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710055)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價值觀念和思想指導,對于社會的發(fā)展意義重大,而對于在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是我國重要的人才儲備力量,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要推動力,所以,推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提高他們參與志愿服務的意識和觀念是十分重要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乎著高校自身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全面成才,所以,構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在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進行,這樣才能保障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需要。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的人才儲備力量,對于國家建設的意義重大,而國家和社會對于大學生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標準,要求大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而且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志愿者服務活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和實施的重要表現(xiàn),大學生參與到志愿者活動中,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落實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可以為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提供完善的支撐和保障,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具體來說,構建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志愿服務活動在我國已經(jīng)有多年的歷史,在發(fā)展的初期這些活動都是人們自發(fā)的行為,是自身價值觀念的體現(xiàn)和延伸,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高校來說,應積極鼓勵和組織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可以接觸更多的社會現(xiàn)實,開闊眼界,能把自己所學習到的各種知識內(nèi)容運用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構建,為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的推廣和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和制度保障,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是針對所有在校師生群體的,而高校的師生群體人數(shù)眾多,那么參與志愿服務的人數(shù)也相對較多,而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使得高校師生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有了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提高了他們當志愿者的熱情和積極性,有利于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志愿服務活動是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開展的各種公益服務活動,涉及的利益主體非常廣泛。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們需要看到,大學生在參與社會上的志愿服務活動時,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問題,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及時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從制度和體制的層面上,規(guī)范了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保障了各個主體的利益。高校在構建志愿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往往會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和獎懲措施來監(jiān)督和約束各個主體的行為,同時也會成立專門的部門和機構去負責志愿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規(guī)范了高校志愿服務的秩序,加強了各方面的監(jiān)督和管理,所以,建立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部門,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輸送了大批高素質(zhì)的人才資源,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社會對于高校自身的發(fā)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對于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尤其現(xiàn)階段,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而志愿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不僅推動了高校志愿者活動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深入踐行了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而且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所以,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構建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2]
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對于高校自身精神文明建設和高校志愿活動的推進和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然而對于高校來說,關于志愿服務體系各方面研究還不成熟,這就使得在整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和矛盾,影響了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設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志愿服務體系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對于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具有極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對于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完善和補充,但是我們在高校的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可以看到,高校對于志愿服務體系沒有一個清楚完善的認識,自身對于該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對志愿服務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這嚴重地影響和阻礙了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fā)展。首先,我國高校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較大,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學生的教學和科研上,并且始終認為,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理論基礎,才能為社會實際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況且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期間參與科研活動,可以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其次,我國的高校數(shù)量眾多,高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個高校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爭取更多的生源,獲取經(jīng)濟效益,過于注重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校園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卻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構建志愿服務體系。最后,志愿服務活動是一項公益性較強的活動,這項活動的開展對于社會的發(fā)展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彌補公共服務的不足之處。然而志愿服務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合作,需要眾多的資金和資源作為支撐,這在無形中加大了高校的經(jīng)濟支出。因此目前我國的高校對于構架志愿服務體系的重視程度不足,積極性不高。[3]
對于高校來說,各種決策和方案的制定是面向全體師生、面向社會的,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依據(jù)和指導,這樣才能保障高校的各項政策和決策能夠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滿足全體師生的需要。但是在當前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高校在構建志愿服務體制的過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條例作為支撐和保障,缺乏科學的指導,從而影響了高校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的效率和質(zhì)量。一方面,在我國目前的法律體制或者教育政策條例中,幾乎沒有關于高校志愿服務體系構建方面的內(nèi)容,需要高校自身去研究和摸索,這對于高校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缺乏國家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在構建體系的過程中可能會束手束腳,遭遇各種問題和磨難。另一方面,志愿服務活動是一種公益活動,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國家和政府對于志愿活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然而這種活動并不能強制,一旦強制或者上升到制度層面,就喪失了原本的意義。
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有力支撐,無論對于國家還是高校來說,意義都非常重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由高校志愿服務體系構建的宣傳力度不足,許多高校和個人對于這個體系都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理解,這就影響了眾多高校對于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一方面,我國的教育部門或者教育主管機構沒有起到相應的宣傳和推動作用,沒有向我國的高校宣傳關于志愿服務體制建立方面的意義和作用,使得眾多的高校對于該體制的建設沒有足夠的了解和重視。[4]另一方面,地方的政府部門、社會公益組織等也沒有充分地到高校和大學生當中去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宣傳志愿服務體系的相關內(nèi)容。顯然,宣傳力度的不足,影響了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必然結果,對于高校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對于學生的全面成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而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嚴重地影響了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因此,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推動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
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機構,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團體要加強宣傳工作,幫助高校深入地認識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的作用和價值,對于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5]首先,志愿活動是一種公益活動,志愿活動彌補了社會公共服務中的不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明確體現(xiàn)。這就使得國家在推進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把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納入到這個領域中,提高其宣傳和推廣力度。其次,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在日常的教育監(jiān)管過程中,可以把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作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要素,納入到高校的考核評價體系中,使得高校對于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能夠重視起來,調(diào)動高校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后,社會上其他的組織和部門,尤其是那些社會公益組織,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作用和優(yōu)勢,幫助國家和社會推廣志愿者活動,號召高校以及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提升志愿者活動的宣傳力度,進而為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主要目的是服務于那些參與志愿活動的學生或者教師群體的,尤其是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可供選擇的參與渠道和參與項目豐富多彩,而許多的大學生群體,由于對這些活動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僅僅憑借自己的偏好或者主觀意識來進行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志愿者活動的管理難度,影響了高校推進志愿者服務體系構建的熱情和積極性。[6]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借鑒社會上其他行業(yè)的經(jīng)驗和模式,建立志愿者注冊認證制度,進而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制。志愿者注冊認證制度是對那些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大學生進行一個詳細的登記注冊,并且按照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具體情況給予評價的一種認證制度。高校在校的大學生人數(shù)眾多,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一種個人行為,是自愿性質(zhì)的,高校志愿服務活動體系的構建主要是針對大學生志愿者來說的,而建立志愿者注冊認證制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的管理,根據(jù)他們自身的需要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服務,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志愿者注冊認證制度,有利于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幫助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設,提升高校的社會地位。此外,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制,可以保障整個注冊認證制度的權威性和科學性,而且也可以通過制定激勵機制,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發(fā)展和延伸。因此,建立志愿者注冊認證制度,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制是高校構建志愿服務體系的必然選擇。
我國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較深,注重學生知識理論的學習,或是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不僅需要較高的知識理論素養(yǎng),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技能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這樣才能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內(nèi)容,志愿服務活動是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引起高校和大學生群體的重視和支持。高校要想實現(xiàn)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zhì)人才,必須要轉(zhuǎn)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要注重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校園精神文明的內(nèi)容,注重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而我國的政府部門也要充分地做好引導帶領工作,在推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注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為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部門要出臺完善的政策條例,鼓勵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建立獎懲機制,規(guī)范和約束高校在志愿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的各項行為,保障整個體系的建設秩序,為一些優(yōu)秀的教育院校提供獎勵和資金支持,提升高校志愿服務體現(xiàn)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7]
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志愿服務體系構建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高校自身完善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盡管當前,我國高校在志愿服務體現(xiàn)構建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但是,在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和帶領下,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和鼓勵下,一定能夠?qū)崿F(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幫助,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zhì)建設人才。
[1]林蕾.探討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長效機制的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212.
[2]王趙.高校志愿服務成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7(3):72-75.
[3]蘇淼,周素欣,田洪舟.關于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思考[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6(19):425.
[4]蘇秀霞,沈文華.構建高校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體系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262.
[5]張立峰.試分析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工作體系的構建[J].亞太教育,2016(2):223.
[6]沈艷.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優(yōu)化[J].賀州學院學報,2015,31(3):82-85.
[7]胡飛飛.新時期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探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