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濤 包曉梨
中學生逆反心理是各位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但又無可避免,從長遠看,一個逆反心理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一個不成器的孩子,最終只能讓父母晚景慘淡;從中期看,因厭學引發(fā)的叛逆、逃學、沉迷網(wǎng)絡以及各種學壞,將直接扼殺孩子的未來;從短期看,低效的教育,白白浪費教師的心血,家長每天也都忍受著焦慮、無奈和痛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長期調研給出了以下的教育建議。
1.中學生逆反心理的三個階段 筆者根據(jù)調查和研究,隨機采訪了1000位家長和教師,根據(jù)每位家長和教師對孩子日常表現(xiàn)的評價,總結了中學生逆反心理的三個階段,具體如下:
(1)第一階段:輕度厭學,主要表現(xiàn)為:孩子不喜歡學,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時馬虎、磨蹭、偷工減料;偶爾拖欠作業(yè)、字跡潦草;如果家長不督促,很少會主動學習;不會主動的去學習課本外的其他內容;偶爾有不想上學的想法;
(2)第二階段:中度厭學:主要表現(xiàn)為:一學習就覺得疲勞、討厭學習;花在手機游戲和娛樂的時間較多;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責任感;學習得過且過,聽不懂就算了;作業(yè)應付、抄襲、不動腦筋,有的甚至連抄都不愿意抄,直接讓他人代筆;做事拖拉懶散;容易叛逆,頂撞父母和老師;容易情緒激動,偶爾曠課或遲到;
(3)第三階段:重度厭學:主要表現(xiàn)為:從心底里厭惡上學和學習;抵制、拒絕做作業(yè)和學習;任憑家長怎么督促也毫無效果;上課不聽,經(jīng)常曠課、遲到或早退;叛逆嚴重,經(jīng)常和教師、家長吵架;結交社會上不三不四的朋友,離家出走;成績嚴重下降,有的時候完全不上學,白天不醒晚上不睡。
2.中學生逆反心理是如何產(chǎn)生的 筆者通過研究心理學理論,并結合中學生父母和教師的實際教育情況,總結了家長和教師的四大教育過失,具體如下:
(1)第一大教育過失。父母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家教不科學性和片面性會導致孩子性格發(fā)育不健全;應試教育下,教師過多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人格塑造和品德培養(yǎng)不夠重視。
(2)第二大教育過失。父母和教師經(jīng)常的說教、嘮叨、對比最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在外界的壓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孩子容易走極端。
(3)第三大教育過失。有些父母和教師過度的寵溺和容忍孩子,教育方法跟不上,無理由的溺愛導致孩子身上的臭毛病越來越多,想扳正回來非常不容易。
(4)第四大教育過失。對孩子包辦、妥協(xié),造成的后果是孩子自理能力差,做事磨蹭、馬虎、任性,由此產(chǎn)生沒有責任感,不會做家務,不會為人處事等等問題。
(1)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上初中后,父母就應當有孩子可能會和自己作對的心理準備,就應當放棄孩子在小學生時代所形成的包辦及高壓式管教方法,而代之以平等的、交流式的、探討式的方法。父母應當清楚孩子的逆反,并非有意和你作對,有意氣你,而是在表現(xiàn)他們的并不成熟的自我,這說明他們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思維了。這時的孩子表面上處處和父母作對,實際上他們內心仍然非??释玫礁改傅年P懷和教育,只要父母的教育是平等的而不是強制的,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是呆板的,父母的說教是心平氣和的而不是嘮嘮叨叨的,他們是能夠理解并接受的。
(2)正確的對待孩子的逆反行為。對于青春期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諸如標新立異、奇裝異服、偷照鏡子、偷著化妝、偷看異性、手淫等現(xiàn)象,父母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大逆不道一味訓斥甚至打罵。而應因勢利導,體諒和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這些基礎上再來指導、教育孩子,從而使他們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1)打造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第一,心理疏導,首先把“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分類,在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解決方案。對于特殊問題的學生,則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然后具體執(zhí)行心理疏導方案;第二,行為管理,主要指對“問題學生”進行不良行為的矯正,并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學習行為管理、生活行為管理和人際交往行為管理。第三,一對一文化課補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建立學習信心,充分挖掘學生潛能。
(2)注重教師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第一,老師不與學生對立,避免和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為后續(xù)的心理輔導打下基礎;第二,不接招,包括學生的挑釁、刁難等等,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高情商,學會以“柔和”的方式化解尷尬;第三,不帶情緒與學生溝通,保證不會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對學生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第四,體諒學生,尤其要體諒學生的早戀問題,切不可用一刀切的粗暴手段制止,要以引導、勸說的方式循循善誘,同時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感情為他們增添學習動力;第五,尊重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第六,絕不觸碰孩子的底線,尤其是不過分打探孩子的生活隱私和個人感情經(jīng)歷。
結束語:青春期就像是一個小偷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光臨中學生,偷走了他們的單純和乖巧,不斷捉弄著老師和家長。雖然學生們看起來很叛逆,但是他們內心還是在尋求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關愛與歸屬感。父母和教師都是從中學叛逆階段走過來的人,在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時,要學會包容、理解、容忍、疏導,這才是對叛逆期中學生的最好的教育。
[1]王玉兵.關于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測評及教育建議[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1(4)
[2]王聰.如何正確認識與引導中學生的逆反心理[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
[3]孫翔玲,王升,賈天辰.教學情境下中學生逆反心理與行為的分析[J].成功(教育),2011(11)
[4]何杰.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班主任工作對策分析[J].西部教育研究,2011(2)
[5]孫樂宏.中學生“逆反心理”剖析——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