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群,劉靈芝,金志鵬
(河南省鄭州兒童醫(yī)院 內科監(jiān)護室,河南 鄭州 450000)
心臟復蘇(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臨床急救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恢復患者的機體血循環(huán)和呼吸通氣,保全患者的生命。在實施CPR時,臨床上對是否要立即行氣管插管仍存在爭議,有報道稱[1],成人CPR時進行氣管插管的時機不同,死亡率有差異,插管越晚死亡率越高。但當前有關小兒CPR氣管插管的時機選擇研究還比較少,因小兒機體系統(tǒng)、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且生理病理特征、表現(xiàn)和成人有所差異,因此,有必要探討小兒CPR時氣管插管的時機。本文主要對85例心臟驟?;純翰煌瑫r機氣管插管的CPR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對本院急診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治的85例心臟驟停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其中,男患兒47例,女患兒38例;年齡3~26 個月,平均(11.7±1.2)個月;原發(fā)疾?。何鏌峋C合征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25例,小兒肺炎14例,休克10例,呼吸衰竭19例,氣管異物5例,先天性心臟病5例,嚴重顱腦傷3例,中毒4例。心臟驟停時間均在30 min以內,排除不能接受環(huán)抱法胸外按壓患兒。依照氣管插管的時機差異分為A組(25例)、B(31 例)、C(29例)3組,3組在一般信息、病情、心臟驟停時間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
3組患兒均行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兩名醫(yī)護人員進行常規(guī)CPR,包括胸外按壓、面罩加壓給氧等,如出現(xiàn)室顫可電擊。A組患兒在進行5個循環(huán)常規(guī)CPR后(大約2 min)實施經口直視氣管插管;B組患兒在行10個循環(huán)常規(guī)CPR后(大約4 min)行氣管插管;C組患兒則在15個常規(guī)循環(huán)CPR后(約6 min)后行氣管插管。在成功之后,根據(jù)患兒情況往氣管常規(guī)用腎上腺激素一類的復蘇藥物,并做好心電監(jiān)護,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觀察3組患兒的自主循環(huán)恢復情況(即能觸及到動脈搏動)和CPR成功情況(CPR恢復能觸及頸、股動脈搏動,并且可持續(xù)≥20 min)。同時,記錄3組CPR成功患兒的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血氧飽和度(surplus pulse O2, SpO2)。
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CPR后,A組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為68.0%,心肺復蘇成功率為60.0%,B組分別為64.5%、58.1%,C組分別為37.9%、31.0%,A、B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兒CPR成功率比較 例(%)
對CPR成功患兒進行血氣分析,A、B兩組患兒MAP、Sp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但與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CPR成功患兒血氣指標比較 (±s)
表2 3組CPR成功患兒血氣指標比較 (±s)
注:1)與B組比較,P >0.05(t =1.905、1.883);2)與C組比較,P <0.05(t =14.237、14.065);3)與C組比較,P <0.05(t =6.671、9.943)。
組別 例數(shù) SpO2/% MAP/mmHg A 組 25 0.83±0.041)2) 74.4±2.11)2)B 組 31 0.80±0.073) 73.0±3.23)C 組 29 0.71±0.02 65.7±2.4
心臟驟停之后腦部會完全處在血氧雙缺的狀態(tài),因腦組織中的葡萄糖及糖原貯量很少,在2~4 min之后無氧代謝會停止,在5 min之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會完全耗盡,以致于腦細胞所需的能反應會被終止,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2]。因此,必須及時有效的改善心腦血氧供應,以確保CPR的成功。
研究表明[3-4],對心臟驟?;颊咴缙谶M行氣管插管可有效改善機體缺氧狀態(tài),并可持續(xù)進行胸部按壓,于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前,往氣管內早期注入復蘇藥有助于阻止心臟驟停,以免腦、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受損,以便保護好臟器功能,促進心肺成功復蘇。同時,氣管插管能夠確保百分百的氧供,更好地改善機體缺氧。此外,呼吸機通氣后可確保連續(xù)進行胸外按壓,更易達到急救心肺復蘇的標準,即每分鐘按壓100~120次,以提升常規(guī)胸外按壓質量[5-6]。從本研究結果看,心臟驟?;純涸谕ㄟ^5~10個(2~4 min)循環(huán)常規(guī)CPR后,實施氣管插管的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及CPR成功率要高于15個(約6 min))循環(huán)常規(guī)CPR患兒(P<0.05);且在MAP、SpO2指標上前者優(yōu)于后者(P<0.05)??梢钥闯?,對于出現(xiàn)心臟驟?;純合冗M行5~10個循環(huán)常規(guī)CPR再行氣管插管,有助于促進患兒CPR成功,提高急救成功率。與有研究對不同時機實施氣管插管的急診患兒CPR效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8]。
綜上而言,在臨床急救心臟驟?;純褐?,應根據(jù)患兒病情選擇氣管插管最佳時機,建議在行5~10個循環(huán)常規(guī)CPR后進行,以提升CPR成功率。
[1]其木格腦日布, 孟艷麗, 王建新, 等. 影響心肺復蘇效果的相關因素分析[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3, 11(9): 120-121.
[2]慶梅, 徐南平. 人工通氣在兒童心肺復蘇中的研究進展[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 2014, 9(6): 557-559.
[3]曹英志. 氣管插管時機掌握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31): 186-187.
[4]喻朝旗. 不同心肺復蘇程序對院前急救心臟驟停影響的分析 [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7(15): 105-106.
[5]程縉. 不同氣管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的影響分析[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9): 1612.
[6]吳瑩, 濮娜, 張彩萍. 氣管插管不同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的影響[J]. 醫(yī)學綜述, 2016, 22(14): 2859-2861.
[7]王健秀. 心肺復蘇中早期氣管插管與持續(xù)胸外按壓兩種方法對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15,27(12): 1009-1010.
[8]徐南平, 章武強, 林智亮. 不同時機氣管插管對小兒心肺復蘇成功的影響[J].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7, 37(2): 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