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霞
【摘 要】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觀點為核心的心理學,又可稱作信息加工心理學。本文通過對認知心理學中的兩種知覺加工理論進行分析和闡釋,得出“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對閱讀學習有指導意義,在閱讀過程中,將兩種加工模式相結合,能更好地促進閱讀過程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知覺加工;閱讀理解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觀點為核心的心理學,又可稱作信息加工心理學(王甦,汪安圣,2013)。它揭示了認知過程中的內(nèi)部心理機制,并能對人的各種心理活動、言語行為做出某種解釋。認知心理學在本身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也影響了其他相關學科(董時雨,2009)。認知心理學的許多現(xiàn)存理論、觀點同樣會對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一、知覺加工理論知識簡介
(王甦,汪安圣,2013)知覺過程包含相互聯(lián)系的“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兩種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兩個術語是由計算機科學引來的。
1.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方式是由外部刺激開始的,通常是說“先對較小的知覺單元進行分析,然后再轉(zhuǎn)向較大的知覺單元,經(jīng)過一系列連續(xù)階段的加工而達到對感覺刺激的解釋”(王甦,汪安圣,2013:25)。例如,當看一幅完整的圖時,視覺系統(tǒng)先確認構成圖片的各個特征,如顏色,形狀,字跡等,然后通過思維聯(lián)系各個子特征再結合起來才確認并識別各個圖片,再結合起來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由于“信息流程是從構成知覺基礎的較小的知覺單元到較大的知覺單元,或者說從較低水平的加工到較高水平的加工”,這種類型的加工因而成為自下而上加工。
2.自上而上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過程是從一般知識出發(fā),對知覺對象形成期望或假設,進而影響并制約所有的加工階段和水平,從“調(diào)整特征察覺器到引導對細節(jié)的注意”等一系過程。在音速恢復實驗中表明,上下文效應是自上而下加工常體現(xiàn)之處。例如:在語篇中,根據(jù)上下文,便可以通過聯(lián)想對部分或某一缺失的字詞做出相應的解釋。由于是“一般知識引導知覺加工,較高水平的加工制約較低水平的加工”,這種類型的加工因而稱為自上而下加工。
二、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知覺加工的過程分析
根據(jù)各自的研究領域,不同的專家(包括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均同一語言行為——閱讀做了不同的描寫和解釋。對其持有相似的觀點的專家有Bloomfield和Fries等。他們認為“閱讀是對書面上的語言單位由小到大的逐一辨認,閱讀過程就是一種簡單機械的解碼過程”(Kavanagh and Mattingly,1972)?,F(xiàn)代心理語言學家的觀點于此迥然不同。他們借助于當代語言學和認知科學的發(fā)展成果,對閱讀理解進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做出了較新的解釋。在他們看來“閱讀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技能,是一個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閱讀者是一個主動的,能做出選擇和決定的個體,能同時運用數(shù)種方法、技巧,以推進理解”(Silberstein,1987)。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顯然“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只有書面文字提供的實際材料,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無法體會文章深處所要傳達的意圖。同樣,沒有對書面文字符號的辨認,脫離了“視覺信息”的輸入,即便獲得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理解也就無從談起。正因為如此,“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兩種模式是相互作用,緊密聯(lián)系的,共同促進閱讀理解過程的進行。基于此,相關學者又提出一種稱為“相互作用”的模式。所謂“相互作用”指的是文章與閱讀者,視覺信息與原有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即“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兩種模式之間的相互作用。換句話說,即辨認技能與釋義技巧形成一個統(tǒng)一體。該種模式認為,任何一篇文章的意思都是要根據(jù)語境及文本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不是現(xiàn)成擺在那里。具體來講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基于已有知識和所輸入的書面符號共同塑造的信息體系,對“文章產(chǎn)生預料(expectation)和估計(prediction),并不斷用文章的輸入信息對預料和估計加以驗證,決定取舍”(張貫之,2005)。
總而言之,將兩種加工理論靈活地應用于閱讀學習中,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閱讀理解。此外,嘗試訓練閱讀者各種高水平的認知加工,也有益于閱讀過程中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甦,汪安圣.認知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董時雨.從認知心理學的模式識別看翻譯過程[J].林區(qū)教學,2009(12):76-77.
[3]張貫之.英語閱讀理解芻議[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