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贊平 陳媛萍
摘要:從課程定位來看,大學語文課程實質上依然是母語高等教育課程,是一門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及應用寫作能力培養(yǎng)課程。其開設目的是使修課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升語文素養(yǎng)及人文、文化素質,培養(yǎng)扎實過硬的應用寫作能力,為其人格和知識能力結構的全面發(fā)展及深化專業(yè)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為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實際工作奠定充分的基礎。
關鍵詞: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課程整合
大學語文課程性質可以從如下三個角度來認識。第一,它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該課程注重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它是一門公共必修課程。該課程面向所有非中文專業(yè)學生開設。第三,它是一門培養(yǎng)高等語文素養(yǎng)及應用寫作能力的課程。該課程是一門集工具性、知識性、審美性、人文性、實踐性于一體,而尤其注重審美性、人文性、實踐性的課程,側重于對高等語文基本知識的普及和常用應用文寫作方法的介紹。
高等語文素養(yǎng)部分的教學,要努力引發(fā)學生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興趣,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人文主義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修課學生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能夠掌握一定的文學基礎知識,具備較高的漢語言文字水平;能夠順利地閱讀學術論著、文學作品和科普讀物,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文學作品的初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言說和善于展示自我,養(yǎng)成經(jīng)常動筆的習慣,努力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應用寫作能力部分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應用文寫作在推動黨和國家公務管理活動及各企事業(yè)單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應用文寫作,特別是公文寫作是黨和國家用以傳遞策令、溝通信息、交流經(jīng)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文工作者的寫作水平應當與公文工作的實際需要相一致,能否寫出一手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公文,是衡量一個公文工作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還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應用文寫作的基本理論知識?;纠碚撝R是指導具體應用文文種寫作的基礎,主要包括應用文寫作的概念、性質、特點、作用,應用文的主旨、材料、結構、語言和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內容。此外,還須加強學生對應用文寫作者自身需要具備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知識與寫作知識修養(yǎng)等基本素質修養(yǎng)的認識,以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水平。最終,要使學生能夠寫出適應未來本職工作需要的、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應用文文本。
與目前中小學語文課程強調培養(yǎng)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達到應試目的不同,大學語文課程重在加強學生對母語更本真、更深入的認識和把握,培養(yǎng)學生更強的語文能力、更高的語文素養(yǎng)和更健全的人格精神。在大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語文能力,一般來說應包括聽、說、讀、寫四個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方面。聽說能力由于側重一般應用,加之課時量、學生數(shù)等種種條件的限制,更適宜另設其他專門課程來培養(yǎng)。相對而言,讀寫能力更多表現(xiàn)為一種多維、復雜、綜合的能力形式,同時也構成較高聽說能力的基礎,應當成為大學語文課程主要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要不斷加強課程內容建設,為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奠定基礎。
作為大學語文課程內容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認真編寫和不斷推出高水平、高質量的大學語文教材,是一項任務艱巨、需下大氣力方能完成的重要工作。30多年來,全國已出版各級各類大學語文教材千余種,其中不乏堪稱經(jīng)典的優(yōu)秀教材。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主持編寫了多部帶有實驗性、探索性的大學語文教材。這些“新型”教材總體上理念新穎、體例獨特、選文豐贍、質量上乘。同時,有關大學語文學科建設的學術探討日趨深入,一些關于大學語文教材研究、母語高等教育研究等的論集專著相繼問世,為確保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質量和大學語文教材編寫水平提供了學理支撐。就其本質而言,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應當是一個不斷汲取母語與文學、學術與教育、歷史與現(xiàn)實、文化與生活等多元營養(yǎng),彰顯漢語言文字功能和魅力,引導大學生掌握語言工具、步入健康語文生活、建構美好精神家園的穩(wěn)中有變、與時俱進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
從整體來看,現(xiàn)今大學語文教材主要傾向于從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出發(fā),以“文選”的方式收錄古今中外的“好文章”、“美文”,在編寫理念、選文標準、組合方式、體例安排、單篇設計和闡釋等方面呈現(xiàn)出多種樣態(tài)。[3]然而,這些教材在編寫理念的科學合理性、選文內容的教學適用性、篇目選定的比例協(xié)調性、與中學教材選篇的區(qū)分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且往往很少涉及應用寫作的內容。應用寫作的部分通常由專門的應用文寫作教材承擔。即使一些將“文選”部分和應用寫作部分編寫在一起的教材,也總是“整”而不“合”,缺少貫通性和統(tǒng)一性,成為“兩張皮”。因此,在積極吸收當前大學語文和應用文寫作兩類教材編寫經(jīng)驗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高校(包括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實際出發(fā),編撰出既重審美、素質,又重實用、能力,既有傳統(tǒng)大學語文品格、又融務實應用寫作于一體的整合型精品教材,乃當務之急。
在努力解決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基本問題的同時,還需要調整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保證和提高合并后的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除課程合并、課時壓縮帶來的課程整合性問題外,當前許多院校迄今仍未將大學語文列入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或者將原來的必修課調整為選修課,甚至直接取消了這門課程。盡快扭轉這些不利狀況,重視并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加大師資引進培養(yǎng)力度,穩(wěn)定和擴大專職教師隊伍等都是我們面臨的母語高等教育難題。
參考文獻:
[1]陳洪,李瑞山.母語高等教育:從危機到轉機[J],中國高等教育,2008,(3-4):34-36.
[2]李瑞山.母語高等教育意義論要[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