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軍
蘿北縣跨越第三、第四積溫帶,冬季氣候寒冷,結冰厚,南部平原鄉(xiāng)平均50cm-80cm,北部山區(qū)和沿黑龍江邊的池塘平均冰厚80cm-100cm;封冰時間長,平均在每年的10月底結冰,到來年的4月25日左右才開化,長達約6個月,給養(yǎng)殖魚類越冬帶來巨大的風險和考驗,許多養(yǎng)殖戶一次越冬失敗多年的積累就付之一炬,所以說魚類越冬是制約北方水產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認真做好魚類安全越冬工作,已經成為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越冬魚類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1、水體溶解氧低:由于封冰后池水中的溶解氧來源主要是光合作用產生的,冰的透明度、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二氧化碳的濃度等都是影響溶解氧生產的重要條件。光合作用弱,產氧量少,造成供需失衡,產氧量小于氧氣消耗量。水體由于殘餌、魚類排泄物和魚類、昆蟲尸體的腐爛,產生有機物逐年增多,大量消耗溶氧;再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過多超標,也會造成魚類慢性中毒死亡;水中魚類越冬密度過大,引起缺氧死亡;防寒過冬措施不力,凍傷染病死亡;池塘保水性差,滲漏嚴重,造成缺氧死亡。
2、魚類體質弱:在夏秋兩季是魚類生長旺盛的季節(jié),由于投餌量不足,或者飼料質量差等原因,造成魚類營養(yǎng)不良,體質偏瘦,在漫長的越冬期,僅僅靠消耗積累的體能維持生命,等到接近開化或者開化后,魚類由于體能消耗殆陸續(xù)出現死亡現象。
3、機械損傷:因為拉網或者并池在操作上粗暴不規(guī)范,對魚的皮膚和鱗片造成損傷,在低溫情況下,就會感染水霉,嚴重的引起死亡。
4、管理不到位:如池塘漏水時沒有及時補充新水,缺水缺氧死亡;水中氨氮、硫化氫等超標,沒有及時處理;受寒潮凍傷魚體或者得水霉病等,沒有及時對水體消毒、投喂藥餌等而造成死亡等等。
二、預防措施
1、越冬池塘的選擇:越冬池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越冬魚類成活率。選擇池塘的條件:背風向陽、保水性好,面積5-10畝以上,注排水便利,冰下水深保持1.5米以上,池底要平坦,淤泥小于10cm,池邊要有動力電和機井,在烏冰時可以使用增氧機,缺水或缺氧時,可以補水。
2、越冬池溶解氧的補充:(1)保持池塘冰的透明狀態(tài)是魚類越冬的關鍵,最近幾年,由于的氣候變化異常,往往在池塘結冰后,氣溫轉暖,下雪后馬上融化,形成烏冰,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光合作用,減少冰下溶解氧的產生,降低越冬成活率。目前我們主要采取開動增氧機、使用油鋸將烏冰切成小塊撈出;利用水泵補水或者循環(huán)水,目的都是將烏冰融化,重新結透明的新冰,達到透光增氧的效果。
(2)在封冰前使用90%以上的敵百蟲,濃度1ppm-1.2ppm,目的是殺死池水中的浮游動物和昆蟲,減少與魚類爭氧,減少吞噬浮游植物的數量,如果浮游植物數量不足,可以潑灑生物肥肥水或者引進藻種,從而增加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增強光合作用的效果。
(3)清淤:在越冬前對越冬池進行清淤處理,利用挖掘機、推土機或者泥漿泵清理池底,把池底的淤泥控制在10cm以下。也可以使用生石灰,在不超過20cm的水深情況下,每畝投150kg,徹底中和底泥中的有害物質,減少魚類越冬時底泥的耗氧,增加越冬成活率。
3、培育優(yōu)質魚種和成魚越冬:在本地封冰期長達6個月,魚類在冰下不吃食,處于半冬眠狀態(tài),新陳代謝緩慢,只靠積儲的體能維持生命,魚種規(guī)格越大,體格越健壯,越肥滿,越具有較強的抗寒冷和耐低氧能力,死亡率較低。越冬魚種規(guī)格達150g以上,體質健壯肥滿,無病無傷,耐寒和抗病力強,對缺氧的適應力也強。在8-9月魚類生長發(fā)育旺盛期,魚類大量攝食,積存脂肪,以供越冬消耗,因此,投喂鯉魚飼料要在32蛋白以上,量要足,培育個體大肥滿的魚種。如果是養(yǎng)殖成魚,也應該投喂充足的含豐富蛋白的飼料,有條件的最好是在越冬前,投喂半個月左右的越冬專用飼料,起到寶肝護肝的作用。
4、適當肥水,培育浮游生物:為了降低成本,減少勞動力,越冬池一般都是使用魚苗池直接越冬,池水都是比較肥的水。在補水越冬前最好使用高效低毒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一次,殺死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昆蟲,減少浮游植物的消耗和耗氧的因子,然后補充比較清新的井水,如果發(fā)現池水過于清瘦,還要施用生物肥,或者引進小球藻等藻類,目的是通過光合作用在冰下生產溶解氧供越冬魚類呼吸。
5、選擇合理魚載量:根據池塘深度、池水的肥度和是否有機井補充新水等條件,適當選擇越冬魚類的數量,在本省魚類越冬普遍遵守的密度是這樣的,條件好的越冬魚的重量可以達到500kg/畝,越冬條件差的池塘,越冬量300kg/畝左右。
三、越冬魚類的管理
為了保證魚類安全越冬,不僅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越冬環(huán)境條件,合理的魚載量,還要加強越冬管理。實踐證明,管理的好,可以避免魚類越冬死亡。
1、及時清雪,保持冰的透明度:勤巡塘,勤檢查水質、水色、水位和池塘里魚類、浮游動物的活動情況。下雪后要及時清掃,一般要在3天內清掃完畢。要定期測氧,尤其是每年的12月份到第二年的1月和2月份最關鍵,當池中溶解氧降到3mg/L時,就要采取增氧措施了。如果沒有測氧設備,也可以觀察水色和生物活動情況,如果在冰眼附近發(fā)現有浮游動物、魚、蝦等生物時,說明已經缺氧了;如果水變得渾濁、變黑、有腥臭味,說明已經嚴重缺氧了。
2、增氧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不管采用什么樣的增氧機增氧,都要控制時間,溶解氧增到6-8mg/L后,就要停機,否則在增氧的同時,水溫降低過快,容易引起魚類凍傷。
(1)采用葉輪式增氧機增氧時,要注意觀察,防止浮球和防水罩上結冰,將增氧機壓翻;
(2)循環(huán)水增氧不易過久,杜絕在池底形成水流,魚類頂流游動消耗體質。
(3)機井補水時要將出水口抬高,下面墊木板或者木棍,讓井水經過曝氣后入池。
(4)使用拖拉機推雪時,要盡量減少噪音,禁止滑冰和在池邊放炮等行為,避免魚類受驚嚇亂串,消耗體力,增加耗氧量。
(作者單位:154200黑龍江省蘿北縣水產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