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錦純
前言:如今,我國地理教學整體質量難以提升,主要歸結于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沉悶,教師講解教材內容較為空洞,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導致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針對于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建議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教材內容為基點開展課堂討論法教學。
1.結合知識重點難點 課堂討論法主要是輔助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仍不健全,個別知識點無法理解,學習起來十分困難。故此,教師應針對教材內容中的知識重點難點提出討論問題。激發(fā)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熱情,進而突破教學難點、重點。比如在學習我國人口時,在了解我國現(xiàn)階段人口國情同時,分析我國之前為何實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后我國人口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為什么近期又開放二胎政策?又有著怎樣的影響?通過上述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進而明確我國人口發(fā)展的趨勢和政策的影響,明確人口發(fā)展速度過快與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
2.與生活相關聯(lián) 鑒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地理教師在運用課堂討論法教學時,應積極發(fā)掘初中生日常生活接觸的事物和教材知識的聯(lián)系,做到學習內容與生活常識良好融合。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單獨討論知識本體學生容易厭煩,且理解能力差的學生非常抵觸。但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后,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現(xiàn)地理學科的魅力和有趣之處。教師也應充分了解當代初中生的興趣關注點,針對學生興趣點開展課堂討論。實現(xiàn)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初中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的。比如在學習“氣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我國溫度帶分布圖,讓學生找到自己所在地區(qū),講述本地的氣候特點,各季節(jié)變化特點。再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讓學生根據(jù)溫度帶分布圖開展該城市氣候的討論。不但讓學生快速掌握了教材知識,同時也能良好的運用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1]。
1.教師做好引導工作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強調將課堂主體轉移至學生之中。同樣,課堂討論法的活動主體也是學生。但是整個討論活動中涉及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與整體進程的把控,教師也應做好引導工作,充分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確保學生討論的主體方向沒有偏離。在開展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游走于各小組之間,認真傾聽學生們的發(fā)言,觀察學生的整體狀態(tài)。學生之間出現(xiàn)爭論點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和學生們共同討論。針對爭論點給予適當?shù)慕ㄗh,對有明顯錯誤的學生應及時提醒并糾正。把控好整體討論活動的進展,維持課堂秩序穩(wěn)定,避免學生偏離討論的中心主題,杜絕學生借由討論活動而不認真學習,做與討論無關的事情。在課堂討論開始初期,教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提問,引導學生沿尋問題的方向,根據(jù)討論主題深入思考。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便于其自主思考,且要求學生提出個人觀點和見解。比如,討論“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時,其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定義,了解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分析我國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進而在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形成保護水資源,不浪費用水的良好意識。教師即可提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資源都有哪些?過度用水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糟糕情況?讓學生根據(jù)提問方向深化討論。在學生討論時,學會尊重他人,在他人闡述個人觀點時,做到不打斷、不插嘴,認真傾聽班級同學的發(fā)言。同時,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換位思考的意識,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能夠提出獨屬個人的觀點。且教師在引導過程中,關于學生的發(fā)言模式上應避免使用單一的方法,結合多種發(fā)言模式,例如輪流發(fā)言和自由發(fā)言相融合,小組發(fā)言與個人發(fā)言結合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至課堂討論中,避免討論活動是少部分學生的活動專場。此外,教師也應格外注意性格內向或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大力鼓勵其發(fā)言并積極鼓勵。
2.重視討論后的總結環(huán)節(jié)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應重視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學習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了解知識,更應注重知識的內化,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應重視課堂討論的總結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消化課堂知識,將課堂討論與課堂教學的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進而成為自己的知識。教師應突顯總結環(huán)節(jié)在課堂討論法的重要地位,完善課堂討論教學活動,做到有頭有尾。總結環(huán)節(jié)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總結內容和觀點,更要注重學生的深入思考和積極參與。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的思維空間,只要沒有原則性錯誤就積極肯定學生的自主觀點,大力表揚踴躍表現(xiàn)的學生。最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3]。
結論:綜上所述,運用課堂討論法可有效改善如今初中地理學科課堂氛圍,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通過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快速地掌握知識,消化知識,提高自身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激烈的小組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學會總結和概括,利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最終促進初中地理學科的發(fā)展,完成教學任務。
[1]侯肖男.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案例和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5):76.
[2]紹傳林.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實施及其在中考中的成功體現(xiàn)[J].新課程(中),2017(03):161.
[3]張玉華.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突出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高考,2016(3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