腎或溶血、凝血、血栓性疾病者;③剖宮產切口妊娠、宮角妊娠、宮頸妊娠者;④治療后不能合作隨訪者。
2.1 對照組:人工流產術后予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治療5d。
2.2 中藥治療組: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加味生化湯:當歸、紅藤、益母草各15g,川芎、炮姜、桃仁各10g,茜草、炙甘草各6g。5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
2.3 艾箱灸治療組: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艾箱灸30min,取清艾條切成4cm的小段共2段,將艾條一端點燃后放入艾灸箱內,將艾灸箱置于中下腹,覆蓋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四穴,以穴位處感溫熱舒適、無燙感為適。
2.4 聯(lián)合治療組:對照組基礎上予艾箱灸30min,另予中藥加味生化湯5劑口服。用法同上。
3.1 療效標準:①以術后10天陰道B超顯示宮腔線清晰,無需手術清宮為有效,以B超示宮腔內容物需手術清宮治療為無效;②術后疼痛程度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評定: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微疼痛,4~7分為中度疼痛,8~10分為重度疼痛;③術后惡心嘔吐癥狀采用WHO對于術后惡心嘔吐的評定標準[2]:I級:無嘔吐;Ⅱ級:輕微惡心,腹部不適,但無嘔吐;Ⅲ級:惡心嘔吐明顯,但無內容物嘔出;Ⅳ級:嚴重嘔吐,有胃液等內容物嘔吐且非藥物難以抑制;④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及術后首次月經來潮時間:以天數計。
3.2 結果:分述如下。
3.2.1 4組人工流產有效情況比較:對照組為38例,中藥治療組為39例,艾箱灸治療組為39例,聯(lián)合治療組為40例。4組在人工流產有效率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即術后中藥及艾灸治療不影響手術有效率。
3.2.2 4組患者術后腹痛情況比較:見表1。經Ridit分析,艾箱灸治療組、聯(lián)合治療組術后1h腹痛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及中藥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3 術后惡心嘔吐癥狀比較:見表2。經Ridit分析,艾箱灸治療組、聯(lián)合治療組術后1h惡心嘔吐癥狀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及中藥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4組術后1h腹痛程度比較
表2 4組術后1h惡心嘔吐癥狀分級比較
3.2.4 術后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及術后首次月經來潮時間比較:見表3。中藥治療組及聯(lián)合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及艾箱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4組術后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及術后首次月經來潮時間比較(-x±s,天)
流產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墮胎”范疇。人工流產為外力終止妊娠,勢必損傷臟腑及沖任二脈,對女性影響較大,故古人有“小產之傷,十倍于大產”之說,流產傷及沖任脾腎,而胞宮瘀血殘留,形成產時產后多虛多瘀、虛瘀互結的病理狀態(tài),治療上既要顧護氣血,又要祛瘀生新[3]。生化湯出自《傅青主女科·產后偏上卷》,是產后化瘀生新的代表方,現代研究多用于藥物流產后,當歸、川芎、炮姜、桃仁、炙甘草活血化瘀、軟堅,能有效地松解蛻膜或殘留胎盤與子宮壁的粘連;益母草能增強宮縮,以促進蛻膜、殘留胎盤或蛻膜短時間剝脫排出,減少出血時間[4]。艾箱灸熏灸下腹部穴位神闕、氣海、關元、中極,此四穴均為任脈之穴,且關元、中極為任脈與肝、脾、腎三臟之交會穴,有溫補腎陽、培元固本、通調沖任之功能。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溫陽止血、散瘀止痛之功,艾燃燒時所產生的近紅外線有較高的穿透力。通過艾箱灸持續(xù)刺激,將艾火的溫熱作用,經皮吸收,經絡引導,持續(xù)對盆腔臟器產生熱效應,達到調節(jié)臟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局部循環(huán)的作用,使沖任調暢,瘀濁得去。現代研究發(fā)現艾灸關元、中極穴能通過溫熱以刺激穴位,藉經絡傳導作用,起到溫通經脈、調理氣血、調節(jié)臟腑、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5]。以往也有研究在人工流產術中行電針鎮(zhèn)痛治療,能起到術中鎮(zhèn)痛及改善術后胃腸道反應的作用[6],而相較電針,艾箱灸操作更方便,更能為患者接受。
本次臨床觀察表明,加味生化湯口服聯(lián)合艾箱灸應用于人工流產術后病人,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腹痛程度,減輕術后惡心嘔吐癥狀,縮短術后陰道出血時間,促進術后月經周期恢復等,且對于人工流產有效率無明顯影響。此法操作方便,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治療過程中副反應少,患者依從性好,值得進一步研究。
[1]吳尚純.中國人工流產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5):478-482.
[2]陳振東,孫燕,王肇炎.實用腫瘤并發(fā)癥診斷治療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5-67.
[3]夏桂成.實用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100.
[4]王瑾蔚.生化湯縮短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的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4):213-214.
[5]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68-170.
[6]寧維翾,葉君兒,孟見芳,等.人工流產中運用電針鎮(zhèn)痛治療40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6,41(11):65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