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美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愛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由此可見,愛之藝術(shù)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新課改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并為知識所引導的。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從這一角度講,學生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
學生渴望受到老師的理解和賞識。優(yōu)生如花朵般時時刻刻受到老師的澆灌、栽培,自然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成長,然而學困生更希望得到別人的關(guān)心和尊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因此,教師要善于了解孩子,順應這一需求。時刻關(guān)注他們,和他們交朋友,傾心交談,坦誠相待,從心靈上與他們溝通,讓學生對老師心悅誠服,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迸發(fā)智慧的火花。
當學生不守紀律或出現(xiàn)其它錯誤時,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對癥下藥。切莫去嘲弄、諷刺、挖苦,更不要去變相體罰他們,以免造成師生誤解或者不該出現(xiàn)的意外。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換位思考,去指出其錯誤,正面引導,多做自我批評,逐步由學生的“他律”轉(zhuǎn)為“自律”。
我任教的2011級初二有個男生早戀,學生成績不穩(wěn)定,上課常走神。原來是單親家庭,長期得不到母愛,渴望得到異性的關(guān)懷和幫助。為此,我很自責自己的工作不到位。為了幫助他走出生活的陰影,我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積極啟發(fā)他各方面的興趣,成績有所回升并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后來他在給我的信中這樣說“老師,是您培養(yǎng)了我對數(shù)學的興趣,是您幫我走出了生活的陰影,您的愛使我明白——人活著就應該在他人心里播下美好的種子?!?/p>
因此,教師的愛心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長,用真心實意和父母般的深情激化他們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放飛心中五彩的歌。
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教師的角色也要發(fā)生變化。教師必須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關(guān)注他們的“痛”和“癢”。同時,教師要“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也就是教師還要善于傾聽,關(guān)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誠、愉悅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往,摸清其需求。善于傾聽,是新世紀教師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zhì)。
如2013年我剛接新班的時候,班里有一位高個子的男孩,學習成績較差,但體育是特長,很想擔任體育委員,一直猶豫不決。我了解后并幫助他調(diào)整心態(tài),成績差,不成問題,關(guān)鍵要有一顆上進的心。班里舉行競選時,他剛一走上選臺時,同學們“嘩”的一聲笑了。我趁機帶頭鼓掌激勵,最后他成功了。在他的指揮下,我班的體育成績穩(wěn)居級部之首,他的學習成績,也隨著我的不斷參與而逐漸提高,他的自信心也被喚起。學期末,他由一名學困生轉(zhuǎn)化成中等生,工作干的也很出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應以班級為圓心,以愛為半徑,以情感為圓周,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從多角度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其智慧的火花。指導學生學習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進而充滿耐心的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糾正其不足,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樂學、勤學、會學。
我任教的數(shù)學學科,內(nèi)容豐富但知識點太多。因此,有的同學掌握時草草了事,結(jié)果是失敗的;有的同學照抄別人的;還有的同學懶于動腦思考而束手無策。對于種種現(xiàn)象,我總是從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角度去認真分析,從實際出發(fā),采取探索式教學法,或用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啟發(fā)誘導學生去積極思索、去假設、去解決,或者制作綠色課件,從多角度增加了學生對語文科的興趣,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
教師之愛,是學生成功的原動力。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好勝心強,獨立性強,特別希望自己的建議或做法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賞識。對于“學困生”來說,這種心理更加強烈,如果不給以正確的引導,會導致不應有的事件發(fā)生。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應該大力為他們提供機會,鼓勵他們成功,使其在成功中嘗試快樂的體驗,抓住成功的機遇,增強自信心。
比如管理學生的學期成績檔案袋,每學期有四次大考并做好記錄??嫉暮玫耐瑢W自不必說,考的差的同學心情就欠佳了,對于這種情況,我就對考的差的同學暫不記成績。通過表揚、鼓勵其閃光點等措施,或者多考幾次,取其最高成績做記錄。這樣,每次展示檔案袋時,學生會在一次次成功中,體驗快樂與喜悅,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予的親和力,享受學習生活的樂趣,在愉悅中學習發(fā)展。
中學生的思維活躍,有自由度。這時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活動來改變自己,塑造自己,在愉悅中發(fā)展自己。如野炊、演唱會、辯論、演講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找出他們的閃光點,借以發(fā)揮,多加表揚鼓勵,積極扶持,使他們在所喜、所愛、所長方面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其特長。并把這種興趣激勵誘導到學習上來,這樣既發(fā)展了他們的個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特長,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2015年我班有個美術(shù)特長生,但其它科目學的較差,偶然的一次班級黑板報,他的一副插圖及配文,可謂圖文并茂,相得益彰。我大力的表揚他,并有意的培養(yǎng)他對其它科的興趣。漸漸地,他的自信心強了,與其它科的教師配合的也較為默契。后來經(jīng)過努力,他考取了中專美術(shù)班。是愛與參與讓他能夠全面發(fā)展。
總之,教師之愛,本質(zhì)上是情感的親和力,只有發(fā)自肺腑的愛學生,才能真正的親近學生,關(guān)心學生,激發(fā)他們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寫照。我們教師只有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鉆研愛之藝術(shù),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不斷探索,再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這樣,才能使愛的藝術(shù),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