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芳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全面考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也要將這三者融合到文本分析、拓展與延伸中,這要求教師既要明確閱讀教學中文本拓展延伸的要點,也要在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探索、創(chuàng)新,結(jié)合學生、文本等實際進行處理。
初中生在閱讀速度、閱讀技巧等方面都處于飛速發(fā)展期,是由小學被動式的閱讀、思考到高中探索式的閱讀、思考的過渡,閱讀教學就是要在課堂上完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相較于小學生而言,初中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和科學知識,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為其進行閱讀提供支持。在掌握以上閱讀情況的基礎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進行文本拓展延伸時要注意考慮到以下知識要點。
首先,閱讀教學中關于文本拓展延伸的知識與能力方面: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字詞要引導學生進行辨析、積累;閱讀文本的文體體裁、表達技巧等基礎閱讀知識在文本解析中要及時地進行點撥;重點的詞語、句子等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等等。
其次,閱讀教學中關于文本拓展延伸的過程與方法方面: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的教學形式和課堂學生的學習形式,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和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相結(jié)合;針對閱讀方法進行專門的訓練,學生要能熟練掌握跳讀、略讀、精讀等多種閱讀方法和批注式閱讀等閱讀技巧。
最后,閱讀教學中關于文本拓展延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啟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情感共鳴,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活躍語文課堂氣氛,能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1],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文本拓展延伸實踐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把握拓展延伸要點,而且要注意結(jié)合所學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和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學習準備狀態(tài)等靈活地開展課堂文本閱讀的拓展和延伸。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閱讀的教學需要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閱讀文本的拓展、延伸過程也是教師、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不斷建構(gòu)的過程。
針對同一閱讀文本,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可拓展、延伸的知識點和內(nèi)容也很多,教師要注意發(fā)揮在課堂教學和閱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和思維拓展延伸都需要一定的指導。另外,閱讀教學是實現(xiàn)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其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是漫無目的的聯(lián)想,要注意“有效拓展,不應漫無目標、內(nèi)容過于寬泛,應找準切入點,重點進行突破,從而讓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大氣簡約,高效完成教學基本任務”[2];在對文本進行拓展延伸時要把握文本理解的重難點來進行,可以以某一語言知識為切入點,也可以以對具有深層含義詞語的理解為切入點,抓準、抓好切入點,這是保證整個閱讀教學文本拓展延伸的基本保障。
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對文本的寫法、內(nèi)容和主題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強調(diào)閱讀文本的“生成性”,即閱讀者也就是學生是文本意義的建構(gòu)者,教師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并能針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及時、有效的點撥。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在對文本進行拓展、延伸教學時就要靈活選用各種學習方式,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分享、收獲閱讀心得和體會。
在對文本進行拓展、延伸的具體閱讀實踐時,在強調(diào)拓展、延伸的寬度與深度的同時,還要牢牢抓住閱讀的基本目標任務,讓文本拓展為教學目標、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充實文本、理解課文思想、提升文本人文價值、學生素質(zhì)和能力服務,也就是說,文本拓展的延伸是閱讀教學的手段和過程,不能舍本逐末,丟了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任何的拓展、延伸都要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為準繩,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為歸旨。
結(jié)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語文學科教學標準的不斷提升都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在相應年級完成一定量的閱讀量,還要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在對文本進行拓展、延伸的過程中要抓住要點并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以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1]趙海燕.從文本閱讀中感悟,從延伸拓展中提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11):85-85.
[2]陳華彪.閱讀教學有效拓展的策略探究[J].輔導員,2010(3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