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節(jié)選自《傷仲永》)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古人與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⑥,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狈蛞钥鬃又ィq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⑦乎?
(選自《與友人書》)
【注釋】
①孤陋:片面、淺陋。
②資:盤纏。
③審:詳細。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幾:差不多。
⑥邑:地方。
⑦勉:勤勉,努力。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卒之為眾人 ( )
(2)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
(3)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 )
(4)終無濟于天下 ( )
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2)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3.【甲】文談“成才”,【乙】文談“做學問”,兩者強調(diào)的重點各有不同。請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具體有什么不同?
4.【甲】【乙】兩文都具有較強的議論性,試分別概括兩文所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
課外文言文閱讀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目。
申不害者,鄭之賤臣也,學黃、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為相,內(nèi)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
申子嘗請仕其從兄,昭侯不許,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為學于子者,欲以治國也。今將聽子之謁而廢子之術(shù)乎,已其行子之術(shù)而廢子之請乎?子嘗教寡人修功勞,視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將奚聽乎?”申子乃辟舍請罪曰:“君真其人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思考練習】
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今將聽子之謁而廢子之術(shù)乎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內(nèi)修政教 ( )
(2)終申子之身 ( )
(3)申子嘗請仕其從兄 ( )
(4)申子有怨色 ( )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申不害者 馬之千里者
B.以干昭侯 皆以美于徐公
C.我將奚聽乎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申子乃辟舍請罪曰 乃入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所為學于子者,欲以治國也。
5.請簡要說說,文中的韓昭侯身上具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6.簡要談談你對文中“修功勞,視次第”的理解,并說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課外文言文閱讀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目。
后唐莊宗獵于中牟,踐蹂民田,中牟令當馬而諫。莊宗大怒,命叱去斬之。伶人敬新磨率諸伶走追其令,擒至馬前。數(shù)之曰:“汝為縣令,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奈何縱民稼穡,以供歲賦,何不饑餓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馳逐?汝罪當死,亟請行刑!”諸伶復唱和,于是莊宗大笑,赦之。
(節(jié)選自《智囊》)
【注釋】
伶人:樂工,即現(xiàn)在以演戲為業(yè)的人。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中牟令當馬而諫 ( )
(2)數(shù)之曰 ( )
(3)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 ( )
(4)以供歲賦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后唐莊宗獵于中牟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B.伶人敬新磨率諸伶走追其令 其真無馬邪
C.汝為縣令 山巒為晴雪所洗
D.以待天子馳逐 以告先帝之靈
3.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何不饑餓汝民,空此田地。
4.從莊宗最終赦免了縣令可以看出,莊宗是一個什么樣的君王?
5.伶人敬新磨通過什么樣的說話方式使莊宗最終改變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