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瑩鵬 姚瀟瀟 蔣盼若 姚燕琦 謝瑩瑩 劉文慶
(紹興文理學院醫(yī)學院, 1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 2 人體解剖教研室, 紹興 312000)
作者在解剖 1 具成年男性尸體標本時,發(fā)現肝右動脈來源于腸系膜上動脈變異,以及腹腔干分出膈下動脈和胰背動脈變異,現報道如下。
本例中,肝右動脈(圖中箭頭標注走形),外徑0.3 cm,在胰體后方、于腸系膜上動脈起始處下方約3 cm自右壁處發(fā)出,與腸系膜上動脈成45°向右上走行,經過腸系膜上靜脈末端后方,進而并行于肝門靜脈右側,斜經肝總管后方和門靜脈右支之間,進入膽囊三角,在三角內分為上、下2支,上支在分支處發(fā)出膽囊動脈,主干在右肝管下方伴行入肝;下支又分為2支入肝(圖1)。肝左動脈,外徑0.5 cm,來源用于變異后的肝總動脈,在肝門靜脈左支左側并行入肝(圖 1)。
本例中,還發(fā)現腹腔干有多處分支變異,其一是發(fā)出膈下動脈。左、右膈下動脈自腹腔干起始處上壁發(fā)出,左膈下動脈在下腔靜脈與肝尾葉間上行,右膈下動脈在腹主動脈與食管之間上行入膈;其二是肝總動脈變異。變異后的肝總動脈,其外徑約 0.8 cm,在起始處發(fā)出胰背動脈后,向右上走行約2.6 cm,分為胃右動脈(已切斷)、胃十二指腸動脈(已切斷)和肝左動脈(圖1)。胰背動脈直徑約0.4 cm,經過脾靜脈后方進入胰體。
肝動脈變異發(fā)生率較高,對結腸上區(qū)肝、膽、胰、胃以及十二指腸等器官的手術以及介入治療均有較大的借鑒意義。本例中肝右動脈來源于腸系膜上動脈,行程距離長,途經多處重要區(qū)域,是臨床肝、膽道手術需特別注意的問題;該例又同時伴有膈下動脈和胰背動脈來源變異,對豐富人體的數據資料有意義。
圖1 肝動脈來源伴腹腔干多分支變異
1:肝右動脈; 2:胰; 3:腸系膜上靜脈; 4:膽總管; 5:膽囊動脈; 6:肝左動脈; 7:肝總動脈; 8:膈下動脈; 9:腹主動脈; 10:胰背動脈; 11:脾靜脈; 12:胃右動脈; 13:胃十二指腸動脈;胰背動脈起始